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70期:第04版 憩心亭

柳芽萌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博文

春天到了,什么最能展示春天的美丽呢?大概就是柳芽萌萌的那个模样。

《诗经》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枝柳芽就展露了整个春光,它敏锐地捕捉到了春天的召唤,柳树枝头新芽欲吐,枝丫间悄悄地萌生出了尖尖的嫩芽,初探着好似懵懵懂懂的小童,小心翼翼地探出了脑袋,好奇地张望着整个焕然一新的世界,寻找自己曾经憧憬的天地。

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芽、柳条、柳丝、柳絮巧夺天工,以柳喻春,畅叙人逢早春欣喜之情,这是一种何等迷人的意态,柳叶眉、杨柳腰成了年轻貌美女子的形象泛称。摩登柳郎与芊芊柳仙共舞着,展现出婀娜多姿的身影,翠绿似“水袖”轻扬,随风摆动,婉如仙女,如云朵般缥缈,含蓄雅致,给人梦幻般的美感,让人与自然美景融为一体,留有无穷的韵味。柳絮飘飘,把人们的思绪带向远方,诗意浓浓,意境万千。

柳树自古称“神树”,是树木中的佼佼者。柳枝“水袖”一甩一甩,岸柳成行,开始了春潮涌动。柳芽让经过寒冬洗练的世界充满了新郁和葱绿;柳条飘拂摇曳着,唤醒了大地上所有的精灵,百草千禾,蛰虫蒙动,游鱼承欢,黄鹂也带来很多伙伴鸣翠柳,莺语摇缀,悠哉游哉;细柳和衔泥归来的燕子在和风细雨中轻舞浅吟,翠蔓披拂着;动不动细雨蒙蒙,柳芽美滋滋吸吮留雅韵,水清清润人心,太阳的脸蛋红扑扑格外媚人,美了大地醉了人心,“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无不宣示着生命的芬芳与新生,从此春天的画卷徐徐展开。

看到了柳芽,就会勾起人们对春天的无尽眷恋与热爱,长长的思索与心愿如破土的春苗在心里、在田野里谋划着,追寻着属于自己的春天。

看到了柳芽,每一个人都无法拒绝与春天再一次握手言欢,用一双勤劳智慧的双手,奏响春天的序曲,开始了人生新的起点与拼搏。

看到了春天,人们开始走进春天,融入春天。广袤的田野沸腾起来,岸柳下、树荫旁,戏耍着的大姑娘、小媳妇打扮得花枝招展,欲与柳仙试比高;小朋友们折柳扭出一支支响笛,演奏着春天的乐章;小伙子们柳枝缠腰做柳圈,追逐着显得特别英武;他们或三五成群,或成双成对,在柳丝绦下难舍难分,农人在大柳树下,有的赶着老牛,更多的开动着各种各样的机械,忙着春耕春播。此刻,人是柳,柳是人,赋柳入妙,语意欣荣。在这样一个明媚的春光里,人们开始饶有趣味地“吃柳咬春”,“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通过吃柳牢牢把握春天的美好时光。柳叶入菜有着一股特有的清香,富含多种维生素和钙铁锌等,鲜美无比。柳叶具有较好的广谱消炎抑菌抗菌作用,真是大地无闲叶,不认识是柴,认识了是宝。

春风杨柳万千条,多少柳树的背后,都有着许许多多的诗歌和故事。相传隋炀帝在开通大运河的时候下旨,凡栽一棵树者赐一匹绢,所以运河两岸柳树郁郁葱葱,同时他特赐这些树为“杨柳”,杨就是柳,这是柳树最早的称呼。柳条就是最原始的“韦编三绝”,成为永恒的诗篇,诱人而慕,令人而歌。咏柳、唱柳、赋柳成为人们喜怒哀乐时最切近生活和生命的寄托。“岁寒三友”竟然把柳与梅花、菊花并列,干脆称它为“木中君子”。于是,人们在思念远方亲友的时候“折柳以寄”,见柳如见人,深情贵如金。柳即留,送亲友时难舍难分,就折柳“赠别”。柳丝即留思,文成公主远赴吐蕃,千不带万不带,偏偏带了一棵柳植于布达拉宫旁寄托对故乡的思念,被亲切地称为“文成公主柳”;欧阳修诗曰“花似伊,柳似伊……”寄情于柳,他种植的柳被后人称为“欧公柳”;汉文帝视察周亚夫军营,周以没有腰牌坚决把皇帝拒之门外,而灞桥军营旁的柳树特别多,就留下了“细柳营”从严治军的千古传奇。柳丝细、柳丝长,柳荫下牵动了世世代代人们的思绪,成为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文明象征。

柳树的生命力极强,遇水而荣,岸柳成行,旱野苍苍,更显风姿。从古至今人们以柳喻新生,家家户户植柳一直成为生存的习俗和美好的寄托。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兰新公路永登段几百公里大道两旁一直生长着直径四五十公分的柳树,柳荫夹道遮天,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在陕北统万城旁的戈壁滩里长着几百棵直径一米左右的柳树,真不知道它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中是怎么活下来的。据传,我家乡一个山沟旁的悬崖上有一棵明初时期从山西大槐树移民时带来的,已有600多年树龄的“老祖宗”,树心早已空空,看起来满目沧桑,可每年不断从树皮上发芽,至今枝繁叶茂,生生不息,被人们敬为“神树”。

柳有着高尚的品格,它坚忍不拔,柔中有刚;谦逊低调,温和有情;无私奉献,报春使者;遮风挡雨,美化环境;全身是宝,药食同源。

人生不负春光,赏柳赞柳不如恭恭敬敬地学柳。以柳为师,以梦为马,刚柔相济,奋勇向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