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见的高处
——诗集《穿行在乡愁里的新月》读后
传凌云写诗多年,还在写,还在探索。她对于诗歌的热爱可以回溯初心,又能一路看清行走的轨迹。在诗歌写作上,她在实践中获得,能够做到诗可以兴,却依然不满足于守成,对新的写法不断进行尝试。
这本《穿行在乡愁里的新月》呈现了她的最新成绩。在写诗这件事上,传凌云是认真的。她的诗歌写作几乎都是刻意追求的结果,白玉兰、银杏叶、风铃这些美好的物象被她打量、提取、再造,赋予诗的内核,而有了另一番姿态。就像传凌云的另一首诗歌《擎一盏灯》,却是为了“种下根苗”。
传凌云对自然、对山水和土地倾注着感情。她的诗行是灵动的、跳跃的,这似乎与即兴成诗的能力相关,同时也是沉淀的、专注的,这需要时间,需要山一程水一程的跨度来实现。天地万物,因为诗人的有心,诗意在流淌,远方和脚下都有了一个牢固的支点,那就是向美,向善,向上。
的确,传凌云在诗歌写作上有着自己的想法,是一位自觉的诗人。这极为可贵,也是一个诗人的写作能否贯彻到行动上的前提。我觉得不固守成规,敢于和自己较量,不论是否获得突破,有这样的行动,对于诗歌的认识也能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短诗难写,传凌云迎难而上,靠的不光是勇气。现代诗不拘一格,崇尚自由,有人说每一首诗都是第一首诗,其本意是指诗歌的创新乃第一要务。这不光是形式上的,也会作用到内容上。我们读到的经典诗歌无不是形式和内容的相统一,是一个整体。诗之美在于外在和内在的浑然,单独出来的好与不好,在一首自洽的诗歌面前是不成立的。传凌云的许多命题性质的诗歌都能把握住一时一地的光亮,在诗歌里留下痕迹,这体现的是有心,也是走在上接传统,下接地气的诗歌之道上的。
《一生从未到达的高度》是这本诗集中的一首。其中传达出的深长意味似乎也在印证传凌云的心境。这首诗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指出“有人一出生就是巅峰”,接着说“有人少年、有人青年、中老年”,这是说经历的年龄阶段;接着又说“一步,一步,向上,再向上”,这是说攀登的目标,这还没有完,又写到“有时盘旋,再盘旋”。可是,即便如此努力和付出,却“巅峰在心里,在看不见的高处/杳渺的远方”。这一句里,“高处”“远方”具有终极性,看不到,到不了,无疑对一个人的努力是打击,可是这一句有一个重要的词:“心里”,这就把现实中的指向内化成为精神上的符号,追求的意义由此得到升华。在这首诗的第二段、第三段,作者进一步细分和推进,却有了心绪的曲折:“习惯于缓步向上向前”,不过这依然是坚定的,即便是“缓步”,也要“向上向前”;到最后一句,“一生从未到达的高度在那里等我”,有不甘,有绝望,有执着,因为再怎么向上向前,再怎么攀登,这个高度都“一生从未到达”,那么矛盾又充满希冀,因为还有一个意思:“在那里等我”。足见传凌云性格顽强与坚韧、对生活、理想乃至梦想的热爱。
其实,写诗如此,在生活中,在命运面前,对于多数人而言恐怕都是这样的情景。传凌云揭示出了真相,却没有颓废和放弃的流露,这就实现了诗歌的另一个高度,也是诗歌给人以力量的根本所在。□第广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传凌云写诗多年,还在写,还在探索。她对于诗歌的热爱可以回溯初心,又能一路看清行走的轨迹。在诗歌写作上,她在实践中获得,能够做到诗可以兴,却依然不满足于守成,对新的写法不断进行尝试。
这本《穿行在乡愁里的新月》呈现了她的最新成绩。在写诗这件事上,传凌云是认真的。她的诗歌写作几乎都是刻意追求的结果,白玉兰、银杏叶、风铃这些美好的物象被她打量、提取、再造,赋予诗的内核,而有了另一番姿态。就像传凌云的另一首诗歌《擎一盏灯》,却是为了“种下根苗”。
传凌云对自然、对山水和土地倾注着感情。她的诗行是灵动的、跳跃的,这似乎与即兴成诗的能力相关,同时也是沉淀的、专注的,这需要时间,需要山一程水一程的跨度来实现。天地万物,因为诗人的有心,诗意在流淌,远方和脚下都有了一个牢固的支点,那就是向美,向善,向上。
的确,传凌云在诗歌写作上有着自己的想法,是一位自觉的诗人。这极为可贵,也是一个诗人的写作能否贯彻到行动上的前提。我觉得不固守成规,敢于和自己较量,不论是否获得突破,有这样的行动,对于诗歌的认识也能起到较大的帮助作用。
短诗难写,传凌云迎难而上,靠的不光是勇气。现代诗不拘一格,崇尚自由,有人说每一首诗都是第一首诗,其本意是指诗歌的创新乃第一要务。这不光是形式上的,也会作用到内容上。我们读到的经典诗歌无不是形式和内容的相统一,是一个整体。诗之美在于外在和内在的浑然,单独出来的好与不好,在一首自洽的诗歌面前是不成立的。传凌云的许多命题性质的诗歌都能把握住一时一地的光亮,在诗歌里留下痕迹,这体现的是有心,也是走在上接传统,下接地气的诗歌之道上的。
《一生从未到达的高度》是这本诗集中的一首。其中传达出的深长意味似乎也在印证传凌云的心境。这首诗可谓一波三折,先是指出“有人一出生就是巅峰”,接着说“有人少年、有人青年、中老年”,这是说经历的年龄阶段;接着又说“一步,一步,向上,再向上”,这是说攀登的目标,这还没有完,又写到“有时盘旋,再盘旋”。可是,即便如此努力和付出,却“巅峰在心里,在看不见的高处/杳渺的远方”。这一句里,“高处”“远方”具有终极性,看不到,到不了,无疑对一个人的努力是打击,可是这一句有一个重要的词:“心里”,这就把现实中的指向内化成为精神上的符号,追求的意义由此得到升华。在这首诗的第二段、第三段,作者进一步细分和推进,却有了心绪的曲折:“习惯于缓步向上向前”,不过这依然是坚定的,即便是“缓步”,也要“向上向前”;到最后一句,“一生从未到达的高度在那里等我”,有不甘,有绝望,有执着,因为再怎么向上向前,再怎么攀登,这个高度都“一生从未到达”,那么矛盾又充满希冀,因为还有一个意思:“在那里等我”。足见传凌云性格顽强与坚韧、对生活、理想乃至梦想的热爱。
其实,写诗如此,在生活中,在命运面前,对于多数人而言恐怕都是这样的情景。传凌云揭示出了真相,却没有颓废和放弃的流露,这就实现了诗歌的另一个高度,也是诗歌给人以力量的根本所在。□第广龙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