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0期:第04版 读书

二百年前的汉中印象

——读《嘉庆·汉中府志》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嘉庆·汉中府志》面世已有二百余年,每每阅读,深感丰富翔实、气韵生动,十分感佩,百念交织。

汉中地处南北之间,秦岭巴山拱围,汉水嘉陵滋润,今有“江南”雅誉,古享“天府”美称,自古形胜,四方枢纽。数千年来豪杰荟萃,文风盛昌,汉晋时即有官员修志,无奈岁月沧桑,战火连绵,文史失传,赓续有缺。至清嘉庆十六年(1811),汉中知府严如熤主持经三年修辑,《嘉庆·汉中府志》(亦称《严志》)面世。“国有史,方有志”,方志是指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编修方志是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尚书·禹贡》《山海经》和《越绝书》就是方志的雏形和起源。

我们应感谢这部《严志》,它把一个清晰的二百年前的汉中情景留给了我们,展现给全世界。这是汉中有史以来最完整、最丰富、影响最大的一部方志。让我们能够回望厚重有趣的社情民风和先贤勤劳智慧的精神家园,更好地延续、发扬、丰富地域文化,全面促进社会各项事业。

严如熤学养深厚、知识渊博、勤奋俭朴、眼界宽阔,是清代著名的地理学家,是公认的经世致用之大才,他以宏大手笔把汉中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山川和名胜、物产和风俗、政治和经济,点和面、人和事、官和民、图和文结合等等。《严志》在清康熙汉中知府滕天绶主编的《汉南郡志》基础上续修重辑,为32卷150万字。这部《严志》做到了补缺、钩沉、发微、纠讹等,是一部集史学性、文学性、趣味性、引导性于一体和存史、资政、教化、兴利功用兼备的优秀地方史。全面综合来看,《汉中府志》也是汉风古韵的宝贵文献。该志面世后,一直受到各方重视和推崇。道光二十九年(1849)十月,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说《大定府志》:“深叹编纂之勤,采辑之博,抉择之当,综核之精。唯严如煜之志汉中、冯敏昌之志孟县、李兆洛之志凤台,或堪与此颉昂,其他则未能望其项背也。”林则徐认为《严志》为当时全国名志。林公的首肯,当是旧时汉中的极大荣耀。《严志》被后任汉中主官数次重印。道光九年(1829),汉中知府杨名飏重印时,增补《续访义烈节妇》一卷,全志至今为33卷。

我认为,《严志》有以下特点:

内容全面,丰富多彩。志中有汉中星野、舆图、各县地形图(当时汉中府辖凤县及今之各县)、南北栈道图、陕甘毗连形势图、华阳山行图等,建制改革、道路、关隘等,地理经济、军事、文艺等,几乎应有尽有。又如,从知县等到轿夫的俸银都记载清楚,各个驿站配多少人、多少马、经费各自多少,使人一目了然,堪称一部介绍汉中的百科全书。

文字平实,图表准确。《严志》是一篇非同寻常的大文章,它的谋篇布局、纵横结合,以时为经、以事为纬,写清缘由、记多叙少等,都十分讲究。史志记载不能虚构臆断、猜测估计,必须引自权威、出之确凿,记而不议、述而不论,语言平实、准确无它,文字有据、下笔无我。如《汉中府志·风俗》写南郑县:“其民质直好义,士风朴厚,有先民之遗。”“汉中之人,朴质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畋渔。虽柴门蓬室,食必兼味。”邑民注重饮食的习俗跃然纸上。写城固县:“士敦礼让,守诗书。农一岁两获,所重惟秋。且土厚水深,一夫田不过五亩,农无闲土,亦无余粟;工极拙,亦无长技;器极质,不尚华奢。”写西乡县:“俗多淳朴,民重耕织,文学渐新,礼仪复古。”写略阳县:“姓本淳庞,行崇俭朴,风气兼南北,语言杂秦蜀。民务农耕,鲜为商贾。”严知府是学问大家,春秋笔法纯熟,主编审定的府志做到了简、严、核、雅,历代均评为一流。康熙《滕志》只附一张图,《严志》中附图30张167页,绘制准确、标注清晰。汉中处于四方枢纽之中,秦蜀古道历史悠久,作用重要,“志”中附有南北栈道图、陕甘毗连黑河形势图、华阳山形图等,绘之不易,存史珍贵。

以人为本,关注民生。《严志》从夏商周写起、远略近详,记事实在、突出人本,物事兼顾、注重实用。我数志中写清姓名的有9198人(祥异、纪事、拾遗等部分未计),其中秩官3520人(含武职)、人物(贤良正义之士)466人、烈女626人、选举1789人等。志中所列人物,大部为普通平民,这是我没有想到的。《严志》专编《水利》52页,详细记载了山河、五门、杨填三堰等水利堰渠。还有《山川》《古迹》《里编市集驿传》《物产》等卷为严公亲自动手修辑。作为一位知府,能亲自动手书写编修实在难能可贵,写作内容对于经济社会有积极的意义,其身体力行,对于公职人员也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

注重教化,引导风气。《严志》中记录了大量的勤奋敬业、廉洁奉公、刻苦学习、见义勇为、乐于助人、俭朴节约、培育英才等人物事迹。《艺文》中收入了汉中有名的文章、碑记、摩崖等147篇,《诗》卷收入诗赋571首(篇),都是提倡向学向善、修身齐家报国之风气。其中严如熤亲自撰写的文章7篇、诗14首。如严公写:“农民发愤去作田地,厚加粪,多除草,自可多收粮食,但不知樽节,一年辛苦,几日都可花消。汉南民风,好饮酒食肉,家家讵有现钱,赊账居多,到粮食出来,却被肉架、烧房贱价算去。……”(严如熤《崇俭以厚民生示》)。其词殷殷,其情深深,我感受到了他忧国忧民、造福百姓的浓浓情怀。

虚怀若谷,尊重他人。《严志》以康熙《滕志》为基础修纂,辑成32卷,其中12卷署名“汉中知府关左滕天绶辑、汉中知府楚南严如熤重辑”,其余20卷署“汉中知府楚南严如熤辑”。《严志》中严如熤撰“叙”中说原志为“康熙二十七年知府滕公天绶所辑,距今百二十余年。板残字蛀,模糊不能成句读”。严“叙”中记述了具体修志的广安郑炳然、南郑杨生筠、同僚卢南石。《汉中府志·职官》介绍其他官员,善功皆记,严本人的记载极简,未褒一字。他充分继承和尊重前人,不贪他人之功为己有,其胸襟风骨可见一斑。

沧海桑田,人事更迭、社会波动等,常常使得方志等典籍难以完整保存。1983年6月,中共汉中地委宣传部从汉中中学寻找到了一部《嘉庆·汉中府志》民国刻印本,随即影印复制了200套,每套12册,仿民国刻本手工线装,外套蓝色布面函封,基本保持了刻本原貌。当时,每套定价300元。著名古建筑专家、藏书家卢慧杰是我的老乡和朋友,前几年我在他的藏书楼里(藏书十多万册)看到有一套影印复制的《汉中府志》,我非常好奇,问其来历,慧杰说是30年前从一个废品收购站以按斤称重的形式,花4元钱购买而来的。面对这个情况,我的心情是哭笑不得。

前些年,汉中已见不到完整的《汉南郡志》了。汉中知名学者孙启祥先生(时任市档案局局长)及时汇报争取到了专项经费,2015年从南京图书馆购得《汉南郡志》电子版,又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所藏《汉南郡志》对照定稿,于2017年印刷成书。前几日,我欣闻由汉中知名学者刘清河教授(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校注的《清康熙·汉南郡志》已经成书,真是可喜可贺。

《嘉庆·汉中府志》(即严如熤主持编修的《续修汉南郡志》)前些年经知名文史专家郭鹏先生(汉中市方志办原主任)校勘,2012年12月出版。□李振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