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踅面
同亚莉

前段时间,听说与辉同行的带货达人董宇辉带货澄城建奇踅面,我不由得想起早年自己吃的一碗踅面,还有想吃却没有吃到的另一碗踅面。
有一年暑假,在西安正上大学的我回老家,路过县城,转车间隙去了澄城卷烟厂,看望在那里上班的大哥和二姐。二姐下班后带我去了县城北关的一个踅面摊,也就是现在建奇踅面的前身,请我吃踅面。我记得她花了六毛钱,要了两碗踅面,她一碗,我一碗。那时,每个学期开学,父母亲给我100元,作为下个学期的全部费用。那时候上大学虽然没有学费,但有书本费,还要购置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等必需品,所以我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我们学校每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9.5元的饭票,我只有15.5元的助学金,还要拿出5元钱来交给生活委员,补充到下个月的生活费中。因此,我一直在学生食堂吃饭,一般吃的也都是最便宜的饭菜。直到我二姐请我吃踅面时,我还从没有离开过食堂一步。看见同学吃方便面,也觉得是一种美食,可想而知,那时我肚子里的油水含量有多小。因此,我觉得那碗踅面是我吃过的最好最香的面食。
过了一段时间,我母亲要到县城赶集,让我和她一起去,我就骑着二八自行车,带她到了县城,我们东转转西逛逛,很快就到了中午,肚子也饿了。我想起了前不久二姐请我吃的那个踅面,是那样的香,于是骑自行车直接把母亲带到了踅面摊上,说一人吃碗踅面吧,母亲没有说不行,只是说:“要一碗吧。”我说要两碗。说话间摊主很快就下好了一碗踅面,并麻利地加好了大油韭菜叶和料水,端到了我们面前。我看着小桌上放着的一碗踅面,说再要一碗,母亲却不同意,说她不吃。我说,你不吃我还吃什么呀,三毛钱,一人一碗吧,母亲还是坚持说她不吃,让我赶紧趁热吃。看着眼前冒着热气,香喷喷的一碗踅面,我真想一口气吃下去,可是,看着坐在旁边马扎上的母亲,若无其事地看着我,我突然十分生气,直接站了起来,迅速离开了踅面摊,走向了远处。母亲喊着我的名字,紧跟着我跑了过来,说你这娃,要了却不吃,人家卖踅面的会生气骂人的。骂就骂吧,回吧,我不吃了。母亲坚持让我过去吃了那碗踅面,我却死活不去。僵持了一会儿,母亲拿出她随身带的小包,里面装着两个馍,还有用玻璃瓶装的一瓶水。原来,她压根就没有打算在街上吃饭。我当时气愤至极,想她到底去县城是干什么去的,难道真是到处看看,一通闲逛吗?还是给人炫耀,她有个上大学的闺女回来了?当时,我们俩气呼呼地谁也不说话,直接回了家。
到家后,她把这事说给父亲,父亲说怪她,一人吃一碗不就好了。母亲听后大怒,埋怨父亲说:“你挣了那么多钱吗?”父亲低头不语。那场景,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过了很多年,不知为了什么事,母亲又想起了那碗谁也没吃的踅面,说我啥都好,就是脾气暴烈。我想也是,我那时年轻气盛,见识短浅。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会选择从老板那里再要一只碗,把一碗踅面分成两份,和母亲各吃半份,这样,既省了钱,两人又吃了踅面,何乐而不为呢?看来,岁月不光是把杀猪刀,专门催人变老,岁月也是一个锦囊,让人变得更加智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同亚莉
前段时间,听说与辉同行的带货达人董宇辉带货澄城建奇踅面,我不由得想起早年自己吃的一碗踅面,还有想吃却没有吃到的另一碗踅面。
有一年暑假,在西安正上大学的我回老家,路过县城,转车间隙去了澄城卷烟厂,看望在那里上班的大哥和二姐。二姐下班后带我去了县城北关的一个踅面摊,也就是现在建奇踅面的前身,请我吃踅面。我记得她花了六毛钱,要了两碗踅面,她一碗,我一碗。那时,每个学期开学,父母亲给我100元,作为下个学期的全部费用。那时候上大学虽然没有学费,但有书本费,还要购置牙膏、牙刷、毛巾、本子等必需品,所以我经济上一直比较拮据。我们学校每月给每个学生发放19.5元的饭票,我只有15.5元的助学金,还要拿出5元钱来交给生活委员,补充到下个月的生活费中。因此,我一直在学生食堂吃饭,一般吃的也都是最便宜的饭菜。直到我二姐请我吃踅面时,我还从没有离开过食堂一步。看见同学吃方便面,也觉得是一种美食,可想而知,那时我肚子里的油水含量有多小。因此,我觉得那碗踅面是我吃过的最好最香的面食。
过了一段时间,我母亲要到县城赶集,让我和她一起去,我就骑着二八自行车,带她到了县城,我们东转转西逛逛,很快就到了中午,肚子也饿了。我想起了前不久二姐请我吃的那个踅面,是那样的香,于是骑自行车直接把母亲带到了踅面摊上,说一人吃碗踅面吧,母亲没有说不行,只是说:“要一碗吧。”我说要两碗。说话间摊主很快就下好了一碗踅面,并麻利地加好了大油韭菜叶和料水,端到了我们面前。我看着小桌上放着的一碗踅面,说再要一碗,母亲却不同意,说她不吃。我说,你不吃我还吃什么呀,三毛钱,一人一碗吧,母亲还是坚持说她不吃,让我赶紧趁热吃。看着眼前冒着热气,香喷喷的一碗踅面,我真想一口气吃下去,可是,看着坐在旁边马扎上的母亲,若无其事地看着我,我突然十分生气,直接站了起来,迅速离开了踅面摊,走向了远处。母亲喊着我的名字,紧跟着我跑了过来,说你这娃,要了却不吃,人家卖踅面的会生气骂人的。骂就骂吧,回吧,我不吃了。母亲坚持让我过去吃了那碗踅面,我却死活不去。僵持了一会儿,母亲拿出她随身带的小包,里面装着两个馍,还有用玻璃瓶装的一瓶水。原来,她压根就没有打算在街上吃饭。我当时气愤至极,想她到底去县城是干什么去的,难道真是到处看看,一通闲逛吗?还是给人炫耀,她有个上大学的闺女回来了?当时,我们俩气呼呼地谁也不说话,直接回了家。
到家后,她把这事说给父亲,父亲说怪她,一人吃一碗不就好了。母亲听后大怒,埋怨父亲说:“你挣了那么多钱吗?”父亲低头不语。那场景,今天想起来还历历在目。
过了很多年,不知为了什么事,母亲又想起了那碗谁也没吃的踅面,说我啥都好,就是脾气暴烈。我想也是,我那时年轻气盛,见识短浅。如果放到现在,我可能会选择从老板那里再要一只碗,把一碗踅面分成两份,和母亲各吃半份,这样,既省了钱,两人又吃了踅面,何乐而不为呢?看来,岁月不光是把杀猪刀,专门催人变老,岁月也是一个锦囊,让人变得更加智慧。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