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里的“开挖先锋”
——记中国水利水电十四局钻工李华
通讯员 苏欢

工作中的李华。
“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看……”5月8日,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县山间,一曲动听的歌曲随着春风掠过山脊,经过岩缝间悄然绽放的粉白的花瓣和缓缓流动的河流,与山里工程轰鸣的机械声交织成一曲动人心魄的协奏。晨曦微露,钻工李华嘴里轻哼着这首歌,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在佛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工地上,这位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的普通钻工,凭借精湛技艺与不懈努力,成为了厂房下游墙顶拱开挖样板工程中的关键人物。
钻机震动间的守望
走进佛坪抽蓄电站主厂房的地下迷宫,李华将毛巾拧成麻花状,塞进安全帽与额头的缝隙。他身后的两臂凿岩台车如钢铁巨兽匍匐,钻头与岩壁碰撞的啸叫穿透防噪耳塞,在隧洞中激荡成一首原始而暴烈的进行曲。
这里是秦岭地壳的褶皱深处,每一次钻孔都在叩击山脉的骨骼,而山上的野樱桃花,正随着钻机的震颤簌簌飘落。
主副厂房I层开挖规模宏大,围岩岩性复杂,而厂房下游墙顶拱开挖更是重中之重。项目部的每个人都肩负着创优重任,高标准达标投产,冲击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乃至国家优质工程奖。同时,提升开挖质量对保障洞室群稳定、控制成本意义重大,然而这一切都像压在了李华这样的一线建设者身上。
2025年4月,样板工程启动。质量交底时,李华全神贯注,将孔位、孔深、孔距和装药结构等要点牢记于心。他深知,这些细节关乎着开挖的成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
岩壁上的精准“舞蹈”
钻孔作业是整个工程的核心,也是李华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周边孔造孔钻工,他被分区定人定位。每次开钻前,工程管理部现场技术员都会检查到位情况,李华总是提前准备好设备,等待“战斗”指令。
他在使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时,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与技巧。开孔时,规范允许偏差是5厘米,可他给自己定下更严苛的标准,偏差绝不大于2厘米。遇到倾斜岩面,他不慌不忙,用短钎先开3厘米浅孔,精准定位后再调整钻杆角度。钻孔过程中,班组长随时检查角度,李华时刻保持钻机中心线与钻杆一致,避免左右摇摆。
基准孔钻好后,插入3米长的钢管导向杆,这成了李华钻孔的“校准仪”。他时刻检查钻杆与导向杆的距离,确保平行。同时,为控制外斜率和孔深,他还得留意钻机与岩面的贴合度,外斜率不能大于3厘米/米,孔深要精确达到3.5米。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他不断调整姿势和操作手法,累得腰酸背痛也不停歇。钻孔结束,他会用高压风仔细清理孔内石屑和岩粉,确保每个孔都符合“平、直、齐、准”的要求,不合格的孔坚决返工。
装药爆破阶段,李华协助检查炮孔,确保合格后才进行装药。周边孔采用特殊的药卷捆绑在竹片上间隔装药方式,单孔药量0.45公斤,平均线装药密度0.129公斤/米,他严格按照装药结构图操作,丝毫不敢马虎。爆破完成,通风散烟后,他又化身安全卫士,和专业炮工一起检查、排除盲炮,保障后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钻痕见证的卓越印记
开挖完成后,李华还会关注断面测量和开挖评定工作。测量人员绘制的开挖断面图,他会认真查看,了解超欠挖情况。质检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开挖面时,他在一旁虚心听取意见,学习经验。样板工程观摩交流活动上,李华紧张又自豪。看到外部单位对开挖成果的一致好评,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最终,样板工程取得了优异成绩:开挖岩面平整光滑,无松动岩块、陡坎和尖角;周边光爆孔间距误差不大于2厘米,相邻两茬炮台阶最大外斜值7厘米;炮孔半孔率高达95%;无欠挖,平均径向超挖8厘米;90%周边孔孔痕“一钎到底”。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李华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岩壁上雕琢出完美的开挖面。他们是技术能手,更是坚守岗位的楷模,激励着更多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追求卓越,为实现优质工程目标奋勇前行。
当主厂房完成最后一轮光面爆破,李华摘下耳塞走出隧洞。嘴里仍旧是那首歌,“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看……”此时,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在这座超级工程里,钻工不仅是岩石的解剖者,更是以钻杆为笔,将人类的意志写进山体古老的岩脉。而那些被惊扰的山花,终将在机组运转的震颤中,找到新的绽放节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通讯员 苏欢
工作中的李华。
“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看……”5月8日,在秦岭腹地的佛坪县山间,一曲动听的歌曲随着春风掠过山脊,经过岩缝间悄然绽放的粉白的花瓣和缓缓流动的河流,与山里工程轰鸣的机械声交织成一曲动人心魄的协奏。晨曦微露,钻工李华嘴里轻哼着这首歌,一天的工作开始了。
在佛坪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工地上,这位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的普通钻工,凭借精湛技艺与不懈努力,成为了厂房下游墙顶拱开挖样板工程中的关键人物。
钻机震动间的守望
走进佛坪抽蓄电站主厂房的地下迷宫,李华将毛巾拧成麻花状,塞进安全帽与额头的缝隙。他身后的两臂凿岩台车如钢铁巨兽匍匐,钻头与岩壁碰撞的啸叫穿透防噪耳塞,在隧洞中激荡成一首原始而暴烈的进行曲。
这里是秦岭地壳的褶皱深处,每一次钻孔都在叩击山脉的骨骼,而山上的野樱桃花,正随着钻机的震颤簌簌飘落。
主副厂房I层开挖规模宏大,围岩岩性复杂,而厂房下游墙顶拱开挖更是重中之重。项目部的每个人都肩负着创优重任,高标准达标投产,冲击中国电力优质工程奖乃至国家优质工程奖。同时,提升开挖质量对保障洞室群稳定、控制成本意义重大,然而这一切都像压在了李华这样的一线建设者身上。
2025年4月,样板工程启动。质量交底时,李华全神贯注,将孔位、孔深、孔距和装药结构等要点牢记于心。他深知,这些细节关乎着开挖的成败,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影响最终效果。
岩壁上的精准“舞蹈”
钻孔作业是整个工程的核心,也是李华大显身手的舞台。作为周边孔造孔钻工,他被分区定人定位。每次开钻前,工程管理部现场技术员都会检查到位情况,李华总是提前准备好设备,等待“战斗”指令。
他在使用气腿式凿岩机钻孔时,展现出了非凡的专注与技巧。开孔时,规范允许偏差是5厘米,可他给自己定下更严苛的标准,偏差绝不大于2厘米。遇到倾斜岩面,他不慌不忙,用短钎先开3厘米浅孔,精准定位后再调整钻杆角度。钻孔过程中,班组长随时检查角度,李华时刻保持钻机中心线与钻杆一致,避免左右摇摆。
基准孔钻好后,插入3米长的钢管导向杆,这成了李华钻孔的“校准仪”。他时刻检查钻杆与导向杆的距离,确保平行。同时,为控制外斜率和孔深,他还得留意钻机与岩面的贴合度,外斜率不能大于3厘米/米,孔深要精确达到3.5米。为了达到这些标准,他不断调整姿势和操作手法,累得腰酸背痛也不停歇。钻孔结束,他会用高压风仔细清理孔内石屑和岩粉,确保每个孔都符合“平、直、齐、准”的要求,不合格的孔坚决返工。
装药爆破阶段,李华协助检查炮孔,确保合格后才进行装药。周边孔采用特殊的药卷捆绑在竹片上间隔装药方式,单孔药量0.45公斤,平均线装药密度0.129公斤/米,他严格按照装药结构图操作,丝毫不敢马虎。爆破完成,通风散烟后,他又化身安全卫士,和专业炮工一起检查、排除盲炮,保障后续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钻痕见证的卓越印记
开挖完成后,李华还会关注断面测量和开挖评定工作。测量人员绘制的开挖断面图,他会认真查看,了解超欠挖情况。质检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检查开挖面时,他在一旁虚心听取意见,学习经验。样板工程观摩交流活动上,李华紧张又自豪。看到外部单位对开挖成果的一致好评,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
最终,样板工程取得了优异成绩:开挖岩面平整光滑,无松动岩块、陡坎和尖角;周边光爆孔间距误差不大于2厘米,相邻两茬炮台阶最大外斜值7厘米;炮孔半孔率高达95%;无欠挖,平均径向超挖8厘米;90%周边孔孔痕“一钎到底”。
这些数据背后,是无数个李华日夜的辛勤付出,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在岩壁上雕琢出完美的开挖面。他们是技术能手,更是坚守岗位的楷模,激励着更多建设者在工程建设中追求卓越,为实现优质工程目标奋勇前行。
当主厂房完成最后一轮光面爆破,李华摘下耳塞走出隧洞。嘴里仍旧是那首歌,“山上的山花开呀,我才到山上来,原来嘛你也是上山,看那山花看……”此时,一天的工作结束了。
在这座超级工程里,钻工不仅是岩石的解剖者,更是以钻杆为笔,将人类的意志写进山体古老的岩脉。而那些被惊扰的山花,终将在机组运转的震颤中,找到新的绽放节拍。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