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61期:第01版 首版

建“家”兴企聚合力 千年唐宫焕新彩

——记“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华清宫工会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宁黛艳

非遗民俗独具韵味、唐宫乐舞精彩纷呈、实景演艺如梦如幻……在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华清宫盛唐国潮游园会火热“出圈”,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的新春活动,吸引海内外游客欢庆中国年,编织出璀璨绚烂的文化图景。

千年唐宫焕发新彩的背后,是华清宫千余名职工的付出与坚守。“我们秉持‘一线服务游客、二线服务一线、工会服务全员’的工作思路,坚持顺势而为、游客至上,充分调动全体职工立岗建功、投身发展的积极性,2024年华清旅游总体经营收入达12亿元。”2月10日,陕西华清宫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清宫)党委书记、董事长高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作为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华清宫工会致力于打造技能成才的活力家园、躬耕不辍的奋进家园、温情服务的幸福家园,为职工生活“提质”,为企业发展“添翼”。

提速赋能  构筑活力家园

高高骊山上有宫,朱楼紫殿三四重。历经千年沉淀,华清宫厚植深邃而灿烂的文化根基,成为中国唐文化旅游标志性景区。

如何利用好宝贵的文物资源、讲好陕西历史文化故事?华清宫破题的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训练有素、业务精湛的讲解员队伍。“我们通过赛场练兵,为职工搭建素质提升、破圈出彩的平台,帮助他们练硬功夫、长真本事,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华清宫工会主席王文彦说。

前不久,讲解员王阳捧回了“陕西省技术能手”证书,她正是以赛促训的受益者。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陕西省职工红色经典诵读比赛、陕西省职工讲书人大赛……“每一次备赛都是一次成长的过程,让我能够正视自身短板,直面挑战、日进一步。”在一次次比赛磨砺中,王阳不断精进业务、羽翼渐丰。

近年来,华清宫工会广泛开展劳动竞赛、技能培训等活动,选送优秀选手积极参与省总工会举办的各项比赛,助力职工“充电蓄能”,在更高舞台折桂圆梦。华清宫宣教团队涌现出多名中宣部“金牌讲解员”,并受邀赴《刘三姐》等外地知名景区、政府机构、企业高校开展服务讲解专项培训,影响力持续提升。

助力发展  打造奋进家园

万盏星灯点亮骊山,一轮圆月梦回盛唐。九龙湖上水幕火影交融,唐玄宗与杨贵妃缠绵悱恻、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在舞剧《长恨歌》中娓娓道来。

“将历史故事、舞台演艺和现代科技巧妙融合,向观众呈现唐文化的艺术魅力,并不断注入新的元素,是该剧常演常新、久演不衰的关键。”在高洁看来,创新是旅游演出的“长红密码”。

华清宫工会围绕企业高质量发展中心任务,广泛开展微创新等活动,运用职工智慧解决现实难题,通过技术赋能节约生产成本,丰富企业游览产品,总结提炼《长恨歌》运营模式,《实景演出服务规范》先后发布为3项国标、9项地标,成为全国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典范。同时,健全完善劳动规章制度和激励机制,打通人才职业发展通道,《长恨歌》优秀演职人员到龄可有机会转至管理岗位,拥有更加多元的职业选择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得益于公司创新、包容、开放的氛围,大家工作更有拼劲、日子更有奔头,团队形成了争先创优、团结奋进的良好风气。”《长恨歌》艺术团艺术副总监、杨贵妃扮演者之一王谦说。为演绎好角色,艺术团不分寒暑排练、从不间断,以工匠精神和敬业态度锻造陕西旅游的“金边名片”。

做优服务  建设幸福家园

当好“娘家人”,让职工“幸福+”。近年来,华清宫工会着力打造亲情文化,聚焦职工急难愁盼问题,在深化职工关爱方面持续用心用情,不断增进职工福祉、鼓舞职工干劲,助力“华清宫模式”在全国推广复制。

持续叫响做实送温暖、送清凉、金秋助学、职工医疗互助等工会工作品牌;成立四大文体社团,丰富职工文化生活;为《长恨歌》演职人员配备防水保暖服,2024年演出季为演员夜间演出发放慰问物资逾百万元……在点点滴滴、无微不至的关怀中,华清宫工会用服务“温度”标注着幸福“刻度”。

“职工的心暖了、气顺了,有了归属感和幸福感,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才能将优质的服务和体验传递给游客。”高洁深有感触地说。在华清宫,管理人员办公室的大门常常敞开,确保随时为职工纾解烦忧。

职工幸福加倍,干事创业精气神更足。2024年,华清宫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近700万人次,市场声量、游客流量齐升,创造历史成绩新高。同时,华清旅游管理向外输出步履不停,托管运营洛阳大河荟、重庆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区、浙江《鲁镇社戏》演艺、贵州《伟大转折》等项目,运营成绩斐然。

古韵悠悠传千载,且以诗意共远方。走进华清宫,水的温婉与山的坚韧在这里交织互融,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活力在这片土地上交相辉映,一幅绮丽秀美、蓬勃发展的文旅新画卷正在徐徐铺展……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