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48期:第04版 创造

母亲的碗饦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田宏伟

那年初,我们举家迁往县城,一家人租住在一间面积不大的民房里。父亲每天起早贪黑,风里来雨里去,开着车往工地上送料。而习惯了一年四季忙碌的母亲,一下子没事干,反倒不自在了。母亲闲不住,便想做点小买卖,一来挣点小钱补贴家用,二来给自己找个事做。于是,母亲就跟人学蒸碗饦。

母亲勤快聪明,不到一个月时间,就掌握了蒸碗饦的方法,那一个个凉滑细嫩、清爽香辣的碗饦真让人垂涎三尺。

这天,天还没有放亮,母亲便摸着黑在灶火上忙起来。母亲早早起来蒸碗饦,要去我的学校门口售卖,天天如此,不曾中断。

母亲手脚麻利,做营生从不拖拖拉拉,一会儿工夫,一锅碗饦就蒸出来了。碗饦的香气透过笼布四散开来,还在睡梦中的我闻到香味才猛然醒来。我讨厌母亲蒸碗饦,更反感母亲去学校。我穿好衣服、洗漱完,径直去了学校,我以赌气不吃早饭来对抗母亲。

在所有去学校的商贩中,母亲的生意是最好的。下课铃响后,母亲的摊点前就围满了学生。母亲生意好,多半是因为她的手工碗饦筋软耐嚼,香醇可口,味道极好,加上母亲为人谦逊,待人宽厚,语气柔和。

母亲要蒸满满两箩筐碗饦,一个上午,母亲屋里屋外,进进出出,没有片刻休息时间。

离中午放学的时间越来越近了,母亲将碗饦装进箩筐里,用扁担挑起来,一只手扶着扁担,另一只手提着醋酸汤汁,步履蹒跚地向学校走去。

通往学校的路,是一段不算很长的爬坡路,要持续爬几个立坡。母亲爬坡时,显得特别吃力,她既要保证扁担的平衡,还不能将提在手里的醋酸汤洒出来,这可真难为母亲了。两箩筐碗饦的重量压在母亲肩头,那滋味就像一根细绳紧扣在人的肉里。母亲走一步,退半步,迈着腿,绷着腰,弯着背,扭曲着脸,像是在山路上扭秧歌。那段山路,母亲足足走了一个小时,全身被汗水打湿。

爬完了山路,学校就在眼前,母亲放下箩筐,粗声喘着气,时不时用袖子揩头上的汗水。稍作休息,她又担着担子向学校大门口走去。四周的土圪梁上那一朵朵粉红色的打碗碗花迎风招摇。打碗碗花是生命力与适应性极强的植物,它像极了生活中的母亲,无论是严寒之冬还是希望之春,永远以昂扬的姿态活在世间。

下课铃响了,我像电击般惊醒,恍然间一个特别重大的事实摆在我的眼前。心想,现在母亲肯定在学校门口吆喝起来了,我该怎么办?真倒霉,学校连个小门都没有,这种事简直让我无地自容。

自从母亲开始卖碗饦,我的自尊心就好像受到了严重伤害。大约半年时间,我生母亲的气,生自己的气,我和母亲过不去,也和自己过不去。我曾劝阻母亲不要去学校卖了,那样会让我在同学和老师面前没面子,每当有同学问我叫卖的那个女人是不是我母亲时?我脸红心跳,低下头不敢说话。但是面对我的咄咄逼人,母亲没反驳,更没有责怪我,每天一如既往地来学校。

我夹着书快速走出校门,原本不打算看母亲,想一路小跑逃出母亲的视野,可我那双不听话的眼睛还是下意识地向母亲的方位瞥了下,果不其然,母亲正站在角落里吆喝着,箩筐的白布下,一个个白净的碗饦整齐排列着,母亲在风中显得特别单薄,仿佛一阵强风就能把她吹走,风吹乱了母亲的发,吹斜了她的身体……

母亲在人群中看见我,笑着喊道:“红红,下课了?饿不饿?过来吃碗饦来,饭在后锅里热着了。”听到这话,我的心跟着狂跳起来,脸也热了起来,我赶紧将脸埋了下来,心想,千万不能让同学们看见我,如果地上开一道缝,我立马钻进去。可是,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我用余光看到同学们正看着我,有人甚至在喊我的名字。此刻,我的心快跳到嗓子眼了,茫然不知所措,我依稀听到母亲说:“那是我儿子,他学习很用功。”我狠狠地瞪了母亲一眼,像逃荒似的逃离了人群。我不知道母亲看见我瞪她,是怎样的表情,但我想,母亲肯定很伤心。

我沿着母亲上来的那条羊肠小道,一口气跑回家,又气又恨又委屈,趴在炕上哭了起来,我本不想伤害母亲的,可我心里清楚,我已经伤害了她。

多少年过去了,我从稚嫩逐渐走向成熟,从一个学子成为一名国企职工,可每当吃碗饦时,我总能想起那段逃离的岁月,那段荒唐的岁月,为自己的无知后悔自责,尤其为人父后,那种自责更加强烈。母亲的碗饦就是母亲的情,母亲的痛,母亲的泪。母亲从不说什么,只是默默地承受着。我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面对我的质问,母亲不解释也不反驳。

(单位:陕煤集团宣传部)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