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风景独好
——评介长篇小说《沙苑人家》
辛敏

前年与大荔文友李跃峰、武德平等人游览大荔南部的沙苑后,曾著文《沙苑不仅仅是沙漠》,在描写了沙苑独特的风景、风物、作物特产,记述了家乡父老乡亲在沙苑创业事迹后,文末写道:沙苑这边风景独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沙苑不同于国内外任何沙漠,沙中有苑,苑中物产丰富,风光无限,素有“小三亚”之称。
地灵人杰,沙苑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也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就像商州秦岭山地、高密红高粱地分别成为贾平凹、莫言的文学创作基地一样,沙苑无疑也已成为邢根民的创作根据地,且不说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就长篇小说而言,邢根民就在沙苑这块风水宝地上耕耘收获了《沙苑人家》《荒漠绿洲》两部大作。
《沙苑人家》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关中东部沙苑地区农妇刘东霞在生活困苦的压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驱使下,将自己病重的年幼女儿春草丢弃在黄沙窝窝里。春草被执行任务回来的派出所民警宋大成捡回家并抚养长大。小说围绕刘东霞长达35年的丢亲、思亲、寻亲、见亲的故事,塑造了10多位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演绎了农村家庭三代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非亲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矛盾和情感纠葛。
小说浓缩了陕西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刻画了陕西农民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赞扬了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揭示了人们只有选择大爱和包容,才能获得美满和幸福的生活真谛。
这部小说在整体构思上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即以时间发展顺序的轴线为明线,按照这个明线展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同时以丢弃春草、寻找春草为暗线,以公安民警宋大成对杨天祥、刘东霞一家的暗中帮助和宋大成的生命进程为暗线骨架,最后达成明暗主线重合的艺术效果。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当初在沙苑军训时与春花恋爱的梁斌因负伤残疾,与春花分手后,竟鬼使神差在治疗期间打动春花丢失多年的妹妹春草的芳心,并结为伴侣。探亲看望春花时,春花却因回娘家坐满月与梁斌失之交臂,但也避免了尴尬伤情。善解人意的作者在春花读了梁斌的信后写道:“春花是含着泪水读完这厚厚的十几页信的,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梁斌为什么后来再没有和她联系,也明白了他是怎样和自己的妹妹春草走到了一起的,已经原谅了梁斌,心中一切的怨恨和伤痛都随着这封长信烟消云散了。她没有见到他,也不再遗憾了,他觉得有了这封信反而比见到他还好点,最起码没有了误会,没有了冷场,也没有了尴尬。至于春花,她只能模糊想起春草小时候柔弱乖巧的样子,如今总算找到了,她心里当然高兴。她想,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新疆看她这个亲妹妹的,当然,也会见见他的,而让她不能原谅的还是二姨西霞,她怎么能从中阻挡一对失散了二十多年母女的相聚?她怎么知道妈就不想认她的亲生女儿呢?”春花的善良慈悲和通情达理也由此跃动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
为了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剖析和挖掘人性,作者在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中,尝试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穿插了大量的歌谣、书信、日记、诗歌、楹联等内容,以此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的内涵,特别是梁斌的书信和宋大成的日记,更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灵魂。
小说特别突出了陕西关中东部沙苑一带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采用白描的笔法多次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沙苑、洛河、华山一带的自然环境与景观。作者还细致展示了陕西关中一带农村的饮食、建筑、婚娶、丧葬、年俗等文化,使小说刻上了深深的西北地域特色烙印。
总之,《沙苑人家》是一部家族悲欢离合、奋斗不息的秘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前后关中东部沧桑巨变的变迁史,是一部陕西关中东部沙苑一带地域风情的美丽画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辛敏
前年与大荔文友李跃峰、武德平等人游览大荔南部的沙苑后,曾著文《沙苑不仅仅是沙漠》,在描写了沙苑独特的风景、风物、作物特产,记述了家乡父老乡亲在沙苑创业事迹后,文末写道:沙苑这边风景独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沙苑不同于国内外任何沙漠,沙中有苑,苑中物产丰富,风光无限,素有“小三亚”之称。
地灵人杰,沙苑不仅为创业者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用武之地,也为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就像商州秦岭山地、高密红高粱地分别成为贾平凹、莫言的文学创作基地一样,沙苑无疑也已成为邢根民的创作根据地,且不说中短篇小说和散文,就长篇小说而言,邢根民就在沙苑这块风水宝地上耕耘收获了《沙苑人家》《荒漠绿洲》两部大作。
《沙苑人家》已由中国言实出版社出版,该小说描写了20世纪60年代初,陕西关中东部沙苑地区农妇刘东霞在生活困苦的压力和重男轻女思想的驱使下,将自己病重的年幼女儿春草丢弃在黄沙窝窝里。春草被执行任务回来的派出所民警宋大成捡回家并抚养长大。小说围绕刘东霞长达35年的丢亲、思亲、寻亲、见亲的故事,塑造了10多位个性鲜明、命运多舛的人物形象,演绎了农村家庭三代人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和非亲家庭成员之间的生活矛盾和情感纠葛。
小说浓缩了陕西农村的历史变迁过程,刻画了陕西农民面对困境艰苦奋斗、生生不息的精神,赞扬了人性之美和人性之善,揭示了人们只有选择大爱和包容,才能获得美满和幸福的生活真谛。
这部小说在整体构思上采用了明暗两条主线,即以时间发展顺序的轴线为明线,按照这个明线展开故事的发展和人物命运的起伏变化,同时以丢弃春草、寻找春草为暗线,以公安民警宋大成对杨天祥、刘东霞一家的暗中帮助和宋大成的生命进程为暗线骨架,最后达成明暗主线重合的艺术效果。令人拍案称奇的是,当初在沙苑军训时与春花恋爱的梁斌因负伤残疾,与春花分手后,竟鬼使神差在治疗期间打动春花丢失多年的妹妹春草的芳心,并结为伴侣。探亲看望春花时,春花却因回娘家坐满月与梁斌失之交臂,但也避免了尴尬伤情。善解人意的作者在春花读了梁斌的信后写道:“春花是含着泪水读完这厚厚的十几页信的,现在她终于明白了梁斌为什么后来再没有和她联系,也明白了他是怎样和自己的妹妹春草走到了一起的,已经原谅了梁斌,心中一切的怨恨和伤痛都随着这封长信烟消云散了。她没有见到他,也不再遗憾了,他觉得有了这封信反而比见到他还好点,最起码没有了误会,没有了冷场,也没有了尴尬。至于春花,她只能模糊想起春草小时候柔弱乖巧的样子,如今总算找到了,她心里当然高兴。她想,以后有机会一定会去新疆看她这个亲妹妹的,当然,也会见见他的,而让她不能原谅的还是二姨西霞,她怎么能从中阻挡一对失散了二十多年母女的相聚?她怎么知道妈就不想认她的亲生女儿呢?”春花的善良慈悲和通情达理也由此跃动在字里行间,令人感动。
为了准确、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深入剖析和挖掘人性,作者在这部长篇小说创作中,尝试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在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穿插了大量的歌谣、书信、日记、诗歌、楹联等内容,以此展露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文化内涵。这些艺术表现形式给小说注入了新的活力和丰富的内涵,特别是梁斌的书信和宋大成的日记,更有助于读者进一步了解人物的内心活动和思想灵魂。
小说特别突出了陕西关中东部沙苑一带的地域风情和文化特色,采用白描的笔法多次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沙苑、洛河、华山一带的自然环境与景观。作者还细致展示了陕西关中一带农村的饮食、建筑、婚娶、丧葬、年俗等文化,使小说刻上了深深的西北地域特色烙印。
总之,《沙苑人家》是一部家族悲欢离合、奋斗不息的秘史,是一部改革开放前后关中东部沧桑巨变的变迁史,是一部陕西关中东部沙苑一带地域风情的美丽画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