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5期:第02版 读书

新时代山乡巨变的颂歌

——长篇小说《满山红遍》读后札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子白

雷蒙德·卡佛在《关于有事件和结局的小说》一文中说:“那些接近生活的小说,拥有能被认同的人物、动机、情节和戏剧性,也就是说有事件和结局的小说(二者密不中分)……”(引自译林出版社《需要时,就给我电话》)。可以说,这是对现实主义作品最合理的诠释。无疑,惊蛰落月的网络小说《满山红遍》契合卡佛所说的诸多文学要素。

发表于“七猫中文网”平台的《满山红遍》,全篇二十余万字。文本以大学毕业生陈平凡通过村干部考试,担任了陕北贫瘠的龙头村书记助理。他所面对的是村中青壮力外流,混好的在城里买了住房,接走父母子女;混差的成年不归,让乡村减失了生气。经过两年的努力工作与村民关系融洽的他赢得认可,担任了村支书。他一心扑在富民一方上,一改昔日肩挑车拉的传统销售方式,利用直播带货等现代手段想方设法地外销本村苹果,取得不菲业绩,使龙头村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增加了原乡的吸引力。一度时间青壮力外流,几乎让龙头村变成空心村,重新焕发了活力。不少青壮力返回就业,一些在外经商风生水起的“能人”也重回故里生活。陈平凡来到龙头村的第三年,村里重新闹起了秧歌。村子在陈平凡一班人马的带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知道,所谓的乡村振兴、新农村建设、山乡巨变,村里得有人、有青壮年接力才是关键。陈平凡没有满足眼前的成绩,带领村委一班人着眼于龙头村的长远高质量发展,在解决了富裕后出现的有人出轨、有人试图攫取集体利益和消除与邻村的矛盾,在物质致富的同时提升村民的精神认知等问题后,加快苹果产业的升级,建起了水果加工厂;研发果汁、果干、果醋等新品,吸引省市果商来洽谈合作;不断拓展产业链,提升产能;为扩大果源,请来专家对相邻马大滩村的土地进行改良;开展了秦长城旅游,安置邻村年长者就业;筹资千万元,成立慈善基金组织……促使龙头村的发展再上新台阶,成为县上的龙头企业和经济引擎,并获“全国文明村”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了国家荣誉。龙头村成为乡村振兴中具有典型性的镜像。它既是老百姓鸡零狗碎的日常,也是上层建筑的高大上。

小说的文本构思缜密,叙事逻辑合理,沿循时间顺序,故事情节紧绕主题,环环相扣,没有过度写作的节外生枝、衍生与拓展。

就人物而言,陈平凡这一人物形象塑造颇有新意。由于自己是家中独子,且父母双亡,他孑然一身,直接从校园考录了村干部,没有被社会浸染、官场熏陶,所以他清纯洁净,视村为家。一心扑在龙头村的新农村建设上,只要村中有事,没有上下班概念,具备了一种先天的高洁。正因为他的大公无私,赢得了村长安世杰等村委的支持和县、镇领导器重、村民信任。同时,获得了同为大学毕业、回村就业的村财务主管杜小欣的青睐,收获了自己的爱情,并在来龙头村的第七个年头结婚生孩子,像龙头村一样迎来了全新生活。名义上他是迎娶杜小欣,事实上是“入赘”杜家,成为一名“嫁”给龙头村的儿子。面对既有抹黑假冒龙头村苹果的同行,又有因校园霸凌而想辍学的学生;既有杜小欣的表白,又有李纯的暗恋;既有程瑞的出轨,又有杜龙腾蚕食集体利益的私欲等诸多矛盾和问题,他总能沉着应对。这些戏剧性冲突情节从生发到裂变,直至最终化解,无不彰显了陈平凡这一人物形象的能力和丰满。当他获得全国荣誉后,县领导调他到县上工作,期望他有更好的发展时,他却决心留在龙头村继续他的事业。这与那些奉迎拍马、投机钻营,视功利为唯一之辈形成鲜明对比。一位执意乡村振兴的新人形象跃然眼前。

与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孙少安渴望走出大山,改变自身命运和家乡贫瘠不同,陈平凡的形象是一种蹲踞原乡,渗进去的浸润,是新时代新征程中一位充满高光的新农村建设新人。其实,新农村建设书写的人多,写好亦难。如写不出新意,会落俗套。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优秀作品的标准之一,是作家对素材所表现的真诚。无疑,我们会强烈感受到惊蛰落月对自己笔下作品主人公陈平凡的赏识。无论是陈平凡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苹果的培植、果品加工的流程,乃至陕北风土人情扭秧歌、转九曲、火塔塔的描写,和羊肉臊子、大烩菜、洋芋擦擦等特色美食的呈现……惊蛰落月是下了功夫的。可以肯定地说,《满山红遍》是一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书写乡村振兴,反映山乡巨变主题,契合时代精神,礼赞新时代新征程新农村建设的主流佳作。

当然,文本极具网络文学的特征:故事性强,叙事节奏快,感染力明显;少有写景状物的停滞,和人物心理的描写与剖析。但也存在因日更仓促,不及沉淀,以致语言丝滑,别字较多,故而尚需锤炼。

说实话,近年鉴于网络文学作品动辄数十万字或逾百万字的体量,读的网络文学作品较少。但《满山红遍》我却一口气读完,方才察觉自己对网络文学的认知依然停留在早期的穿越、玄幻、仙侠之类的刻板印象,自省自己虽曾任省作协网络文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数年,若不“苟日新,日日新”,也会落伍停更。

是的,《万山红遍》的阅读让我对网络文学的变化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