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8970期:第04版 憩心亭

旧日历里的农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袁成

在翻整老家阁楼旧物时,一本泛黄的日历闯进我的视线。纸张脆得像深秋的落叶,稍一触碰,便簌簌作响。日历停留在2005年,那是我初中毕业的夏天,也是爷爷离开我们的那一年。

爷爷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历是他农事生活的指南针。在他心中,每一个节气都藏着庄稼的“生长密码”。

雨水节气一到,爷爷总会戴上老花镜,在日历上用红笔圈出一个小小的“雨”字。随后,他就扛着锄头走向田地,翻松板结一冬的土地。他常念叨:“雨水春雨贵如油,土地松透好长苗。”奶奶则在一旁仔细筛选种子,每一粒都被她反复摩挲,满是期许。

到了芒种,爷爷更是忙得不可开交。他在日历上重重画下标记,天不亮就下田。金黄的麦子在风中摇曳,爷爷弯着腰,熟练地挥舞着镰刀,汗水湿透了他的衣衫。他一边割麦,一边教导我:“芒种芒种,连收带种,这时候可容不得一点偷懒,错过时机,粮食可就遭罪喽。”年幼的我在一旁帮忙捡拾麦穗,虽然辛苦,却也被爷爷的干劲感染。

随着我渐渐长大,离开老家去城里读书,和爷爷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每次回去,爷爷总会拉着我,指着日历上的节气,给我讲农事,也讲做人的道理。

有一回,他指着日历上靠近寒露的位置,突然陷入回忆,缓缓说道:“娃啊,爷爷年轻时刚分家种地,不懂节气的重要。那年寒露前后,本该种冬小麦,我觉着时间还早,就没着急。等种的时候,天已经冷了,种子发芽晚,麦苗又小又弱。结果冬天一来,根本扛不住,全冻死了,第二年家里差点揭不开锅。从那以后,爷爷才知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呐。”我静静听着,第一次明白爷爷对节气的执着从何而来。

讲完这些,爷爷语重心长地抚摸着我的头,接着说道:“做人就跟种地一样,节气不等人,该努力的时候就得下苦功夫,错过了可就没有回头路啦!”这些话像种子一样在我心里生根发芽。

后来,爷爷走了,那本日历也被遗忘在岁月的角落里。如今,再次看到它,那些关于节气、关于爷爷的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我轻轻抚摸着日历上的红圈,仿佛又看到了爷爷那慈祥的笑容,听到了他那熟悉的声音。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日历上的节气似乎渐渐被人们遗忘。但对我来说,它们是一段段珍贵的回忆,是爷爷留给我的宝贵财富。每一个节气,都承载着家庭的温暖、生活的智慧和岁月的痕迹。我决定把这本日历带回家,放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让它时刻提醒我,不要忘记那些美好的旧时光,不要错过生活中每一个值得珍惜的瞬间。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