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096期:第04版 憩心亭

非洲人眼中的铜川“药”“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严维佳

2018年9月,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实现铜川产业转型升级,我率领由铜川中医药和陶瓷企业组成的政府经贸代表团出访非洲尼日利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三国。

我们一行乘坐埃航ET637次航班,从成都双流机场出发,经停埃塞俄比亚,历经20小时的辗转飞行,抵达尼日利亚首都阿布贾。快降落时,透过飞机舷窗俯瞰非洲大地,苍茫而辽阔的天地间,蓝天与白云,山峦与荒漠,河流与森林,城市与乡村尽收眼底,而据说是中国援建的高速公路,却格外显眼,与低矮而贫瘠的自然村落形成鲜明对比,让人感到既原始又陌生。

走下飞机,第一次踏上非洲的土地,激动与兴奋的心情却在办理入境手续、报关查验时遇到了小“意外”。由于我们每人行李中都携带了用于宣传推广和外交礼仪所需的铜川产的青蒿素软膏等药品和耀州瓷产品,开箱查验时引起了各种穿不同制服、戴“大盖帽”的边检军警的好奇,尽管随团翻译反复解释,可在“大盖帽”们看来,这么精美实用的“药”“瓷”都是用于赠送的礼品和宣传品,这难免太奢侈、太不可思议了。幸亏来接机的大使馆商务参赞和当地政府及时出具了邀请函,在交涉了一阵后,我们才得以通关入境。

走出机场,热情的接待方略显歉意与无奈地解释道:“没办法,在非洲人眼里,中国就是文明富裕的象征,来自中国的中医药和陶瓷,更是不可多得的奢侈品,太受当地人喜欢了。”我们谈笑间也多了几分理解与自豪。

翌日,我们又乘机抵达了本次出访的第一站——位于尼日利亚东南部的克里斯河州。此时,正值南半球非洲大陆的春季,宽阔而平静的克里斯河畔,巨大的橙红色火焰树似乎在热情地迎接我们。在州政府,我们与本·阿亚德州长进行了会谈,他是一位体型健硕、年富力强的官员,不久前曾在中国参加了中非市长培训班,还曾专程到访过陕西。这次邀请铜川来访就是为了将他们丰富的陶土资源、工业园区和缇娜帕自贸区介绍给我们,以期开展务实合作。在阿亚德先生看来,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中非高层论坛,开启了中非合作的新机遇,中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和发展经验,必将为非洲提供更多的借鉴与帮助。

会谈中,我们与克里斯河州政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并实地考察了卡拉巴尔新兴产业园、制药厂、制衣厂和缇娜帕自贸区。临别时,我们向负责陪同和全程武装安保的非洲朋友赠送了产自铜川的中医药品和观唐陶瓷产品,令他们爱不释手,并用几天来跟我们学习的汉语连连说:“中国,很棒!”

四天后,我们来到中非合作的典范——坦赞铁路起点,素有“铜都之城”的赞比亚首都卢萨卡。在拜会中国驻赞大使馆时,听取了大使先生关于该国农业、矿业资源、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的介绍,为我们在赞寻求合作指明了方向。

紧接着,我们前往位于赞比西河畔的利文斯敦市考察,并与部落首领穆库尼酋长进行了会谈。

在由精选于赞比西河湿地金色芦苇搭建的宫殿前,当地人用头顶鸟羽、身披兽皮、手植木杖的非洲传统舞蹈欢迎我们,金色圆顶芦苇宫殿内象牙、狮首、豹皮尽显原始与威严。穆库尼酋长非常高兴地向我们介绍说,他的两个女儿都曾在中国留学深造过,因此,他对遥远的中国充满向往,希望双方在采矿业、建材业和医药制造方面开展合作。

在随后对利文斯敦部落的参访中,我们深感这里自然环境优美,矿冶资源丰富,但人们依然居住在茅草木屋,村里没有水泥和硬化路面,使用的生活用品大都为木制或草编,几乎看不到陶瓷或金属制品。由于卫生和用水条件差,位于世界第二大瀑布——维多利亚大瀑布和赞比西河湿地的部落中,埃博拉、疟疾等疾病肆虐,急需青蒿素制品等抗疟物资。当我们把铜川的青蒿素软膏等产品赠予酋长时,在他的眼中,这是来自古老东方大国不可多得的珍贵礼物,希望能合作办厂,让族人能远离疾病,改善生活,像坦赞铁路一样更好地造福非洲人民。

告别了部落酋长,我们从赞比西河大峡谷上的维多利亚大桥进入出访的最后一站——有“花树之城”美称的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

此时正值四季如春的哈拉雷“满城尽开蓝花楹”,巨大的蓝花楹和巴西蕨树竞相开放,遮天蔽日,整个城市都被染成一片梦幻的蓝紫色和细密的粉红色。春风拂过,遍地的落叶犹如铺满鲜花的花海。行走在大街小巷,让人仿佛穿行在花海连天的时空隧道。

受津巴布韦总统府的邀请,我们拜访了津巴布韦投资管理局局长思科曼齐·杜梅兹韦尼,主人热情地介绍了津巴布韦的投资政策,并对铜川在津巴布韦投资的国际建材产业园项目表示了欢迎和感谢。

在投资局相关人员陪同下,我们驱车前往位于郊区的铜川(津巴布韦)国际建材生产项目建设工地。非洲朋友指着沿途经过的火电厂、水泥厂和食品厂,兴奋地告诉我们,这些企业许多都是中国援建的中非合作项目和中资企业投资项目。其中,占地百余亩的津巴布韦铜川国际产业园项目总投资2.5亿元,建成后可生产建材瓷砖、生活陶瓷、电力陶瓷及建筑用砖,年产值将达亿元以上。目前,已完成投资证注册,土地交付,并已开始全面建设,预计两年内建成投产。

在津巴布韦投资局官员看来,正是铜川在建材和陶瓷产业上的技术和投资优势,结合津巴布韦良好的矿产资源和市场潜力,中津合作才能结出累累硕果。

当我们一行即将告别非洲,启程回国时,回想十一天来我们从西非尼日利亚克里斯河畔,到东非赞比西河大峡谷,从利文斯敦原始部落,到非洲“小巴黎”哈拉雷,从缇娜帕自贸区到铜川(津巴布韦)国际产业园,所到之处,所见所闻,辽阔的非洲大地,秀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业矿产资源,朴实的风俗文化,与落后的城乡基础设施,欠发达的生产生活水平以及近乎原始的居住与卫生条件,既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也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机遇。

作为铜川“药”“瓷”走出去的破冰使者,我们在非洲短暂的出访中,上到州长、局长等各级官员,下到部落酋长、随行人员,在非洲人眼中,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他们羡慕,中国的产品技术让他们向往,中国的支持援助让他们感动,与中国的共赢合作更让他们充满期待!

铜川是药王孙思邈故里和耀瓷发源地。拥有中医药、陶瓷、煤炭、建材及农业、旅游业等传统优势,转型发展中如能借助“一带一路”倡议,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建立“海外仓”“飞地园”,此次非洲之行播下的种子,在这片同样古老而苍茫的非洲大地上必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犹如那怒放的蓝花楹,开遍大地,泽被万邦……

当飞机轰鸣着飞离哈拉雷,从舷窗上再次回眸非洲古老而又苍茫的大地,我在想,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逐步影响和推动古老非洲的发展进程,中国的发展成就将会在这里重现,“出门一块布,吃饭就上树,发展靠援助”,不会再是这里贫穷与落后的写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