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25期:第03版 百味

长兄如父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刘培英

母亲14岁就嫁给了父亲。婚后数年不育,到二十岁终于生下了大哥。虽然儿子来之不易,母亲对大哥的教育却非常严格,专门为他请了私塾先生,还请了几个同龄孩子伴读。大哥身材高大,容貌英俊,为人诚实敦厚,体贴父母,善待弟妹。他高中毕业后就上班了,后来又到教育学院进修,毕业后先在宁陕县中学任教,后来为了照顾家庭,调回石泉中学教书,最后因为工作出色,选拔到师范学院教学直到退休。

大哥的温良恭俭让和才貌是县上出了名的,年轻时大家说他是“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不仅书教得好,还喜欢唱歌、唱戏、写文章、编剧本、打篮球,样样精通,温文尔雅,风度翩翩,在家里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说话总是轻言细语,从不曾对父母或弟妹说一句重话。即使弟妹犯了错,他最多是皱皱眉,事后才轻言细语地批评,一直是家中的主心骨。上世纪五十年代以后数年里,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工作,工资只有28.5元,养活全家9口人,还要供几个孩子上学,困难程度可想而知。大哥自1955年参加工作后,每月领取工资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留下不多的零用钱,其余全寄回家。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后来大姐、二哥等工作后也是这样,留点零花钱,其余全部给家里,由父母统一安排,也使得几个弟妹都顺利上了学,没有一个因为穷而辍学。在哥姐的影响下,我们七姊妹感情一直很深厚,是街坊公认的和睦家庭,这和父母的教养、大哥的榜样力量是密不可分的。我们对大哥也是极感恩的,无论有什么心里话都会跟他倾诉。

那时家里穷,但母亲也尽量给我们每人做一套新衣服,为了耐穿耐脏,多是粗黑布衣,如果有哥姐穿不了的衣服,我们也接着穿,不是大就是小,不伦不类的,我们也习惯了。没想到,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有一天,大哥牵着我的手,在商店里极为耐心地转来转去,左看右看,终于在一件红毛衣前停了下来,那毛衣鲜红、明亮,手感极好,像一朵红云,像一片彩霞,大哥一眼就相中了它。售货员忙说:“穿着试试,一定好看!”这时的我已经知道爱美了,羞答答地穿上了红毛衣,左转右转,前看后看,果然漂亮极了,我心里特别激动,但我不相信大哥能买给我,这件毛衣价格11.5元,那时大哥的工资才30多元,米馍2分钱一个,母亲都舍不得买,11元要买多少好东西啊。大哥看到我试穿的模样,高兴地笑了,他没有还价,毫不犹豫地付了钱,小心翼翼包好回家。一到家,母亲问了一句:“很贵吧?”大哥笑着说:“不贵。”母亲没有再追问。那件毛衣穿在身上不仅美丽还很温暖,是我学生时代最漂亮的衣服,我一直非常珍爱它,穿了十多年,衣袖、下摆磨破了,我拆了织成背心。我一直珍藏着,它凝聚了大哥对小妹的一片心。

后来我上山下乡插队劳动,久久不被招工,大哥知道了,及时找我所在乡上的负责人交涉,让我招工回了城……无论哪一个弟妹有困难,只要大哥能做的,他总是毫不推辞,真是长兄如父。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