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20期:第04版 读书

一部生动阐述散文艺术的专著

——《散文艺术论》评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散文创作历史的大国,但关于散文艺术论著却十分罕见。相比于产生较晚的小说及其海量的评论著作,亟待加强散文艺术评论。

孤陋寡闻的笔者,尽管读过孙犁、贾平凹、肖云儒等作家关于散文的一些散论,但收到柏峰兄快递来的《散文艺术论》却是读到的首部关于散文艺术的专著。

该书是贯穿我国古典散文、现当代散文以及外国散文的艺术研究性著作,分为五章。第一章:散文艺术探索,共有11节。第二章:中国古典散文,共有5节。第三章:中国现代散文,共有6节。第四章:中国当代散文,共有2节。第五章:外国散文,共有6节。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古今中外散文艺术,带领我们进入散文大观园,品评百花齐放的散文艺术,令人受益匪浅。

首先,该书为我们勾画出中国散文演变发展的轨迹。正如作者在《序》文中所言:“从我国目前的散文发展现状来看,散文艺术的审美形态已显固化,限制了散文作家向历史与现实的纵深描写,局限于社会历史文化与现实生活的细部刻画,而不敢涉足于大题材的掘进,这其实是散文的衰退。这个衰退从唐宋时期开始,一直蔓延到现在。散文的艺术表现手法几乎很少有新的突破,出现了一个艺术‘徘徊’的现象。而要打破这个现象,则需要散文作家一是回归到古典散文时代,尤其是先秦、两汉时代,努力展示散文的磅礴气象和反映社会现实,呼唤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二是突破长久以来散文形成的‘狭小’艺术格局,通过‘破界’和‘融合’寻求突破方向,努力将散文向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渗透,不断吸纳史论或者小说和其他文体的艺术表现手法,打破既定的审美形态,呈现出新的艺术发展趋向。基于此,有必要全面地研究和书写两千多年来的散文演变和发展史。”为此,作者“立足于当前散文的发展实践,来探索散文艺术,而对我国古典散文则侧重从散文发展的主要流派来论述,对现当代散文着重从一些重要的作家作品来分析,也选择性地介绍了一些外国散文,力图完成比较宏观和贯穿性的研究与论述,为目前我国散文的强劲发展提供一些艺术经验与史料”。

纵观全书,作者结合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散文写作实践,夹叙夹议,感悟体验,尤其是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结语,为我们指出每一时期散文发展的轨迹或规律。例如第三章第一节中国现代散文结语:“纵观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散文,具有这样的特点:1、吸收了传统的古典散文,特别是晚明至清朝的散文主流的精华,在这条河里遨游,并给这条河添进了新的泉水,溅起了新的浪花,凝了美丽、晶莹的露珠,熠熠发光。2、由于大量的中国留学生学成归国(如鲁迅、周作人、郭沫若、包达夫等从日本回国;胡适、梁实秋等人从美国回国;徐志摩、陈西滢从英国回国),带进了异域的新思潮,与古老的中国文化相撞击相融合,推动了中国现代散文的繁荣与发展。3、散文自身的发展规律,无论是‘言志’还是‘言情’,在冲破文言文‘语言的牢笼’后,必然要释放出新的活力,展示新的风貌。4、散文虽然形成了第一次兴盛,但是还隐伏着危机:这就是散文的操练,基本上属于精英知识分子,而大众的散文尚未发育起来。这种危机在以后的散文发展历程中就暴露了出来,影响散文持续地繁荣与发展。但是,无论怎样说,这一时代的散文是大家迭出、星光灿烂,照亮了中国散文发展的历程,并为当代散文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读此结语,使我们对现代散文艺术发展轨迹规律和来龙去脉有了总体印象。

其次,对女性散文予以关注和很高的评价。过去尤其是封建社会的诗词和文章选本几乎不选女性诗人、词人和作家,文学史也很少评论女性诗人和作家。这是一个短板,《散文艺术论》弥补了这一短板。在论述了冰心、庐隐、苏雪林、张爱玲等11位现代女作家的散文后,在结语中对她们的散文予以高度评价:从中国女性散文作家来看,现代散文若没有她们自己独特的散发着清香,或春兰,或秋菊,或箭荷,或海棠似的作品,那将是多么黯然失色。这些作家散文创作的共同特征是:以抒写自叙传及自己内心情感世界为长,充分发挥了女性作家对生活深刻的体验,对社会、对人生感触细腻的优势,创作了流光溢彩而又柔情温婉的艺术散文。她们接受了“新文化运动”的新思想,在叛逆的道路上更是义无反顾,表现出了极大的坚定性,这是一些男性作家望尘莫及的。一般来看,现代散文史上著名的女散文家,她们都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并且都在积极地参与创造新文化,因此她们的作品既有浓厚的古典文学色彩,又充分表现出了现代思想,使思想内蕴更为深厚,且具有长久的美学意义。她们的散文,不仅影响了当时的社会,而且对后来的女性散文创作都产生了巨大的艺术影响,是历经岁月洗礼后永远开放不败的散文芳草地。

再次,散文化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生动论述。该书不是枯燥无味的论著,而是以散文笔法结合自己的散文研读和创作实践甚或旅行和生活,进行感性和理性结合的论述。例如,在论述姚鼐散文时写道:“我第一次登泰山,半途中,只见阴云四合,天际飘洒起清亮的细雨。此时,泰山半隐在流云山岚之中,状若仙山。我决定冒雨继续上山,口里吟诵姚鼐的《登泰山记》,其中‘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反复在脑海回荡,不知不觉已至南天门上。”又如,论述郦道元的《水经注》时不禁联系家乡干旱缺水和当年借阅《水经注》的经历:“我的故乡地处渭北高原,水资源非常宝贵,水井很深很深,绳索硬是把厚厚的青石板磨出了深深的凹槽。母亲和我吃力地扳动着轱辘把,艰难地从地里打水,曾经想:将来一定要学水利,一定要把距离村庄数里之遥在塬下滔滔流去的洛河水引上来,这样,就不用再扳动这沉重的轱辘把了……千方百计借到一部缺页的《水经注》,如获至宝,就着煤油灯那昏黄的光线,不知疲倦地阅读着,度过了多少不眠的夜晚,想象着那长江三峡浩渺碧青的水流淌着,一路向北,再向北,一直流淌到渭北高原,浇灌着这干渴的龟裂的土地……树青了,花红了,村边的涝池里长出了绿油油的芦苇荡,水面上开满了白洋淀里的荷花……转眼间40年过去了,30年正值伟大的改革开放年代。洛河水早就引上了塬,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清亮亮的自来水,昔日那焦渴的土地如今一片葱郁……”这岂止是普通的论文论著,简直是新中国少年的水梦想成真和新时代水利事业的赞歌!

总而言之,《散文艺术论》是一部生动阐述古今中外散文艺术演变发展轨迹规律的专著,对当代散文创作具有可操作性借鉴价值,对当代散文艺术研究具有导向性引领作用,对推动当代散文守正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值得研读和推介。□王新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