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787期:第04版 百味

看电影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庚元

周末,我与妻儿一起到电影院看了一场电影,感觉现在人们的生活好幸福。看电影对于现代人来讲,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可选择的也非常多,但放在过去却并不容易。

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我出生在关中农村。从记事起,看电影都是露天的。那时候,逢年过节或者谁家有红白喜事,村上才会放电影,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观看,好不热闹。每每这时,劳累了一天的村民就会早早收工,带着老人、孩子拿着板凳、椅子占座,等着电影开场。银幕前人山人海,来迟了挤都挤不过去,只能在背面观看。即便是背面,虽然有些影响,但也看得津津有味。

那个时代的电影题材多是战争片、武打片和生活片,比如《神秘的大佛》《武林志》《神鞭》《芙蓉镇》《木棉袈裟》《少林寺》《喜盈门》《高山下的花环》……给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留下深刻的印象。

放映员是那个年代挺吃香的职业,受人尊敬,是个技术活,也是个辛苦差事。有时一晚上要奔波好几个地方,取片子、倒片子、放片子,条件好点的骑改装动力自行车奔波,条件不好的只能骑自行车往返。那时,农村多是土路或沙土路。放映员每到一处就会被一大帮小孩围住,问这问那,看这看那,直到电影开场。

记得有一次,我和村里几个小孩到邻村看电影,可能是因为太晚的缘故,返家的路上突然发现少了一人,这下可把我们吓坏了。

“怎么办,如何给大人交代?”“谁刚跟他在一起,赶快回忆一下。”“他不会丢了吧,咱们赶快回去找找。”“前面有坟地,刚我路过就害怕,再返回去你们不怕吗?”“怕什么,我们这么多人。找不到我们谁都别想回家。”

半夜的农村寂静得让人害怕,路上一个人、一点光也没有。就这样,我和小伙伴们手拉手,连走带跑折返回去,并一路喊伙伴的名字。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离村口不到一里的路旁麦草堆找到了呼呼大睡的他。

“快醒醒,你让我们找得好苦。”“怎么回事,你倒睡得挺好,看把我们急的。”“对不起,是我的错,我们回吧。”事后才知道,小伙伴实在太累了,走着走着看见麦草堆就躺下睡着了。

这几年偶尔也会遇见露天放电影的,我也会驻足观看,但看电影的人零零星星,少得可怜,再也找不回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那种感觉了。

20世纪80年代末,电视走进平常百姓家,但电影依旧备受人们青睐。90年代初到镇上上高中时,学校每月都组织大家在操场看电影,那也是我们最惬意和放松的时候。《开国大典》《东陵大盗》《秋菊打官司》《第一滴血》……都是我耳熟能详的电影。

即便是现在,有时我在《电影频道》重温这些电影也有新的收获和感受,不愧是经典之作。90年代中后期到西安上警校后,经常有幸到毗邻学校的部队看电影,那是我第一次接触室内电影院。不同之初在于一来每次电影开场前都要拉歌,不管是学校内部还是与部队官兵都扯开嗓门比高低,看谁能压过谁,看谁气势比谁高,看谁战斗力比谁强;二来每次看后都要写观后感,班上还要组织专门的交流和展评,看谁的文笔好,看谁的感受深,看谁的收获多。

参加工作后,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千禧之年那次看电影。因年份特殊,当时街道上人很多,我和同事挤都挤不过去。

“要不然咱去看个电影,回味下学校生活如何?”“好的,走。”等我们赶到五四剧院的时候,偌大的剧场已经坐满了人。

当晚播放的电影是《黄河绝恋》和《红河谷》。《黄河绝恋》讲述了八路军为护送美国飞行员欧文到根据地,一路上与日本鬼子不断斗争的故事。《红河谷》以20世纪初的中国西藏为背景,演绎了一段汉藏儿女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和并肩抗战的传奇故事。两个片子时间很长,情节生动,故事感人,场面宏大,冲击力强,视觉效果非常好。我们在电影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难忘而特殊的夜晚。

不同时代赋予了电影不同的时代内涵。我想,不管电影如何发展、走向何方,它仍然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时代的“留声机”,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渴盼。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