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将统筹推进煤炭增产、油气上量、电力外送,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
能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杨晓梅
乘着春风,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今年3月,榆林化学聚酯级乙二醇销售量爆发式增长,网拍销量累计突破1万吨大关,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实现了首季‘开门红’。”3月31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销售中心经理黄虎说。
聚酯级乙二醇是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生产的产品。今年以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密切追踪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调整销售策略,优化物流体系,合理安排运力,持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一季度,聚酯级乙二醇的销量达46万吨。
产品销售有了新突破,项目建设也有了新进展。
去年9月开工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稳定运转,各项施工作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期一阶段项目场地平整挖填方总量约6125.5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985.1万立方米。全厂一级地管规划121.1公里,目前完成3.5公里。”项目控制部负责人屠金龙介绍。
以煤为基,从“燃料为主”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型。榆林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内,有一批项目加速建设,也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
3月30日,榆林煤制清洁燃料升级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煤制清洁燃料基地,打破国外对POE光伏胶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关键材料的垄断,提升相关材料的国产化率。
“当前,榆林正致力于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能源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中心负责人孟小鹏表示。
向“新”发力,产业大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追“绿”前行,产业发展的底色更鲜明。
3月18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重点项目投用暨产业链协同发展签约仪式,氢能检测研究院、三易智能无人飞行器设备及系统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签约,年产2000套碳纤维重卡供氢系统项目正式投用。
据统计,目前,泾河新城已累计引入及培育氢能企业60余家,占西安市氢能企业总量的50%以上,占全省30%以上。
3月25日,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冯家塔煤矿矿井疏干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拉开了序幕。该项目规划以多级处理工艺、智能化无人控制、资源化综合利用、“零排放”环保效益四大创新为支撑,实现煤矿-电厂水资源循环利用。
一个个相继开工、建成的项目,为陕西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添动力、加马力。
能源产业是陕西的优势产业,也是陕西稳增长的“压舱石”。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24年陕西能源产业运行报告显示,全省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可靠,能源消费基本平稳,能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保供方面,陕西紧抓“十四五”以来国家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机遇,持续推进大型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加快,油气产能稳步提升,完善“三环四纵五横”天然气骨干网,巩固、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2024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原油分居第三、四位,发电量位居第十五位,全省外送电量突破935.70亿千瓦时,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新能源方面,陕北-安徽、陕北-湖北等外送通道开工、投用,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国内单站换热规模最大的地热能热源项目投运,秦岭腹地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陕西开启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2024年,陕西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同比增长68.5%,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底,陕西发电装机容量达11697万千瓦,同比增长21.8%,风、光、水合计发电装机容量5435万千瓦,同比增长38.3%,占比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基本构建完成。陕西发布氢能车辆通行费用优惠和加氢站建设补贴政策,建成投产氢克劳德循环5吨/天氢液化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SOFC)生产线等多个全国“首台(套)”项目,全省高纯氢产能达4万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全国第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将统筹推进煤炭增产、油气上量、电力外送,推动煤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杨晓梅
乘着春风,一个又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传来。
“今年3月,榆林化学聚酯级乙二醇销售量爆发式增长,网拍销量累计突破1万吨大关,市场份额稳居行业前列,实现了首季‘开门红’。”3月31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副总工程师、销售中心经理黄虎说。
聚酯级乙二醇是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承建的全球规模最大的煤制乙二醇装置生产的产品。今年以来,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密切追踪市场动态,了解市场需求,调整销售策略,优化物流体系,合理安排运力,持续拓展产品销售市场。一季度,聚酯级乙二醇的销量达46万吨。
产品销售有了新突破,项目建设也有了新进展。
去年9月开工的陕煤集团榆林化学有限责任公司的年产1500万吨煤炭分质清洁高效转化示范项目二期工程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稳定运转,各项施工作业正紧锣密鼓地进行。“二期一阶段项目场地平整挖填方总量约6125.5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1985.1万立方米。全厂一级地管规划121.1公里,目前完成3.5公里。”项目控制部负责人屠金龙介绍。
以煤为基,从“燃料为主”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型。榆林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内,有一批项目加速建设,也有一批新项目签约落地。
3月30日,榆林煤制清洁燃料升级示范项目正式签约。该项目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大的煤制清洁燃料基地,打破国外对POE光伏胶膜、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等关键材料的垄断,提升相关材料的国产化率。
“当前,榆林正致力于建设国家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能源化工产业的整体水平。”榆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化工中心负责人孟小鹏表示。
向“新”发力,产业大步迈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
追“绿”前行,产业发展的底色更鲜明。
3月18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举行秦创原氢能产业创新聚集区重点项目投用暨产业链协同发展签约仪式,氢能检测研究院、三易智能无人飞行器设备及系统研发中心等3个项目签约,年产2000套碳纤维重卡供氢系统项目正式投用。
据统计,目前,泾河新城已累计引入及培育氢能企业60余家,占西安市氢能企业总量的50%以上,占全省30%以上。
3月25日,陕西清水川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冯家塔煤矿矿井疏干水深度处理项目建设拉开了序幕。该项目规划以多级处理工艺、智能化无人控制、资源化综合利用、“零排放”环保效益四大创新为支撑,实现煤矿-电厂水资源循环利用。
一个个相继开工、建成的项目,为陕西打造万亿级现代能源产业集群添动力、加马力。
能源产业是陕西的优势产业,也是陕西稳增长的“压舱石”。陕西省统计局日前公布的2024年陕西能源产业运行报告显示,全省能源供应保障稳定可靠,能源消费基本平稳,能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保供方面,陕西紧抓“十四五”以来国家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机遇,持续推进大型煤矿智能化建设,煤炭优质产能释放加快,油气产能稳步提升,完善“三环四纵五横”天然气骨干网,巩固、提高能源供应能力和水平。2024年,陕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原煤产量稳居全国第三位,天然气、原油分居第三、四位,发电量位居第十五位,全省外送电量突破935.70亿千瓦时,充分发挥了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
新能源方面,陕北-安徽、陕北-湖北等外送通道开工、投用,镇安抽水蓄能电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国内单站换热规模最大的地热能热源项目投运,秦岭腹地首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建成投产……陕西开启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2024年,陕西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500万千瓦,同比增长68.5%,创历史新高。截至2024年底,陕西发电装机容量达11697万千瓦,同比增长21.8%,风、光、水合计发电装机容量5435万千瓦,同比增长38.3%,占比较上年提高5.5个百分点。
氢能产业“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基本构建完成。陕西发布氢能车辆通行费用优惠和加氢站建设补贴政策,建成投产氢克劳德循环5吨/天氢液化系统、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电堆(SOFC)生产线等多个全国“首台(套)”项目,全省高纯氢产能达4万吨/年,氢燃料电池汽车销量全国第一。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作为能源大省的陕西,将统筹推进煤炭增产、油气上量、电力外送,推动煤化工产业迈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巩固能源产业优势地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