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650期:第04版 创造

馍中生滋味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黎军

三秦游子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勾人魂魄、满口留香的腊汁肉夹馍。严格意义上,肉夹馍的馍是饼,只是爱吃碳水的老陕习惯叫馍。巴掌大、扁圆的馍经过炭火的烘烤呈现“铁圈虎背菊花心”后,塞入色泽红亮、酥香醇烂的腊汁肉碎,鼓足腮帮子趁热咬一口,肥肉的软糯、瘦肉的清香、肉皮的筋道、酥馍的颗粒感瞬间充斥口腔,激活味蕾,顿时满口生津。

据说腊汁肉早在2100年前就已出现,最早叫“寒肉”。因秦国的郡守发现夹了寒肉的馍不仅好吃且能够快速补充体力,就在秦国的军队广泛推广,后来秦军攻占了六国,小小的肉夹馍也算立了功。之后此制作工艺传入长安,长安城内的饭馆将其命名为“秦豫肉夹馍”以示正宗。

小时候,我家旁边就是大名鼎鼎的秦豫腊汁肉夹馍店。十几平方米的小店很拥挤,灶台上炖肉的大锅冒着袅袅热气,伙计面无表情地打馍、夹馍、卖馍,两三张褪了漆的桌子在墙角摆放着。小店很不起眼,但确是西安市名气最大的肉夹馍店,店主很任性,每天就营业半天,中午关门打烊,只剩下灶台里一锅陈年老汤没黑没明地炖煮。夹馍师傅永远是一副豪横大气的模样,动作行云流水,一个个厚实的肉夹馍就递到食客手中。好吃的夹馍在家门口四季飘香,但那时母亲工资低,两元钱一个的夹馍一年也吃不了几回,经常是逢年过节母亲才肯买给我们解解馋。

工作后走南闯北去了很多地方,有一年我到西藏出差,离机场不远处扎堆开了几家不起眼的小吃店,有卖淮南牛肉汤、山西刀削面、四川麻辣米线、福建馄饨等等,天高云淡、地广人稀的青藏高原和低矮拥挤的小门脸形成鲜明对比。陕西肉夹馍店就在这排平房一隅,一份肉夹馍加碗粉丝汤下肚后,顿时消除了我进藏的恐惧感。

小店是来自陕西乾州的中年两口子开的,高原的紫外线已在他们脸上印上了“高原红”,聊天中得知开店的陕西乡党父母和两个孩子还在老家,“父母在不远游”,但两口子却走南闯北、颠沛流离了很多地方,小店开在西藏能挣上钱,是他们最欢喜的事。

和在西藏开店的陕西乡党一样,我们像一只疲惫的蜗牛背负太多的身不由己,无论身在哪里,先考虑的都是吃饱肚子好生活,胃也因此变得粗糙了。“陕西胃”最喜欢的还是各种馍,不仅有饱腹感,还是最好的兴奋剂,吃饱后再干活就有使不完的劲儿。关中西府的岐山臊子夹馍和渭北平原的潼关肉夹馍是腊汁肉夹馍的兄弟,岐山臊子夹馍中的肉臊子是用醋炖制的,肉中有油和醋混合形成红油汁水,裹挟着肉臊子散发酸辣香的味道。而潼关肉夹馍的饼因用碱面和猪油搅拌混合,皮薄松脆,酥得掉渣。无论哪种肉夹馍都能让人大快朵颐,吃得酣畅淋漓。

再好吃的肉夹馍也不是想吃就能吃的,热爱美食、热爱生活的老陕深谙这个道理。于是老陕创造出了许多夹馍的新吃法,辣条夹馍、土豆片夹馍、鸡蛋花干夹馍、油炸串串夹馍、擀面皮夹馍、腊牛肉夹馍、辣椒炒肉夹馍……甚至调几个家常凉拌菜都能夹在馍里,不论是高档还是低档的食材,只有馍夹不下的,没有馍不能夹的。在老陕的眼里,馍里夹的不是肉不是菜,而是生活的酸甜苦辣咸,激活了味蕾、愉悦了身心才能更好地去拼搏、去生活,这也是秦国将士喜爱肉夹馍的原因吧。

近些年来城墙改造,秦豫肉夹馍店也搬到了东木头市,离城墙直线距离不足一公里。虽然生活在大西安,但一年到头我也没空进城,偶尔进城一定要坐在小店里品品那个味道,秦豫肉夹馍价格已经涨到11块钱一个了,天天都是人满为患,慕名而来的四海食客很多,食客来品的不仅是美味,更品的是热腾腾的烟火气。

夹馍还是那个味道,而我已经回不到从前了。年轻时吃的是夹馍的味道,而现在品的是生活的味道,各有各的味儿,但儿时香甜的味道只能永远留在记忆深处了。(单位:陕西移动公司工会)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