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41期:第04版 创造

我的高考志愿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同亚莉

一年一度的高考已结束,考生和家长将注意力从关注考试如何正常发挥转到了估分和填报高考志愿上。估分暂且不提,高考改革后已不用估分报志愿,而是考分出来后填报。虽然考分出来填报志愿比考分没出来填报志愿看起来简单易行,里面的技巧和门道也不少。

志愿填报得好会锦上添花,用足考分,走进自己心仪的大学;志愿填报失当,轻则没有用好分数,与自己喜欢的大学失之交臂,重则滑档,造成没学可上的后果。因此,填报志愿就成了高考的一个重要环节。我想起自己高考,那时候不但一考定终身,志愿填写也定终身。

1983年高考结束后,我估好分,准备填报志愿。那时没有网络也没有手机,学校操场的报栏里张贴着的几张报纸就是志愿填报指南,全校考生就凭借这几张报纸填报自己的志愿表。

我和七八个同学一起去看指南,拿着笔和本子,准备抄写自己选好的学校和专业。我们几人中只有一个同学家住县城,家里有姐姐正在上大学,其余的都是农家子弟。上学的县城就是最远的远方,指南上印着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只在书上看过名字,这些城市到底是什么样子,脑海中根本没有概念。报纸上密密麻麻排列的那些大学,也只有清华、北大和知名度高的几所听老师讲过,其他的几乎没有耳闻。

至于专业,更是不懂。大家眼睛盯着指南,心里一片茫然。这时,家里有姐姐上大学的同学就成了我们的军师,指导我们说军校、师范、农林院校不收学费,而且还管饭。这些学校就成了我们第一批次志愿的首选。大家选好后,又开始选第二批次学校和专业,这时没有了指导,只能按自己的感性认识决定要报的专业。别的同学是如何选到自己的学校和专业的我已忘记,只是自己的选择过程还记忆犹新。

我们村有个男生,比我早一年考上了大学,我在报纸上找到这个大学,但他读的什么专业却不清楚。于是我开始在专业栏里查找,当看到自动化控制几个字时,心想这肯定就是站在机器旁,用手按一下按钮,机器就自动工作了,不用费太大力气。我毫不犹豫将其写到本子上,列为我的第一志愿。接着,我又看到工程经济几个字,联想到工程队很吃香,也能挣钱,就将其选为第二志愿。第二天,老师发了正式志愿表,我将前一天本子上记的工整地誊了上去。如此就完成了我的志愿填报,整个过程家长都不知道。

第一志愿的学校、第二志愿学校里的第一专业我都没有上成,而是上了第二专业。入学后,一个偶然的机会,听系里的主任说,他去招生时发现自动化专业没有录取我,他发现我文科成绩好,就把我录到了工程经济系,也就是今天的管理学院。

阴差阳错,我和自动化控制专业“绝缘”了,也没有机会从事相关工作。后来,管理专业越来越热,也扩展丰富了我的人生。有时想,相遇的应该都是缘分,学校和专业也不例外。冥冥之中,上天都安排好了。(单位:陕汽控股)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