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15期:第03版 健康

痛风年轻化 防治有办法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大脚趾起火了”“痛到就是放张纸在上面都不能忍”……这一发作起来痛感难以忍受的病症——痛风,主要由高尿酸血症引发,而高尿酸血症又被认为继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这一病症曾多在中老年阶段发病,如今却有年轻化趋势。

就痛风症状、成因和防治办法,记者5月22日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李学义教授。

何为痛风

痛风顾名思义,首先是“痛”——刀割、针扎、穿凿、咬噬样疼痛伴随关节发红、肿胀、热烫,被称为“痛者之王”。“风”则解释痛感来去如风——突然发作、痛不欲生,又会迅速好转、雁过无痕。

痛风作为炎症的一种,当单钠尿酸结晶沉积于关节,就会造成相应的关节红肿热痛。典型症状为大脚趾关节剧烈肿痛,此外,膝盖、脚腕等部位也是痛风常见发作区域。

造成痛风的主要原因是高尿酸血症,也就是血液中尿酸含量过高。正常饮食下,非同日2次检测空腹血尿酸>420μmol/ L,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需要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并不完全等同,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关节症状时才叫痛风,而绝大多数痛风患者都是高尿酸血症者(极少数痛风患者尿酸不高)。

李学义教授称,由于痛风急性期和间歇期交替出现,反复发作会让痛风呈现慢性化过程。慢性痛风可能导致痛风石形成,也就是尿酸结晶的永久性沉积——附于骨头、藏于皮下,让关节肿胀变形,疼痛难言。他补充,尿酸在肾脏沉积还可能引发“痛风肾”,累及血管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梗、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

所以,痛风并不是不痛就行了,更要警惕其他脏器的损伤。

是如何引发的

受激素影响,痛风中年男性多发,男女比约为15:1。近年来,受高脂、高糖饮食结构、摄入过剩、运动减少、体重增加等因素影响,痛风越来越呈现年轻化趋势。

据《2021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数据,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的总体患病率为13.3%,患病人数约为1.77亿,其中18-35岁的年轻患者占比近60%。

李学义教授解释,年轻人患痛风和生活习惯有关。许多人认为尿酸高是吃多了高嘌呤食物,只要忌口海鲜就能高枕无忧。实际上,食物中外源性尿酸只占20%左右,而约80%尿酸由机体代谢产生,基因、肥胖、疾病及不良生活方式等,均可导致尿酸代谢出现问题。

酒是容易被忽视的致病因子之一,很多人看到它嘌呤低就放心饮用。酒精对尿酸的影响和嘌呤高低没有关系,它可以通过代谢干扰尿酸浓度从而诱发痛风发作。

还有一些痛风患者没有饮酒、吃海鲜的习惯,但不喝白开水、果汁不离口——殊不知果糖也是造成痛风的“隐形杀手”。虽然市面上饮料的嘌呤含量很低,但都含有丰富果糖。果糖分解时会直接产生尿酸,增加内源性尿酸来源。同时,果糖又会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二者结合,让体内尿酸浓度倍增。

此外,睡眠不足、生活中不爱运动也都可能造成高尿酸,继而增加痛风的发病概率。

需防治结合

临床针对痛风发作有专门的药物镇痛和消肿。而为了抑制尿酸升高,治“本”而不是治“标”,还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防微杜渐——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

“痛风的治疗需要医患共同努力,患者的自我管理在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李学义教授表示。

具体来说,建议低脂、低糖、低嘌呤饮食,每日饮水2000毫升以上,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全麦、脱脂奶、坚果。同时,啤酒和白酒更容易诱发痛风发作,需减少摄入,红酒风险相对较低;减少猪、牛、羊等红肉摄入;海鲜不是全部不能吃,避免吃壳、蚌类海鲜、动物内脏及高脂鱼类(鲅鱼、鳕鱼、凤尾鱼),海蜇、海参嘌呤含量低可适当食用,而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深海鱼油有利于控制尿酸。

此外,年轻人饮食“风尚”中的含糖饮料和各种流行的果汁、果茶等需特别留意。生活中应当适量运动,减少肥胖。

李学义教授提醒,饮食控制不能代替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维持尿酸于目标值,做到急痛慢治,才能避免痛风发作、脏器受损和并发症。

□见习记者  刘妍言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