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56期:第01版 首版

营建昭陵羊立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博文

地处陕西省礼泉县的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昭陵在古代可谓是一个巨大的建筑工程,工程量之大可以说是倾全国之力,建造周期长达13年,地处道路崎岖,施工难度很大。特别是砖瓦砂石的搬运量更大,没有想到竟然是普普通通的羊成了“搬运工”,为加快工程进度立了大功。

唐太宗即位后曾多次到礼泉县九嵕山一带游猎避暑,感到这里风景秀丽,又经过当时著名的风水大师李淳风指点,本着务实从俭,首创以山为陵之制,把自己的陵墓选择在海拔1188米的九嵕山主峰。据记载,唐昭陵始建于贞观十年(公元六三六年),城垣四绕,楼殿重重,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周围的配套建筑很多,还有许多巨石雕刻等,所需建筑材料数量巨大。而这些建筑材料则多分布在山腰、山下或者更远的地方,当时没有任何运输工具,全部靠人工搬运,肩扛人挑。为了按期完成工程进度,主管营建的官员把搬运任务分配给民夫,尽管民夫累死累活终日负重跋山涉水,还是难以完成任务。

正在官员急、民夫难的时候,一个放羊的民夫提出把自己每天的任务单列出来,由他自己想办法运完。领工的官员看到他就住在附近,态度也很诚恳,又有那么多羊定不会逃脱,就答应了他。不料这一分包,他每天的任务都完成得很快。

官员一了解,原来他把分配给自己的砖瓦等都绑在羊身上,然后放羊鞭一吆喝,羊就漫山遍野地边吃草边爬山。尽管山路陡峭,人难以行走,羊却可以选择捷径,很快就将砖瓦搬运到工地上,不但完成了任务,羊也吃饱了肚子,一举多得。

负责营建昭陵的官员知道这一情况后非常高兴,立即奏请朝廷在民间广征了大量的羊,专门搬运砖瓦。一时间,九嵕山便成了羊的世界,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热火朝天,既节省了大量的劳力,又加快了工程进度。就这样,昭陵施工13年,年复一年,羊也一代又一代繁殖,不断扩大着“搬运工”队伍,在营建昭陵中立了大功劳。

有趣的是当时成千上万的羊在昭陵来回奔跑,时间久了整个山坡上就积了一层厚厚的羊粪,有的地方厚度几乎有一尺多,而羊粪又是上好的肥料,这么多的羊粪一遇山洪就被冲到山下烟霞、赵镇一带平原的土地里,庄稼长得特别好。至今九嵕山下的人们仍流传着农谚:“昭陵营建羊立功,富了山下种田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