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48期:第04版 创造

闲笔洽川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冉学东

早年,我曾有幸创立文学刊物《荆山》。在刊物编辑过程中,我与众多作者的交往日益密切,也由此初识了洽川——这个诗经的起源之地。有关洽川的文学描绘,我最初是从任彩虹那里获得的。而后,承蒙任彩虹的热情邀请,我与《荆山》的编辑同事们一同探访了洽川。这次游历,让我领略到了黄河的雄浑壮阔,也深切体会到了洽川文化的卓越非凡与独特魅力,仿佛在漫长岁月中邂逅了绚丽辉煌的华美篇章。

洽川之所以令人心向往之,不仅在于其壮观的自然景色,还在于其深厚的人文积淀。遥想当年,周文王之母太任在洽川一带留下了众多贤良淑德的美谈,为这片土地增添了神秘迷人的人文色彩。据说太任在孕期,不见丑恶之象,不听淫邪之声,不说傲慢之语,她的高尚品德,为后世传颂不衰。此后,或许是冥冥中的文学机缘。多年来,我与洽川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

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无数文学佳作。“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如此美妙的诗句,宛如动听的旋律,为后世文人所敬仰和推崇。他们追寻中国文学的源头,因而唯有在此地,才有文人雅士成群结队,举杯畅饮,灵感勃发,挥笔写下令世人景仰、心悦诚服的锦绣文章。洽川的魅力远不止如此,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亦绚烂多彩。

洽川北接韩城,南与西岳华山隔河相望。在这片辽阔的东府地区,堪称一片神奇的土地。回顾韩城的司马迁,他倾尽一生,日夜操劳,写成了一部自上古黄帝时期直至汉武帝时期,跨越三千年历史的宏大巨著。忆往昔,司马迁忍辱负重,在昏暗的油灯下,一笔一画地镌刻着历史的沧桑,他的《史记》被鲁迅赞为二十四史的绝唱。从洽川至韩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一脉相承,都彰显了这片土地对历史文化的珍视。

西岳华山,除了流传着宝莲灯的传奇故事,金庸大侠笔下的华山论剑,亦通过影视传播而声名远扬。从洽川到韩城再到华山,无论哪一处,都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黄河宛如一条纽带,将这三个景点串联成线。它们看似各自独立,实则相互关联、相互呼应。

再看洽川本地,处女泉是诗经之乡,洽川最亮丽的景观。当地有传说,七仙女曾在此沐浴。故而,古代皇室对其极为尊崇,凡公主出嫁,必来洽川泉水洁身。后来,当地姑娘也兴起了此习俗,待姑娘出嫁时,亦会来此沐浴一番。因此,人们将此泉称为“处女泉”。这处女泉实则是一个泉群,数量众多,难以计数。小者宛若蚁穴,大者好似车轮,大大小小的泉眼汇聚一处,仿若一只巨大的蝴蝶,故而获得了“蝴蝶泉”的美称。处女泉的美妙,为洽川增添了一份灵动韵味,而福山的风光,则为其增添了一份厚重质感。

水泽环绕的福山,其秀丽景色亦是洽川的一大胜景。当地传说,福山原是佛教圣地,唐宋元明清各朝皆有高僧在此修行讲经。唐朝时,慧能高僧在此讲经说法,听众云集,场面极为壮观。福山的故事还不止于此。

福山始建于唐贞观七年,明万历年间得以重修。清朝中晚期,因岁月侵蚀,诸多建筑渐趋破败,幸有当地乡贤踊跃捐款捐物。历经三年努力,福山焕然一新。忆当年,乡贤们不辞辛劳,奔走呼号,慷慨解囊,终使福山恢复旧貌。福山海拔十余丈,与地面形成较大落差,错落有致的亭台楼阁,被郁郁葱葱的松柏映衬得美不胜收。难怪其素有“一峰耸翠、万柏环青”的美誉。大概也正因如此,清代学者党德簿题词称赞道:“秀夺终南。”

洽川,一个如诗如画的地方,一个充满神秘的所在。在这里,你可以领略广袤的湿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你可以观赏清澈的湖泊,体悟生命的美好;你可以观赏美丽的荷花,领略诗意的浪漫;你还可以感知悠久的历史文化,体悟人文的底蕴。洽川,一个让人恋恋不舍的地方,一个值得一来再来的胜地。

(单位:阎良区关山文化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