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56期:第03版 百味

废话不“废”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张引红

你是否有时也感觉到,跟话特少的人相处挺压抑的,因为这种人是在肚子里说话,是在人看不见的脑子里,一行行书写心里的想法,你得费心思去猜,要瞅着他的眼睛琢磨他咋想的,有些累人呢。

有一个我很佩服的人,一见到她,立即冬阳当头照,春风十里拂,心里花儿朵朵开。

看,她出场了!

“来4个芝麻饼!”她来到经常买芝麻饼的那个烧饼铺,冲正在里边忙活的店主儿子和他的老妈喊道。

“今儿个没芝麻饼,没烙。”老妈先走了过来,笑里带着几分不好意思。

这老妈是从偏远农村刚来城里的,口也木讷,平时别人来买烧饼,老妈总是按顾客要求拿饼,几乎不言语什么,脸上也总是挂着那愁苦郁闷的表情。

可她一来这里,这老妈连同她那总是低头干活的儿子,脸上都挂上了笑容。

“你家这烧饼铺牛啊,总跟人民群众‘作对’,人民群众就喜欢吃你家的芝麻饼,可你家就是经常断顿,吊大家胃口呀?你们母子俩很会做生意呀!”她嘻嘻哈哈地嚷嚷。

“是今儿没人,顾不上做。”

“今儿一个饭店要烧饼多,比平时多了3大筐!”老妈还没说完,平时也没话的儿子就凑话上来了。

“没人做,雇我呀,我正愁没事干呢!”

儿子说:“看你墨镜戴的,咋能看上俺这下苦的活呢。”

“戴墨镜,是因为我眼睛怕光,快青光眼啦!”

“听说吃猪肝、猪大肠,对缓解青光眼很有效呢!”儿子说。

“哎呦,你还懂得蛮多的。还是先说雇俺打工的事吧。这样吧,我心轻,每天都来你这干活,你每月只给七八百就行了,够我这穷老太太喝两碗粥填饱肚子,我就乐得蹦蹦跳了!”

“这很好,能成!”

“那大老板,我啥时来上班?”

“你回去等通知吧。嘿嘿嘿!”那个不善言辞的儿子憋了几下,憋出了这么个智慧、幽默、官方的话,把自个儿都羞得脸红了,还噗嗤一笑。老妈也在一旁哈哈笑。

旁边几个买烧饼的,还有正巧路过的我都笑了。欢笑中,大家不约而同地看向制造这场欢乐的中年妇女,向她表达喜爱和赞许之情。一个半大小伙子还向她竖起大拇指:“你是个善良人,忒敞亮。”

“我只是觉得大家都特别亲,就开个玩笑,说了几句废话罢了!”那女的笑着回应道。

我见过这女的几面,只知道她住在这条街上,但不清楚她是干啥工作的。我经常会下意识走到这条街上,就是想邂逅她,享受她感染人的欢乐气氛。真的,每次她现身,都能把所在现场变成欢乐场,让气氛瞬间变沉闷为活跃,笑声阵阵冲云天。

我在想,那女的带有自谦自贬味的“废话”,有一半是对的。她说的那些话确实不打粮也不推动工作,但她那些话确是一点都不废。

我们每天这么辛苦奔忙到底为了啥呀,还不是为了快乐幸福。

有心理学调查研究发现,人们的快乐欢笑,90%来自废话;正经话、正式话绝大多数时刻,让人感受到的都只是责任和沉重。废话虽不能直接创造物质的东西,但它的确是人们快乐的源泉和担当,是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和亲近剂。

交流总比拒绝沟通来得轻松,示好总比冷漠要暖人,明说总比打肚皮官司招人待见。

从善如流,善小亦为。众生不易,人生苦短。偶尔说些“废话”,给他人传递友善关爱,让周边人因你的谈天说地,享受些轻松快乐和幸福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