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西海苑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西海苑的记忆非但没有消退,反倒愈加清晰。
1971年,我就读于麟游中学,每逢周末便和同学常去那个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的石碑处游玩。那时,石碑所在地不叫“西海苑”,也不叫“西海湖”,只有一座低矮的茅草房。《麟游县志》记载:“清嘉庆间,麟游县令翟云魁‘聊兴小构,簿檐偏隅’,使千年珍品得以保护。”草房内孤零零地立着两块石碑,我们是冲着石碑去的。听老师说,石碑历史悠久,立于隋唐时期。还听当地老人说,石碑下面是一个海口,如果没有它压着,海水汹涌而出,整个麟游县城就会被海水淹没。我觉得石碑和其周围的地貌更有了神秘色彩,好奇心更加强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北马坊河靠西有一座壁立千仞、石崖耸立的山峰——屏山,在《九成宫醴泉铭》碑西面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屏山靠南的切面石崖,从千米高的山顶上流下一道天然水帘,虽无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但也不乏玲珑剔透之象。那时,学校开展“学工学农”活动,老师带我们帮村民收秋,途经这里,那道水帘垂直而下,偶尔宛如白绫飘飘,偶尔像银链闪烁,又似蛟龙喷玉,柔曼轻舞,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铮铮弦音,悦耳动听。当地人称此景致为“滴水崖”,县志载为“屏山喷玉”。唐高宗李治避暑时,写下了“泉飞岭腹,景镂岩心,溅石砌而飞珠”等精彩语句。寒冬腊月,水凝成冰,晶莹剔透。我们走在招贤河畔的公路上,站在凤凰山脚下,陶醉在大自然的天然美景里。这便是当初《九成宫醴泉铭》碑周围的地理概貌。
后来,我对麟游的地理环境注意观察,查阅资料,询问当地老人,也就知道了很多。北马坊河、招贤河、栗川河(清水河),三条河流交汇形成杜阳河,从青莲山脚下流过,四周大小不等的沟壑每遇暴雨都有大水急流,如庙沟、山神沟的小溪流也汇入杜阳河。杜阳河里堆满大石头,一直延续到慈禅寺前,朝北而来的澄水河水流湍急,河床上也堆满了大石头,坚硬如铁。这经历过远古和有史记载1300多年的漆水河,是麟游群山间涌向渭河的一条大河流。每逢盛夏或深秋季节,开学时,我从父亲教书的合阳塬小学和同学步行到麟游中学上学,站在老县城城墙下靠东南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漆水河波涛汹涌,如遇特大洪水,在两个月后水位才能下降。
1979年,我在崔木中学任教,每逢周末,就去父亲工作的麟游中学,一则到县城游玩,二则去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考古。听说县城街道地下埋着隋唐时期一座豪华的离宫,当时引起人们的热议。中科院的专家马得志教授还在县影剧院大礼堂,给全县干部职工作了一次学术报告,麟游人这才对隋唐离宫九成宫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之后,专家陆续在原粮食局大门右侧,开挖出了隋唐宫廷水井,在原邮政局院子发现了37号遗址。从此,隋唐九成宫遗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离宫之冠。《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国宝级文物,被称为历史上的“三绝碑”,为人们津津乐道,该碑的保护被提上当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为保护开发的重点。
九成宫当年的中心位置在天台山,坐落在“万迭青山但一川”的群山环绕中。西海苑最初被称为“西海湖”,在天台山西侧,是唐太宗李世民发现醴泉的地方,《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万年宫铭》碑的东侧,是醴泉最初的位置。流逝的时光已把这座豪华的离宫之冠,淹没在麟游县城之下,但这两块石碑巍然屹立,成为麟游永恒的记忆。
如今西海苑增加了很多人文景点,如醴泉遗址亭、九成宫碑亭、巨型毛笔、石崖书法、隋唐历史人物造像、湖内的龙潭、观漪桥、包虹桥、滴水崖等,虽无古人描述的旖旎风光,但也不失江南的园林风光之美。
实际上,九成宫汇集了麟游山水的精华和神韵。可以说,天台山是碧城山结出的硕大的石头果实;屏山挺立于天台山的西侧,碧水喷玉;北马坊河顺势向南;凤凰山在天台山下展翅待飞;青莲山云雾缭绕势如睡莲,和天台山隔杜阳河相望;童山似卧虎安详地卧在碧城山的东侧;石臼山高耸挺立,俯视着天台山的威仪,遥望着长安大唐帝国的繁华。四周环绕的流水、河里的卧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和今日西海苑的繁荣景象。
西海苑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让人赏心悦目,追思怀古。我多次在此流连忘返,沉浸其中。每到夜晚,灯光璀璨,水波荡漾,像海市蜃楼,如同走进了梦幻世界。□张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随着年龄增长,我对西海苑的记忆非但没有消退,反倒愈加清晰。
1971年,我就读于麟游中学,每逢周末便和同学常去那个刻有《九成宫醴泉铭》的石碑处游玩。那时,石碑所在地不叫“西海苑”,也不叫“西海湖”,只有一座低矮的茅草房。《麟游县志》记载:“清嘉庆间,麟游县令翟云魁‘聊兴小构,簿檐偏隅’,使千年珍品得以保护。”草房内孤零零地立着两块石碑,我们是冲着石碑去的。听老师说,石碑历史悠久,立于隋唐时期。还听当地老人说,石碑下面是一个海口,如果没有它压着,海水汹涌而出,整个麟游县城就会被海水淹没。我觉得石碑和其周围的地貌更有了神秘色彩,好奇心更加强烈。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北马坊河靠西有一座壁立千仞、石崖耸立的山峰——屏山,在《九成宫醴泉铭》碑西面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屏山靠南的切面石崖,从千米高的山顶上流下一道天然水帘,虽无李白笔下“遥看瀑布挂前川”“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壮观,但也不乏玲珑剔透之象。那时,学校开展“学工学农”活动,老师带我们帮村民收秋,途经这里,那道水帘垂直而下,偶尔宛如白绫飘飘,偶尔像银链闪烁,又似蛟龙喷玉,柔曼轻舞,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铮铮弦音,悦耳动听。当地人称此景致为“滴水崖”,县志载为“屏山喷玉”。唐高宗李治避暑时,写下了“泉飞岭腹,景镂岩心,溅石砌而飞珠”等精彩语句。寒冬腊月,水凝成冰,晶莹剔透。我们走在招贤河畔的公路上,站在凤凰山脚下,陶醉在大自然的天然美景里。这便是当初《九成宫醴泉铭》碑周围的地理概貌。
后来,我对麟游的地理环境注意观察,查阅资料,询问当地老人,也就知道了很多。北马坊河、招贤河、栗川河(清水河),三条河流交汇形成杜阳河,从青莲山脚下流过,四周大小不等的沟壑每遇暴雨都有大水急流,如庙沟、山神沟的小溪流也汇入杜阳河。杜阳河里堆满大石头,一直延续到慈禅寺前,朝北而来的澄水河水流湍急,河床上也堆满了大石头,坚硬如铁。这经历过远古和有史记载1300多年的漆水河,是麟游群山间涌向渭河的一条大河流。每逢盛夏或深秋季节,开学时,我从父亲教书的合阳塬小学和同学步行到麟游中学上学,站在老县城城墙下靠东南的公路上,放眼望去,漆水河波涛汹涌,如遇特大洪水,在两个月后水位才能下降。
1979年,我在崔木中学任教,每逢周末,就去父亲工作的麟游中学,一则到县城游玩,二则去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专家考古。听说县城街道地下埋着隋唐时期一座豪华的离宫,当时引起人们的热议。中科院的专家马得志教授还在县影剧院大礼堂,给全县干部职工作了一次学术报告,麟游人这才对隋唐离宫九成宫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之后,专家陆续在原粮食局大门右侧,开挖出了隋唐宫廷水井,在原邮政局院子发现了37号遗址。从此,隋唐九成宫遗址,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离宫之冠。《九成宫醴泉铭》碑是国宝级文物,被称为历史上的“三绝碑”,为人们津津乐道,该碑的保护被提上当地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成为保护开发的重点。
九成宫当年的中心位置在天台山,坐落在“万迭青山但一川”的群山环绕中。西海苑最初被称为“西海湖”,在天台山西侧,是唐太宗李世民发现醴泉的地方,《九成宫醴泉铭》碑和《万年宫铭》碑的东侧,是醴泉最初的位置。流逝的时光已把这座豪华的离宫之冠,淹没在麟游县城之下,但这两块石碑巍然屹立,成为麟游永恒的记忆。
如今西海苑增加了很多人文景点,如醴泉遗址亭、九成宫碑亭、巨型毛笔、石崖书法、隋唐历史人物造像、湖内的龙潭、观漪桥、包虹桥、滴水崖等,虽无古人描述的旖旎风光,但也不失江南的园林风光之美。
实际上,九成宫汇集了麟游山水的精华和神韵。可以说,天台山是碧城山结出的硕大的石头果实;屏山挺立于天台山的西侧,碧水喷玉;北马坊河顺势向南;凤凰山在天台山下展翅待飞;青莲山云雾缭绕势如睡莲,和天台山隔杜阳河相望;童山似卧虎安详地卧在碧城山的东侧;石臼山高耸挺立,俯视着天台山的威仪,遥望着长安大唐帝国的繁华。四周环绕的流水、河里的卧石,见证了昔日的辉煌和今日西海苑的繁荣景象。
西海苑以它深厚的历史底蕴、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风貌,让人赏心悦目,追思怀古。我多次在此流连忘返,沉浸其中。每到夜晚,灯光璀璨,水波荡漾,像海市蜃楼,如同走进了梦幻世界。□张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