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14期:第04版 教育

以艺为犁 深耕乡村振兴沃土

——西安音乐学院工会“新时代文艺轻骑兵”下基层巡演庆祝全总成立100周年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通讯员  职秀芝

当音乐大篷车的LED巨屏在宁强县中心广场点亮,当《百鸟朝凤》的唢呐声穿透秦岭山间的薄雾,当国家一级演员安金玉的歌声与茶农的掌声在山谷间共鸣,西安音乐学院“新时代文艺轻骑兵”用艺术之犁,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耕耘出一条文化与民生交融的新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文化惠民、文化育人”号召,3月31日至4月2日,西安音乐学院工会精心组织“新时代文艺轻骑兵”服务团队,先后奔赴汉中市宁强县、留坝县及安康市石泉县,举办文艺志愿巡演,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助力地方乡村文化振兴。

破题: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的文化突围

高校艺术资源如何突破围墙,真正“沉下去”?西安音乐学院以“音乐大篷车·千乡万里行”为主题的“新时代文艺轻骑兵”巡演模式给出了答案。

学校通过“领导小组+执行团队”的协同机制,打破学科壁垒,整合声乐、民乐、创作、宣传等多领域力量,将舞台搬到茶园、广场、村落,走出了从“象牙塔”到“田间地头”的文化突围。

三天巡演活动,为三地群众献上高水准的文化盛宴,获得地方政府高度赞誉与群众的热烈反响。

在宁强县,手风琴二重奏《对花》以复调技法重构北方民歌;在石泉县,琵琶独奏《送我一支玫瑰花》将西域风情融入秦巴山水;在留坝县,宇宙繁星乐队用摇滚版《悟空》让传统IP焕发青春活力。这种“轻量化、接地气”的演出形式,既保留了艺术的专业高度,又实现了与基层审美的无缝对接,让高雅艺术不再“曲高和寡”。

本次巡演受到三地政府高度重视。宁强县以“醉美茶文化旅游季”为契机,盛邀团队助力文旅融合;留坝县文化和旅游局发函称“期望以艺术丰富干部群众精神生活”;石泉县更是明确表示,“以艺术赋能文旅产业,打造文化品牌”。三地政府均表示,高校艺术资源下沉是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通过巡演不仅提升了地域文化影响力,更激发了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

传承:老中青三代共燃艺术薪火

一支20余人的团队,承载着三代艺术家的使命传承。

国家一级演员安金玉、副院长陈勇等资深艺术家,以《我爱你中国》《我的太阳》等经典曲目树立标杆;青年教师姚博文、刘艾禾用唢呐、琵琶探索传统民乐的现代表达;00后学生张洋铭、张洺川则以萨克斯、电吉他展现新生代的文化自信。

这种“传帮带”的梯队结构,不仅让艺术血脉生生不息,更在实践中构建了“教学-创作-演出”的闭环。正如安金玉、陈勇、侯高翔、刘梅四位艺术家在合唱《春风十万里》中展现的磅礴和声,老中青三代的共鸣,是艺术教育“知行合一”的最佳注解。

创新:科技赋能与文化IP的双轮驱动

当音乐大篷车的星空LED屏与石泉县的夜幕交融,当《星河》的电吉他音效在数字光影中幻化出宇宙奇景,科技与艺术的化学反应令人惊叹。

西安音乐学院以“音乐大篷车”为载体,将1080p超清视效、移动舞台与地方景观深度融合,打造出“行走的沉浸式剧场”。

与此同时,“乡村音乐地图”“一县一歌”等文化IP的孵化,让巡演超越单一演出功能,成为地方文旅的催化剂。宁强县茶文化旅游季借力《芦花》的田园意象,打造“茶乐共生”品牌,便是艺术赋能产业的鲜活案例。

启示:高校艺术服务的“破圈”之道

“新时代文艺轻骑兵”的成功实践,为高校参与乡村振兴提供了三重启示:

其一,精准定位。从“群众需要什么”而非“我们能给什么”出发,将陕北民歌、秦腔等地域元素与现代编曲结合,实现文化供给的“精准滴灌”。

其二,机制创新。通过“创作导师制”“乡村音乐课堂”等长效机制,将“送文化”升级为“种文化”,助力基层文艺生态的自我造血。

其三,跨界融合。与政府、企业、新媒体平台共建生态圈,如留坝县通过“音乐赋能乡村振兴”计划引入社会资本,石泉县借力“城市艺术快闪”激活文旅消费,形成多方共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陈勇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需要艺术,艺术也需要人民”,这是我们当好“新时代文艺轻骑兵”的使命和信心。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民都需要艺术的滋养。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精神食粮的需求更值得我们用心、用情去播种,去深耕。我们用“音乐大篷车·千乡万里行”惠民演出的方式来完成“艺术与人民相统一、艺术与时代相结合”的命题。

展望:让艺术成为乡村振兴的“永恒火种”

三场巡演的落幕,恰是新征程的起点。

西安音乐学院院长王刚表示,要多反思总结,多积累提升,坚持“干中学、学中干”,就会越来越好。下乡并不是新鲜事,表演并不是“任我行”,融合更不能单打一,我们“种文化”,就必须“深耕细做”,让它变成人人信服、市场认可的“文化产品”,这样就越来越有前景。

其一,学院派要反思音乐会习性模式,广接地气、汲取营养,采风不只是形式,更需内化为艺术家思维。虚心学习是前提,如此才能大发现、大提升、大整合。

其二,基层文化需求大、资源多,文旅空间足,更要多融合、多拓展、多占领。我们必须俯下身调研、贴近、创造,去挖掘、去对话、去融通。不能“先入为主”独白呈现,要因时因地、因文因人,要精心策划,彰显主题。注重形式创新和团队组合实践。

其三,参与人员要用心用情,强化自律。无论名家、新人,无论教师、学生,要有敬畏之心和舞台意识。置身全民文化民主和艺术日常全传播时代,人人都是鉴评家,处处皆能景观同步。已无“大小舞台”之分,任何一个小视频小直播,都能产生“蝴蝶效应”,也能成为艺术评价和学术形象的标尺,丝毫大意不得。

据介绍,未来,“新时代文艺轻骑兵”将继续深化三项探索——建立“乡村艺术人才库”、开发数字化文化产品、构建市场化运营机制,吸引更多高校加入这支队伍,在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彰显高校的责任担当。

西安音乐学院以艺术为犁,耕耘的不仅是一场场演出,更是一条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这正是新时代高校的使命:不仅要做知识的殿堂,更要成为社会进步的引擎,让每一个音符都跳动成时代前行的鼓点。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