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热带雨林” 助力企业成长
——西安市系统构建特色营商环境生态体系
付玉玮
新春伊始,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龙湖西安未央天街一派忙碌景象。
“得益于‘云上标勘’,从前期的审批标准推送到最终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全部流程通过一部手机就完成了,很方便。”2月10日,龙湖西安未央天街和牛海鲜粥底火锅店负责人郭华说,去年底开业以来,店铺运营非常顺利。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牢固树立“大营商环境观”理念,在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2024年,西安市3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案例在全国推广。
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犹如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眼下,西安市加速打造政府更诚信、企业更舒心、办事更高效的“营商环境名片”,营造企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生态,大批经营主体尽享“阳光雨露”。
提速度 政务服务更贴心
“快!”郭华用一个字来形容在西安开店的感受。
效率提升,离不开政务服务模式的更新迭代。
“云上标勘”是未央区依托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踏勘类行政审批事项建立的一种政务服务新模式。
“‘云上标勘’的特色在于提供开放共享的信息,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我们还开发了‘全景审批样板间’,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不同业态踏勘现场的环境布局,避免多次整改、重复验收。”未央区数据和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朱蓉介绍,未央区推出“踏勘标准指南”,让群众、企业在申请初期就能详细了解验收要求和评分标准。
高效的行政审批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去年以来,聚焦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西安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政府建设等政务服务领域重点改革为抓手,累计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66个,建成各级政务服务场所3694个,全市96%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87%全程网办,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群众办事不出社区”。
“前不久,我们在未央区龙首印象城的新店也完成了视频踏勘,开业时间比预期提前好几天,节省了不少成本。”郭华说。
西安市努力打造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最大程度帮助经营主体降成本、强信心、添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群众、企业享受到暖心的政务服务,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
促公正 法治保障更有力
“原本都准备好打‘持久战’了,没想到通过在线调解平台,问题顺利解决了。”1月24日,某出版社负责人感慨地说。
去年,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某出版社与被告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
“审理中我们发现,被告的侵权行为除本案涉及的4本教科书之外,还涉及另外143本教科书。”雁塔法院法官孟元元介绍,了解情况后,雁塔法院立即与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沟通,启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为双方进行诉前调解,减少企业因纠纷带来的利益损失。双方很快达成一致,被告向原告支付了全部赔偿款项。
以诉源治理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是西安市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西安市着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小切口”立法,出台全国首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地方性法规;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创新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机制,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案件30余件;设立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2个商事调解组织,探索“商事调解+公证赋权+仲裁确认”新路径。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众多企业选择西安、投资西安的“定心丸”。
抓改革 体制机制更完善
营商环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成山农场(西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博见证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努力开拓西安市场。“在一流营商环境的呵护下,我们在西安迅速开店。”袁博感慨。
2017年进驻西安市场以来,成山农场已开设11家门店。
立足群众、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西安市完善由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市级部门牵头,区县(开发区)高效协同、一体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创新清单,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开展“政策落实清障”“企业培强扶优”等专项行动,推行西安“12345”市民热线综合服务平台“接诉即办”改革,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实行建设项目“大片区考古”,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工业用地百分之百按“标准地”方式供应;
……
政策叠加发力显效之下,经营主体干劲更足、信心更强。
2024年,西安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27万户,新增“五上”企业2273家,为历史最高。
围绕构建特色营商环境生态体系,西安市系统谋划、逐年制定一揽子工作方案,累计推出千余项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措施。在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西安市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
“企业的成长需要关注、支持和陪伴,政策的持续更新就是不断精准满足企业诉求的过程。我们将在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监管公平审慎度、投资环境便利度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让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共同发展。”西安市政府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处处长康逢奎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付玉玮
新春伊始,位于西安市未央区的龙湖西安未央天街一派忙碌景象。
“得益于‘云上标勘’,从前期的审批标准推送到最终拿到食品经营许可证,全部流程通过一部手机就完成了,很方便。”2月10日,龙湖西安未央天街和牛海鲜粥底火锅店负责人郭华说,去年底开业以来,店铺运营非常顺利。
全省“三个年”活动开展以来,西安市牢固树立“大营商环境观”理念,在系统集成、数字赋能、健全体制机制等方面持续发力,加快构建具有西安特色的营商环境生态体系。2024年,西安市39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案例在全国推广。
一座城市的营商环境犹如热带雨林的生态系统。眼下,西安市加速打造政府更诚信、企业更舒心、办事更高效的“营商环境名片”,营造企业茁壮成长的“热带雨林”生态,大批经营主体尽享“阳光雨露”。
提速度 政务服务更贴心
“快!”郭华用一个字来形容在西安开店的感受。
效率提升,离不开政务服务模式的更新迭代。
“云上标勘”是未央区依托云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踏勘类行政审批事项建立的一种政务服务新模式。
“‘云上标勘’的特色在于提供开放共享的信息,最大限度压缩行政审批过程中的自由裁量空间。我们还开发了‘全景审批样板间’,让大家沉浸式体验不同业态踏勘现场的环境布局,避免多次整改、重复验收。”未央区数据和行政审批服务局副局长朱蓉介绍,未央区推出“踏勘标准指南”,让群众、企业在申请初期就能详细了解验收要求和评分标准。
高效的行政审批有助于降低企业成本,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
去年以来,聚焦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西安市以“高效办成一件事”、数字政府建设等政务服务领域重点改革为抓手,累计推出“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服务场景66个,建成各级政务服务场所3694个,全市96%的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87%全程网办,基本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园区、群众办事不出社区”。
“前不久,我们在未央区龙首印象城的新店也完成了视频踏勘,开业时间比预期提前好几天,节省了不少成本。”郭华说。
西安市努力打造政策高地、成本洼地,最大程度帮助经营主体降成本、强信心、添活力。如今,越来越多群众、企业享受到暖心的政务服务,感受到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带来的幸福感、满足感。
促公正 法治保障更有力
“原本都准备好打‘持久战’了,没想到通过在线调解平台,问题顺利解决了。”1月24日,某出版社负责人感慨地说。
去年,西安市雁塔区人民法院受理了原告某出版社与被告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一起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
“审理中我们发现,被告的侵权行为除本案涉及的4本教科书之外,还涉及另外143本教科书。”雁塔法院法官孟元元介绍,了解情况后,雁塔法院立即与雁塔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沟通,启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为双方进行诉前调解,减少企业因纠纷带来的利益损失。双方很快达成一致,被告向原告支付了全部赔偿款项。
以诉源治理打通司法服务“最后一公里”,是西安市推动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西安市着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积极推进营商环境领域“小切口”立法,出台全国首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地方性法规;加快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商事法律服务示范区,创新国际商事争端“融解决”机制,化解国际商事纠纷案件30余件;设立西安市天平商事调解中心、西安市融合国际商事调解中心2个商事调解组织,探索“商事调解+公证赋权+仲裁确认”新路径。
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成为众多企业选择西安、投资西安的“定心丸”。
抓改革 体制机制更完善
营商环境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核心竞争力。
成山农场(西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袁博见证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公司努力开拓西安市场。“在一流营商环境的呵护下,我们在西安迅速开店。”袁博感慨。
2017年进驻西安市场以来,成山农场已开设11家门店。
立足群众、企业面临的实际问题,西安市完善由市政府办公厅统筹、市级部门牵头,区县(开发区)高效协同、一体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和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体系,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创新清单,努力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
开展“政策落实清障”“企业培强扶优”等专项行动,推行西安“12345”市民热线综合服务平台“接诉即办”改革,解决了一批急难愁盼问题;
实行建设项目“大片区考古”,推行“标准地+承诺制”改革,省级以上开发区新批工业用地百分之百按“标准地”方式供应;
……
政策叠加发力显效之下,经营主体干劲更足、信心更强。
2024年,西安市经营主体总量达327万户,新增“五上”企业2273家,为历史最高。
围绕构建特色营商环境生态体系,西安市系统谋划、逐年制定一揽子工作方案,累计推出千余项营商环境创新改革措施。在2025城市创新发展与国际合作大会上,西安市获评“2024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标杆城市”“2024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最佳城市”。
“企业的成长需要关注、支持和陪伴,政策的持续更新就是不断精准满足企业诉求的过程。我们将在提升政务服务便捷度、监管公平审慎度、投资环境便利度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让城市与企业双向奔赴、彼此成就、共同发展。”西安市政府办公厅优化营商环境处处长康逢奎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