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鹮:鸟中大熊猫
白忠德
“鸟中大熊猫”“东方瑰宝”,这两顶光鲜的帽子戴在朱鹮头上,可谓般配极了。它们虽是中、日、韩区域性居民,但与熊猫这个全球公民相比,似乎也不落伍,上了国庆70周年的彩车,当了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四宝”的领队,其命运也与大熊猫一样坎坷。
朱鹮属鹳形目鹮科,诞生于始新世,有6000万年历史,绝对是古老鸟仙了。它们的居住范围很广,除南极洲,各大洲都有其飘逸飞翔的身影。种类多达26种。
朱鹮不好热闹,不扎堆,时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白天独自或成小群散步、觅食、休憩,静静地干自己的事儿,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它们瞌睡少,睡觉时不忘理毛亲昵,自己理毛,还互相理。一只走近另一只,以喙碰击,发出低鸣,后者迅速呼应。若是一方抬头仰喙,另一方必以喙碰触其颌、头部羽毛。稍后,理毛者变成了享受者。
它们性格温顺,神情优雅,体态端庄,行事磊落。与喜鹊搭伴做了“吉祥之鸟”,受到东亚人民的崇敬和礼赞,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朱鹭不吞鲤。”朱鹭,即为朱鹮。此乃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禽经》所载,可见古人早早地认识了朱鹮。
这个被民间称为“红鹤”的鸟儿,一袭嫩白,点染几点丹朱,柔若无骨,清丽曼妙,生就仙风神韵。头顶一抹丹红,两颊、腿、爪朱红色;喙细长而末端下弯,黑褐色,尖头竟为红色;翅膀像是白面红里的被子,翅上羽毛红色,翅下粉红色;腿红得惹眼,细细长长的,像个竹棍棍。它们优雅地散步,优雅地飞翔,优雅地聊天,优雅地休憩。它们的一切,都是优雅的。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为爱情打斗,搞得乌烟瘴气,你死我活的。朱鹮的做派就文明多了,恋爱阶段都可自由选择,结婚之后才彼此守约,终生相伴。
和天鹅一样,朱鹮也是爱情专注的典型,婚姻家庭稳定,恪守一夫一妻制“家规”,堪称动物王国里的模范夫妻。一方要是夭亡,另一方则坚守贞操,直到生命终结。
洋县姚家沟繁殖多年的一对朱鹮配偶生出悲剧来。妻子惨死在偷猎者的枪口之下,丈夫顿时觉得天塌了、地陷了,整日烦躁不安,郁郁寡欢,饮食不思。这年冬天雪多,把大地盖了个严严实实,鸟儿们都躲起来了,只有它孤独地矗立在一棵青冈树桠上,任凭狂风刮乱羽毛,雪花覆盖身子。萧萧寒风裹着声声“啊——啊——”,分外凄惨悲凉,一刀一刀割着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心。
大熊猫爸爸很不负责,只晓得自己享乐,从不管宝宝的事。在这方面,朱鹮爸爸是绝对的模范,自觉与妻子一起承担起孵卵、育幼的重任,可谓勤劳勇敢的好丈夫,尽职尽责的好父亲。
朱鹮夫妻从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要经历大约4个月,一般从2月初至6月底才能完成全部繁殖过程。朱鹮每窝产卵2至5枚,通常为3枚,卵为卵圆形,蓝灰色缀着褐色。自然孵化期28至30天,人工饲养孵化期25天。朱鹮护幼,对幼仔宠爱有加,极尽作为父母的职责。育幼期间,一方外出捕食,一方留在窝里悉心照顾幼鸟。这样的事,夫妻俩轮流做,既享受了天伦,也都不显得疲累。
雏鸟刚孵出时,上体被有淡灰色绒羽,下体被有白色绒羽,脚为橙红色。朱鹮爸爸照看宝宝,妈妈就飞出去寻觅食物,返回后轻轻地落在巢边树枝上,把长长的弯喙伸向巢中,宝宝们尽力将头朝上举,张开小嘴巴,接受父母嘴里的食物。之后开始换岗,朱鹮妈妈卧在巢中护卫宝宝,爸爸飞出去猎取食物。经过45至50天的喂养,朱鹮宝宝就能离巢飞行,60天后便跟随爸爸妈妈自由飞翔。这时仍然离不开呵护,要与父母一起在巢区附近活动觅食。
大自然是残酷的,只接纳那些健康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生命。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朱鹮领悟得太深了:爱孩子,绝不娇惯。宝宝们会通过“打架”的方式,从爸爸妈妈那里多分得一杯羹。获胜的宝宝身子强壮,更能承受未来挑战。鸟爸鸟妈只在乎赢家,并不在意“打架”过程。这与人类相似,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朱鹮专家刘荫增教授的确证。当年他们把姚家沟这7只朱鹮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内中有3只幼鸟,得到刘荫增他们的精心呵护,两只长大成活,跟随父母离巢起飞。而最小的那只,发育缓慢,瘦弱得很,常遭到哥哥、姐姐的欺负,差点丧了命。某天深夜,刘荫增还在巢树下录音,忽然听到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打着手电找了很久,也没有找见。第二天清晨再去,还是没有寻着。后来村里一个小孩跑来,说他家屋后有只小鸟。刘荫增教授赶去一看,正是那只小朱鹮。原来父母为了照顾好身子强壮的两个子女,忍痛将它遗弃。幼鸟已是奄奄一息,眼睛无力地忽闪,身子微微地晃动,生命之灯即将熄灭。刘荫增心痛极了,决定救救这个小可怜,给它取名“华华”。把它抱回房间,把捉来的田螺、虫子、小鱼用剪刀剪碎了喂养它。过了几天,华华终于缓过劲来,饭量大了,有了精神。
后来,刘荫增教授还是觉得巢穴才是华华的家,就搭上梯子,把它送回巢里。谁知父母很冷漠,对它不理不睬,不一会儿又被哥哥姐姐挤得掉了下来。刘荫增教授只好心疼地捡回华华,自己养着,几个人天天守着,像照顾自家得病的孩子。经过精心抚育,华华度过了生命里最艰难的时期,身子骨渐渐结实健壮起来。后来,华华被送往北京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成了国内人工饲养的第一只朱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白忠德
“鸟中大熊猫”“东方瑰宝”,这两顶光鲜的帽子戴在朱鹮头上,可谓般配极了。它们虽是中、日、韩区域性居民,但与熊猫这个全球公民相比,似乎也不落伍,上了国庆70周年的彩车,当了第十四届全运会“吉祥四宝”的领队,其命运也与大熊猫一样坎坷。
朱鹮属鹳形目鹮科,诞生于始新世,有6000万年历史,绝对是古老鸟仙了。它们的居住范围很广,除南极洲,各大洲都有其飘逸飞翔的身影。种类多达26种。
朱鹮不好热闹,不扎堆,时常单独或成对或呈小群活动,极少与别的鸟合群。白天独自或成小群散步、觅食、休憩,静静地干自己的事儿,一副自得其乐的模样。它们瞌睡少,睡觉时不忘理毛亲昵,自己理毛,还互相理。一只走近另一只,以喙碰击,发出低鸣,后者迅速呼应。若是一方抬头仰喙,另一方必以喙碰触其颌、头部羽毛。稍后,理毛者变成了享受者。
它们性格温顺,神情优雅,体态端庄,行事磊落。与喜鹊搭伴做了“吉祥之鸟”,受到东亚人民的崇敬和礼赞,曾广泛分布于东亚各地。“朱鹭不吞鲤。”朱鹭,即为朱鹮。此乃成书于春秋时期的《禽经》所载,可见古人早早地认识了朱鹮。
这个被民间称为“红鹤”的鸟儿,一袭嫩白,点染几点丹朱,柔若无骨,清丽曼妙,生就仙风神韵。头顶一抹丹红,两颊、腿、爪朱红色;喙细长而末端下弯,黑褐色,尖头竟为红色;翅膀像是白面红里的被子,翅上羽毛红色,翅下粉红色;腿红得惹眼,细细长长的,像个竹棍棍。它们优雅地散步,优雅地飞翔,优雅地聊天,优雅地休憩。它们的一切,都是优雅的。
大熊猫、金丝猴、羚牛为爱情打斗,搞得乌烟瘴气,你死我活的。朱鹮的做派就文明多了,恋爱阶段都可自由选择,结婚之后才彼此守约,终生相伴。
和天鹅一样,朱鹮也是爱情专注的典型,婚姻家庭稳定,恪守一夫一妻制“家规”,堪称动物王国里的模范夫妻。一方要是夭亡,另一方则坚守贞操,直到生命终结。
洋县姚家沟繁殖多年的一对朱鹮配偶生出悲剧来。妻子惨死在偷猎者的枪口之下,丈夫顿时觉得天塌了、地陷了,整日烦躁不安,郁郁寡欢,饮食不思。这年冬天雪多,把大地盖了个严严实实,鸟儿们都躲起来了,只有它孤独地矗立在一棵青冈树桠上,任凭狂风刮乱羽毛,雪花覆盖身子。萧萧寒风裹着声声“啊——啊——”,分外凄惨悲凉,一刀一刀割着保护站工作人员的心。
大熊猫爸爸很不负责,只晓得自己享乐,从不管宝宝的事。在这方面,朱鹮爸爸是绝对的模范,自觉与妻子一起承担起孵卵、育幼的重任,可谓勤劳勇敢的好丈夫,尽职尽责的好父亲。
朱鹮夫妻从安家落户、生儿育女,要经历大约4个月,一般从2月初至6月底才能完成全部繁殖过程。朱鹮每窝产卵2至5枚,通常为3枚,卵为卵圆形,蓝灰色缀着褐色。自然孵化期28至30天,人工饲养孵化期25天。朱鹮护幼,对幼仔宠爱有加,极尽作为父母的职责。育幼期间,一方外出捕食,一方留在窝里悉心照顾幼鸟。这样的事,夫妻俩轮流做,既享受了天伦,也都不显得疲累。
雏鸟刚孵出时,上体被有淡灰色绒羽,下体被有白色绒羽,脚为橙红色。朱鹮爸爸照看宝宝,妈妈就飞出去寻觅食物,返回后轻轻地落在巢边树枝上,把长长的弯喙伸向巢中,宝宝们尽力将头朝上举,张开小嘴巴,接受父母嘴里的食物。之后开始换岗,朱鹮妈妈卧在巢中护卫宝宝,爸爸飞出去猎取食物。经过45至50天的喂养,朱鹮宝宝就能离巢飞行,60天后便跟随爸爸妈妈自由飞翔。这时仍然离不开呵护,要与父母一起在巢区附近活动觅食。
大自然是残酷的,只接纳那些健康的、适应性和竞争力强的生命。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朱鹮领悟得太深了:爱孩子,绝不娇惯。宝宝们会通过“打架”的方式,从爸爸妈妈那里多分得一杯羹。获胜的宝宝身子强壮,更能承受未来挑战。鸟爸鸟妈只在乎赢家,并不在意“打架”过程。这与人类相似,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嘛。
这个说法也得到了朱鹮专家刘荫增教授的确证。当年他们把姚家沟这7只朱鹮命名为“秦岭一号朱鹮群体”。内中有3只幼鸟,得到刘荫增他们的精心呵护,两只长大成活,跟随父母离巢起飞。而最小的那只,发育缓慢,瘦弱得很,常遭到哥哥、姐姐的欺负,差点丧了命。某天深夜,刘荫增还在巢树下录音,忽然听到有什么东西掉了下来,打着手电找了很久,也没有找见。第二天清晨再去,还是没有寻着。后来村里一个小孩跑来,说他家屋后有只小鸟。刘荫增教授赶去一看,正是那只小朱鹮。原来父母为了照顾好身子强壮的两个子女,忍痛将它遗弃。幼鸟已是奄奄一息,眼睛无力地忽闪,身子微微地晃动,生命之灯即将熄灭。刘荫增心痛极了,决定救救这个小可怜,给它取名“华华”。把它抱回房间,把捉来的田螺、虫子、小鱼用剪刀剪碎了喂养它。过了几天,华华终于缓过劲来,饭量大了,有了精神。
后来,刘荫增教授还是觉得巢穴才是华华的家,就搭上梯子,把它送回巢里。谁知父母很冷漠,对它不理不睬,不一会儿又被哥哥姐姐挤得掉了下来。刘荫增教授只好心疼地捡回华华,自己养着,几个人天天守着,像照顾自家得病的孩子。经过精心抚育,华华度过了生命里最艰难的时期,身子骨渐渐结实健壮起来。后来,华华被送往北京动物园进行人工饲养,成了国内人工饲养的第一只朱鹮。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