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磨
梁长生
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那盘石磨,稳稳地安坐在我家窑洞里。
那是一盘上好的青石磨,据说是爷爷留下的,轮盘直径约一米,上下磨盘约七寸厚。石磨当时在村子里数头号,它气派、厚实,俨然像一只盘卧在家中的白虎。爷爷生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算起,到现在约有一百年了,可石磨依旧没有变样,依旧有着虎踞龙盘之势,静观历史之变迁,时局之动荡,社会之发展。
那盘石磨有其特点。上下磨齿长而深,不管是麦子、玉米、高粱、糜子,只要在它那两只“眼睛”里经过两次碾磨,出粉率就能达到七成以上。儿时,我看着奶奶套上黑骡子磨面,粮食就像细碎的雪花一样从磨口纷纷落下。
我好奇地问:“奶奶,这磨子用什么把麦子弄碎的?”奶奶笑着说,“用牙齿咬碎的,它肚子里长着许多牙齿呢!”我当时怎么也看不见石磨的牙齿长在哪里。后来,奶奶去世了。接着爷爷去世,父亲早逝,剩下母亲和我们弟兄俩。当时哥哥八岁,我五岁。我们走进了大锅饭的年代,全村人都用人推石磨磨面。我们娘儿仨隔三岔五就得推磨磨面吃。
我曾因推石磨挨过母亲一顿打。那年我七岁,我和哥哥帮母亲磨玉米,三升玉米在磨完头遍后,趁着母亲箩面的机会,我悄悄溜出家门,和伙伴们玩耍到天黑月出,才带着饥饿的肚子跑回了家。
进门后我就在案板上的馍盒里摸来一块玉米饼子吃,刚咬一口,还没等嚼碎,母亲就用笤帚将我一顿狠打:“谁让你去玩?你看我和你哥哥推得动石磨不?你饿了知道吃馍了,谁做好让你吃呢?”母亲说着,从我手中夺下饼子放在案板上。那时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当母亲再次举起手中的笤帚时,哥哥冲去撑住了母亲高高举起的手,我才趁机会跑出了门……自从那次挨打后,我再也不敢在推磨时溜走。
八岁那年,我和母亲、哥哥又用石磨磨了三升高粱。推石磨转圈儿沉重而累人,单调而乏味。一推上石磨,我的心情就像石磨一样沉重。我不再说话,不再笑声不断。我推着磨棍向前行走,看着磨眼里慢慢陷下去的两个小坑不断变大变深。
为了鼓励我和哥哥推磨子的耐性,母亲常说:“孩子,你们劲儿不小啊,你帮娘推磨子的劲儿是斤里不添两里添呢,娘看着你们就有劲儿推了。”每每听到母亲的话,我就死命地推着石磨转上半圈儿,让母亲和哥哥闪空一下那推着的磨棍。
三人同推石磨,只要一个人不出力,其他人立马会感觉到。我偶尔偷懒时,母亲就说:“你推着吗?怎么跟上空转呢?”我瞬时睁开双眼,用力向前推去。当看到母亲满脸汗水时,我就对自己“浑水摸鱼”感到内疚不已。我偷偷摸了一下额头,一点汗渍都没有。
岁月不饶人。几十年过去,母亲老了,推不动石磨。可我和哥哥长大了,我们两个人推上那盘石磨能轻轻松松地转圈。母亲只是箩面、扫面。一家人齐心协力,一两个小时就能磨完一斗麦子。后来,大队买了磨面机,全村人终于摆脱了用石磨磨面的苦日子。
现在,那盘石磨就搁置在老家屋后房檐下。哥哥说:“石磨没用了,扔了吧。”我说:“暂且搁在这儿吧,让它永远记录咱们推石磨的日子。”哥哥点了点头。
如今,我们一家人坐在石磨上乘凉,孩子们在上面玩耍。他们把细细的黄土从磨眼里灌进去,再从下面刨出来。他们反复着这样的操作,可他们哪里知道,那两个磨眼,如沙漏一样,记录着我们母子推磨的难忘岁月。
(单位:彬州市紫薇中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梁长生
脑海中常常浮现出的那盘石磨,稳稳地安坐在我家窑洞里。
那是一盘上好的青石磨,据说是爷爷留下的,轮盘直径约一米,上下磨盘约七寸厚。石磨当时在村子里数头号,它气派、厚实,俨然像一只盘卧在家中的白虎。爷爷生于上世纪初,自上世纪二十年代算起,到现在约有一百年了,可石磨依旧没有变样,依旧有着虎踞龙盘之势,静观历史之变迁,时局之动荡,社会之发展。
那盘石磨有其特点。上下磨齿长而深,不管是麦子、玉米、高粱、糜子,只要在它那两只“眼睛”里经过两次碾磨,出粉率就能达到七成以上。儿时,我看着奶奶套上黑骡子磨面,粮食就像细碎的雪花一样从磨口纷纷落下。
我好奇地问:“奶奶,这磨子用什么把麦子弄碎的?”奶奶笑着说,“用牙齿咬碎的,它肚子里长着许多牙齿呢!”我当时怎么也看不见石磨的牙齿长在哪里。后来,奶奶去世了。接着爷爷去世,父亲早逝,剩下母亲和我们弟兄俩。当时哥哥八岁,我五岁。我们走进了大锅饭的年代,全村人都用人推石磨磨面。我们娘儿仨隔三岔五就得推磨磨面吃。
我曾因推石磨挨过母亲一顿打。那年我七岁,我和哥哥帮母亲磨玉米,三升玉米在磨完头遍后,趁着母亲箩面的机会,我悄悄溜出家门,和伙伴们玩耍到天黑月出,才带着饥饿的肚子跑回了家。
进门后我就在案板上的馍盒里摸来一块玉米饼子吃,刚咬一口,还没等嚼碎,母亲就用笤帚将我一顿狠打:“谁让你去玩?你看我和你哥哥推得动石磨不?你饿了知道吃馍了,谁做好让你吃呢?”母亲说着,从我手中夺下饼子放在案板上。那时我哭了,母亲也哭了。当母亲再次举起手中的笤帚时,哥哥冲去撑住了母亲高高举起的手,我才趁机会跑出了门……自从那次挨打后,我再也不敢在推磨时溜走。
八岁那年,我和母亲、哥哥又用石磨磨了三升高粱。推石磨转圈儿沉重而累人,单调而乏味。一推上石磨,我的心情就像石磨一样沉重。我不再说话,不再笑声不断。我推着磨棍向前行走,看着磨眼里慢慢陷下去的两个小坑不断变大变深。
为了鼓励我和哥哥推磨子的耐性,母亲常说:“孩子,你们劲儿不小啊,你帮娘推磨子的劲儿是斤里不添两里添呢,娘看着你们就有劲儿推了。”每每听到母亲的话,我就死命地推着石磨转上半圈儿,让母亲和哥哥闪空一下那推着的磨棍。
三人同推石磨,只要一个人不出力,其他人立马会感觉到。我偶尔偷懒时,母亲就说:“你推着吗?怎么跟上空转呢?”我瞬时睁开双眼,用力向前推去。当看到母亲满脸汗水时,我就对自己“浑水摸鱼”感到内疚不已。我偷偷摸了一下额头,一点汗渍都没有。
岁月不饶人。几十年过去,母亲老了,推不动石磨。可我和哥哥长大了,我们两个人推上那盘石磨能轻轻松松地转圈。母亲只是箩面、扫面。一家人齐心协力,一两个小时就能磨完一斗麦子。后来,大队买了磨面机,全村人终于摆脱了用石磨磨面的苦日子。
现在,那盘石磨就搁置在老家屋后房檐下。哥哥说:“石磨没用了,扔了吧。”我说:“暂且搁在这儿吧,让它永远记录咱们推石磨的日子。”哥哥点了点头。
如今,我们一家人坐在石磨上乘凉,孩子们在上面玩耍。他们把细细的黄土从磨眼里灌进去,再从下面刨出来。他们反复着这样的操作,可他们哪里知道,那两个磨眼,如沙漏一样,记录着我们母子推磨的难忘岁月。
(单位:彬州市紫薇中学)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