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57期:第04版 憩心亭

秦腔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姚江江

不知何时开始,西安半坡立交桥下的桥墩处来了七八个中老年人组成的“自乐班”——三位中年妇女轮番上阵,把秦腔唱得时而高亢有力,时而婉转动听,兰花指随着唱词有板有眼地在空中舞动。

两个吹唢呐的老者仰头看着演唱者,随着腮帮子圆圆鼓起或收缩,瞪眼与眯眼之间,手指开合之中,悠扬的曲子飘了出来。两个拉二胡的师傅跷着二郎腿,张开的左手指在右手拉弓的张弛有度中,上下翻飞地拨弄着琴弦,声音和着唱词,头一甩一甩的,几缕零乱的花发在头顶起舞。枣木梆子有节奏地响着,最忙的也是让我最佩服的是敲锣鼓的人,干巴瘦的老人银发如雪,左手拿一支比筷子还细的黄色小棍打着板鼓,右手抬在空中打着快板,架子上还有一对铜钵。只见他不时拿起铜钵“咣”地来一下或几下,令人振聋发聩。他的手指在快板上轻盈地跳跃,如同精灵跃动在音符之间,快板在他手中翩翩起舞。迎合着唱词与曲调的需要,他又拿起鼓槌左右开弓,在鼓面连击,清脆悦耳,舒缓如屋檐滴水,疾如快马扬蹄。看得我紧张刺激,手心冒汗,他却有条不紊,成竹在胸。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会看的看门道,但更多的像我一样只看个热闹。他们看观众多了,演唱更加起劲,和这炎夏的气候一样热情高涨,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不时引起阵阵掌声和喝彩。

我很小就被祖父母带着到处赶场看戏。老丧或三年这等白事都会请戏,还有年后各处庙会,戏是主角,戏楼在哪儿,哪儿就是主会场——总是人最多的地方。祖父、父亲农忙时吼两嗓子,清闲时也吼两嗓子;祖母、母亲纳着鞋底,做着针线也会低吟浅唱,虽没唱白,但曲调很美。我最爱丑角戏《教学》《看女》,好学、好玩又好懂。

外地朋友对我说:“你们十三朝古都陕西人把秦腔吼得底气十足,粗犷豪放,吼出了对这片土地深情的眷恋和对美好生活的感恩。”的确如此,秦腔真像是陕西人刻在骨子里的文化,是祖辈传下来的基因。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