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霞满天
曹矞
想起当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的生命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一路风雨颠簸六十年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不禁连声问自己。
想当年,十九岁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时,我是那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而如今却是头发花白、皱纹满面,已是退休之人。我的人生四季已经迈入深秋,即将进入冬天。人生苦短,如此短暂。俯仰之间,行至暮年,老之将至。
六十岁,曾经是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年龄,而今却无情地来到眼前。此时,不论是谁都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回首往事,如同昨天那样记忆犹新。回想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校园里度过,从此校园走向彼校园。先是当十几年学生,再当四十多年老师。
从学生到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角色飞跃。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扎根山区农村学校,与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交朋结友,密切往来,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虽说他们毕业后,或进城务工,或考上大学,或参加工作,但都与我保持着联络。有的给我写信、打电话,有的在博客和微博给我留言,有的添加微信发信息。如此之多的学生这么关注我、关心我,我深感欣慰,有一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孔子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我一生教学四十多年,粗略估计弟子四千。不敢说为国家培育了多少人才,只能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为提高国民素质贡献绵薄之力,奉献了青春岁月。
学校教书的日子辛苦、忙碌、充实、有序,日未明而起,月欲落未息。工作琐碎繁忙,辛苦劳累,而又难有立竿见影之效。我一直认为,师生关系是自然、亲切、理性、和谐的,学生对老师隐隐有一种敬畏感,而又不失为自然亲切,相处融洽和谐。老师的双重职责是教书育人,最难的不是教书,而是育人。
管教学生的火候难以把握,既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松散。有时候觉得教育学生如同豆腐掉进了土灰里,重不得又轻不得,很是棘手。当然,管教学生应当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是教育不是“金钥匙”,不是所有学生都服从老师的教育。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就不能不严厉地对待学生,可是学生未必都能领会其良苦用心。有的不仅不领会,甚或目无师长,有意顶撞,让人下不了台。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凭借智慧化解教育危机。
我七岁步入学堂,十九岁师范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上师范时尝试文学创作,一边教书,一边搞文学创作,诗意栖居在校园里。这对于生于农村、工作于农村的我而言,已经实属不易。虽然如今年过花甲,发稀人苍老。但是“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退休后还有大把好时光,余生可以读书写作、走亲访友、参加笔会,也可以学学李白游览祖国名山大川。你瞧文学大家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乐观旷达。
人的一生,所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铁律。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悲观,需正确看待生死,像苏轼那样超脱世俗、心胸豁达。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我深感此话不虚和精妙。如果人生是一部书,少年是书的开篇,青壮年是书的中部,老年才是书的精彩篇章。
六十岁才正式开启老年退休模式,以后的日子仍然可以有期待、有梦想,在更加自由的时空里追逐人生理想。人过六十,用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换取一份心安,用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赢得一份真情,用一颗乐观豁达的心达到宁静致远。不赶时髦,不追明星,不与他人攀比,不羡慕富贵,只做真正的自己、最美的自己——活出自己、活出洒脱、活出精彩。
人到六十,不免要喘息休整,梳理心情,品味人生;不免要回首逝去的岁月,反思大半生得与失。喘息休整也好,回首反思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整装待发,少留遗憾。
人到六十,历经艰难困苦、风霜雨雪,看惯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洞观市井百态、人情冷暖,看透了人生,领悟了人生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六十岁是新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也许还是人生新事业、新辉煌的开端。
人生弹指一挥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加油站。为了实现下一个目标,我将一如既往追求诗与远方,给世界留下一个跋涉者的背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曹矞
想起当年骑竹马,转眼已是白头翁。时光如白驹过隙,我的生命之舟在生活的海洋里一路风雨颠簸六十年了。
“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我不禁连声问自己。
想当年,十九岁师范毕业参加工作时,我是那般风华正茂、意气风发,而如今却是头发花白、皱纹满面,已是退休之人。我的人生四季已经迈入深秋,即将进入冬天。人生苦短,如此短暂。俯仰之间,行至暮年,老之将至。
六十岁,曾经是多么遥远而又陌生的年龄,而今却无情地来到眼前。此时,不论是谁都有太多的人生感悟。回首往事,如同昨天那样记忆犹新。回想我的大半生,都是在校园里度过,从此校园走向彼校园。先是当十几年学生,再当四十多年老师。
从学生到老师是一个很大的角色飞跃。四十余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扎根山区农村学校,与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们打成一片,交朋结友,密切往来,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情谊。虽说他们毕业后,或进城务工,或考上大学,或参加工作,但都与我保持着联络。有的给我写信、打电话,有的在博客和微博给我留言,有的添加微信发信息。如此之多的学生这么关注我、关心我,我深感欣慰,有一种“桃李满天下”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孔子一生“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我一生教学四十多年,粗略估计弟子四千。不敢说为国家培育了多少人才,只能说我和我的同事们一起努力,为提高国民素质贡献绵薄之力,奉献了青春岁月。
学校教书的日子辛苦、忙碌、充实、有序,日未明而起,月欲落未息。工作琐碎繁忙,辛苦劳累,而又难有立竿见影之效。我一直认为,师生关系是自然、亲切、理性、和谐的,学生对老师隐隐有一种敬畏感,而又不失为自然亲切,相处融洽和谐。老师的双重职责是教书育人,最难的不是教书,而是育人。
管教学生的火候难以把握,既不能太严厉,也不能太松散。有时候觉得教育学生如同豆腐掉进了土灰里,重不得又轻不得,很是棘手。当然,管教学生应当以说服教育为主,但是教育不是“金钥匙”,不是所有学生都服从老师的教育。一个负责任的老师就不能不严厉地对待学生,可是学生未必都能领会其良苦用心。有的不仅不领会,甚或目无师长,有意顶撞,让人下不了台。这时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凭借智慧化解教育危机。
我七岁步入学堂,十九岁师范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上师范时尝试文学创作,一边教书,一边搞文学创作,诗意栖居在校园里。这对于生于农村、工作于农村的我而言,已经实属不易。虽然如今年过花甲,发稀人苍老。但是“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退休后还有大把好时光,余生可以读书写作、走亲访友、参加笔会,也可以学学李白游览祖国名山大川。你瞧文学大家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是何等乐观旷达。
人的一生,所谓“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铁律。然而,我们不能因此悲观,需正确看待生死,像苏轼那样超脱世俗、心胸豁达。英国大文豪萧伯纳曾经说过:“六十岁以后才是真正的人生。”我深感此话不虚和精妙。如果人生是一部书,少年是书的开篇,青壮年是书的中部,老年才是书的精彩篇章。
六十岁才正式开启老年退休模式,以后的日子仍然可以有期待、有梦想,在更加自由的时空里追逐人生理想。人过六十,用一颗知足常乐的心换取一份心安,用一颗善良感恩的心赢得一份真情,用一颗乐观豁达的心达到宁静致远。不赶时髦,不追明星,不与他人攀比,不羡慕富贵,只做真正的自己、最美的自己——活出自己、活出洒脱、活出精彩。
人到六十,不免要喘息休整,梳理心情,品味人生;不免要回首逝去的岁月,反思大半生得与失。喘息休整也好,回首反思也罢,其目的都是为了整装待发,少留遗憾。
人到六十,历经艰难困苦、风霜雨雪,看惯潮起潮落、云卷云舒,洞观市井百态、人情冷暖,看透了人生,领悟了人生真谛和生命的意义。六十岁是新生活的起点,是人生的又一个重要转折,也许还是人生新事业、新辉煌的开端。
人生弹指一挥间,“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六十岁是人生的一个里程碑、加油站。为了实现下一个目标,我将一如既往追求诗与远方,给世界留下一个跋涉者的背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