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保供幕后的“抢修尖兵”
——记国能锦界公司生产技术部邱鹏飞
通讯员 刘治军
5月12日,烈日高悬,国能锦界能源有限公司1号、4号机冷端优化项目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邱鹏飞头戴安全帽,身着满是汗渍的工作服,正与施工项目负责人李工仔细盘点项目进度。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项目进度表,一边用铅笔在上面圈圈画画,一边说道:“李工,这部分管道安装的进度有点滞后了,咱们得加把劲。天气越来越热,可不能因为进度问题影响整个项目。”李工连忙点头回应:“邱主任,您放心,我们加派人手,争取这两天就把进度赶上来。”
自项目开工以来,邱鹏飞便一头扎进基建一线。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来到工地,安全帽下的眼神坚定而专注。在现场巡查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会儿俯身检查设备的连接部位,一会儿又爬上脚手架查看高处的施工情况。遇到工人操作不规范,他立刻上前纠正:“师傅,这个地方一定要按照规范操作,安全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邱鹏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各个方面为公司作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1、2机组C级检修工作时,检修现场嘈杂忙碌。邱鹏飞在各个检修区域来回穿梭,一边指挥,一边和检修工人交流。“张师傅,这个部件磨损有点严重,看看能不能修复,要是不行就赶紧更换新的,可别影响后续运行。”“邱主任,您放心,我们心里有数。”在他的统筹协调下,顺利完成检修项目1537项,消除缺陷667项、隐患78项。
公司推进“三改”联动项目期间,邱鹏飞为解决2、3机组提升参数改造项目批复难题,频繁奔波于各个合作单位之间。在西北设计院的会议室里,他恳切地说:“各位专家,咱们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批复流程复杂,时间紧迫,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经过多方努力,项目批复进程加快。在1、4机组冷端优化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日夜研讨。他在黑板上画着设计图,兴奋地对团队成员说:“大家看,我们这样优化设计,既能保证费用不变,还能大幅提升冷却能力。”最终,单台机组分流排汽量大幅增加,冷却能力提升48%,背压显著下降。
面对5机组灵活性改造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邱鹏飞主动出击。在办公室里,他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方案。“咱们必须同步推进这12个关键环节,时间不等人,大家加把劲!”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办公室灯火通明,邱鹏飞和部门其他人员连续奋战42天。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对身边的同事说:“再仔细检查一遍,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设计缺陷。”最终完成图纸校核500余张,发现并修正设计缺陷37处,让整个项目“零返工”推进。
邱鹏飞组织编制的《典型火电厂全厂停电应急处置手册》意义重大。在迎峰度夏期间,调度室里气氛紧张,电网波动。邱鹏飞镇定自若,一边对照手册指挥,一边和工作人员沟通:“按照手册流程,先调整这个参数,密切关注机组运行状态。”凭借手册成功化解3次电网波动危机,将全年64次机组启停操作风险降低75%。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邱鹏飞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从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的专家,到推动项目改造的统帅,再到构建应急保障的急先锋,他始终如一。也正如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上,每个技术突破都是新的起点。”这或许是对一名技术工匠最好的诠释……

邱鹏飞(右一)同检修人员讨论5 号机盘车链条更换方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刘治军
5月12日,烈日高悬,国能锦界能源有限公司1号、4号机冷端优化项目工地上,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邱鹏飞头戴安全帽,身着满是汗渍的工作服,正与施工项目负责人李工仔细盘点项目进度。
他的眼睛紧紧盯着手中的项目进度表,一边用铅笔在上面圈圈画画,一边说道:“李工,这部分管道安装的进度有点滞后了,咱们得加把劲。天气越来越热,可不能因为进度问题影响整个项目。”李工连忙点头回应:“邱主任,您放心,我们加派人手,争取这两天就把进度赶上来。”
自项目开工以来,邱鹏飞便一头扎进基建一线。每天天还没亮,他就来到工地,安全帽下的眼神坚定而专注。在现场巡查时,他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一会儿俯身检查设备的连接部位,一会儿又爬上脚手架查看高处的施工情况。遇到工人操作不规范,他立刻上前纠正:“师傅,这个地方一定要按照规范操作,安全可容不得半点马虎。”
作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邱鹏飞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各个方面为公司作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1、2机组C级检修工作时,检修现场嘈杂忙碌。邱鹏飞在各个检修区域来回穿梭,一边指挥,一边和检修工人交流。“张师傅,这个部件磨损有点严重,看看能不能修复,要是不行就赶紧更换新的,可别影响后续运行。”“邱主任,您放心,我们心里有数。”在他的统筹协调下,顺利完成检修项目1537项,消除缺陷667项、隐患78项。
公司推进“三改”联动项目期间,邱鹏飞为解决2、3机组提升参数改造项目批复难题,频繁奔波于各个合作单位之间。在西北设计院的会议室里,他恳切地说:“各位专家,咱们这个项目对我们公司发展至关重要,现在批复流程复杂,时间紧迫,希望大家一起想想办法。”经过多方努力,项目批复进程加快。在1、4机组冷端优化项目中,他带领团队日夜研讨。他在黑板上画着设计图,兴奋地对团队成员说:“大家看,我们这样优化设计,既能保证费用不变,还能大幅提升冷却能力。”最终,单台机组分流排汽量大幅增加,冷却能力提升48%,背压显著下降。
面对5机组灵活性改造时间紧、任务重的挑战,邱鹏飞主动出击。在办公室里,他和同事们围坐在一起,热烈讨论方案。“咱们必须同步推进这12个关键环节,时间不等人,大家加把劲!”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办公室灯火通明,邱鹏飞和部门其他人员连续奋战42天。他揉了揉布满血丝的眼睛,对身边的同事说:“再仔细检查一遍,可不能放过任何一个设计缺陷。”最终完成图纸校核500余张,发现并修正设计缺陷37处,让整个项目“零返工”推进。
邱鹏飞组织编制的《典型火电厂全厂停电应急处置手册》意义重大。在迎峰度夏期间,调度室里气氛紧张,电网波动。邱鹏飞镇定自若,一边对照手册指挥,一边和工作人员沟通:“按照手册流程,先调整这个参数,密切关注机组运行状态。”凭借手册成功化解3次电网波动危机,将全年64次机组启停操作风险降低75%。
“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邱鹏飞用实干诠释着新时代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从解决设备疑难杂症的专家,到推动项目改造的统帅,再到构建应急保障的急先锋,他始终如一。也正如他在工作日志中写道:“在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征程上,每个技术突破都是新的起点。”这或许是对一名技术工匠最好的诠释……
邱鹏飞(右一)同检修人员讨论5 号机盘车链条更换方案。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