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17期:第04版 憩心亭

盘锦红海滩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吴树民

像一群群低矮的红娃娃,臂膀挽着臂膀,嬉戏着、喧闹着、呼喊着,从脚下簇拥着扑向苍茫大海!这就是被《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中国最美六大沼泽湿地”的辽宁盘锦红海滩,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世界红色海岸线”的红海滩。

虽然老天不赏脸,迎接我们的是时下时停的蒙蒙细雨,然而沿着弯弯曲曲的临海公路,朝海滩望去,河流切割的不成形状的大小地块上,那夺目的枣红色仍让人心灵震撼,眼前一亮……站在辽河入海口的盘锦红海滩风景廊道,举目四望,一边是一片连一片的金灿灿的稻田,一边是一块连一块的红彤彤的海滩。

红海滩出现在哪个世纪?出现在哪年哪月?至今无法准确考证。有人说,有了地球、有了海的时候,就有了这一望无际的红海滩。它是大自然孕育的一道奇观,赐予的一片绚丽美景,展现的一场视觉盛宴。它也不是你什么时候想去看就能看得到的,它的珍贵之处就在于每年只红一次,只有晚秋初冬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犹如昙花一现!

红海滩尽管每年只红一次,却美得难以言表,美得令人窒息。

观赏多次的游人说,假如你遇上一个好日子,艳阳高照,海波不兴,水碧天蓝,浪静沙白,你再遥望红海滩,简直像大海边燃起的一片炽烈的火苗,铺就的巨大红色地毯。碧蓝的天空,泛银的大海,火红的滩涂,啼鸣的飞鸟,交相辉映,任是谁,也会目瞪口呆,浮想联翩。若更有幸,巧遇晴空万里,夕阳衔山,苍茫绚丽的火烧云和铺天盖地的红海滩在天际处携手结合,幻象千层,霞光万道,恍若又将我们拉回到盘古开天辟地前的远古世界……

老天似知人意,突然浓云散开,阳光洒在火红的海滩和金黄的稻田,色彩绚丽。我们和所有游人一样,急忙端起相机,对准眼前的宏图壮景,连连按动快门。

这把海滩涂染得火红的,是一种野草,名为碱蓬草。红海滩就是由大片大片的碱蓬草形成的海滩湿地。碱蓬草生命力极强,无需撒种,无需耕耘,一簇簇,一蓬蓬,年复一年,在盐碱卤渍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在光阴的流逝中,酿造出一片片火红的生命光焰。在盘锦这片经过盐碱长期浸泡的海滩上,碱蓬草一岁一枯荣,从春到秋、年复一年地呈现出这样一幅奇妙的画卷。春天,一棵棵纤柔的碱蓬草长出地面,而后在夏季渐渐变得嫩红,或半绿半红。每年9月10月份,这一片片的碱蓬草由绿逐渐变成枣红,如硕大的毡毯铺展在延绵百余华里的海滩上,似乎要与蓝色的大海一决高下。当冬季来临,那片狂野的红色海洋便渐渐消失在了白茫茫的天地里,默默蛰伏着,等待第二年的春天,萌芽、生长、盛开!

如果想置身红海滩之中,你可以信步九曲廊桥。廊桥长达680米,由519根木桩支撑,自岸边蜿蜒伸入海中。从狭长的廊桥栈道欣赏两边的红海滩,天地广阔,海天分明,红海滩的美景尽收眼底,让人有一种明星在走红地毯的感觉。你还可以乘着小舟顺着蜿蜒的河道穿行,眼看红海滩,耳听鸟雀鸣,尽情领略大自然的秀美与宁静,感受返璞归真的舒适和惬意。在回廊深处,有一座座度假用的小木屋,隐藏在芦花飞飘的迷人芦苇荡中,让人如痴如梦,让人顾盼流连。如果你想美景与美食两不误,深秋时节,正是盘锦蟹肥之时,你尽可以到当地渔家,大饱口福!

更神奇的是,盘锦红海滩始终追随着海浪的踪迹。滩涂以每年50米的速度向大海里延伸,红海滩也就紧跟伸展的滩涂,一步一步走向碧蓝的大海……

在三年困难时期,盘锦红海滩的碱蓬草曾与粮食掺和一起食用,拯救过多少男女老少的生命。

红海滩再美,也只是让人赏心悦目。碱蓬草能在这盐碱滩里生长,难道其他植物就无法在盐碱滩扎根、伸枝、生长吗?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如果能够在中国这15亿亩盐碱地里种植粮食,用海水灌溉,生长、成熟、收割,那会意味着什么?那将是一幅多么令人神往的宏图壮景啊!

我以为这是自己的一时幻想,痴人说梦。谁知一看新闻,天哪,在湛江的农田中摸爬滚打了30年的陈日胜,已经将这个梦想变成了现实。自从培育出能在海水或盐碱条件中生长的海水稻之后,陈日胜已被称为“海稻之父”“海稻的缔造者”。有媒体甚至称其是“一个种植界的哥德巴赫猜想”,有望解决全人类的吃饭问题。就连著名水稻种植专家袁隆平生前也称他为“国内最早发现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的专家之一”。

“海水稻”,这真是老天馈赠给人类的一份神秘而又珍贵的礼物!

30年前,陈日胜在芦苇丛生的苍莽海滩发现了一株特殊植物野生海水稻,按照老师的教导,细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中结出的522粒种子,让它繁衍子孙后代,在海边开始了艰难的育种工作……

在北京富程集团的支持下,陈日胜得以大展身手。他不仅使海水稻亩产从最初的100斤增至300斤,2012年,又将遂溪产的海水稻送到北京营养源研究所检测,数据显示其64%的营养素高于普通精白米,富含膳食纤维、微量元素和氨基酸。再加上它没有施过肥,是纯天然的绿色产品,食用对人体健康更有利。

2013年4月起,陈日胜与40多人的博士硕士团队合作,把发源于广东的海水稻,让其到东北三省沿海的盐碱地里都能正常生长;地处内陆的黑龙江有多种盐碱地,pH值高达9.3,种树都不能成活,但种海水稻却成活了。

假如中国的15亿亩盐碱地,都能长出海水稻,以目前产量亩产300斤计,每年收成达4500亿斤,足以养活2亿人。那将是中国为人类做出多大的贡献啊!

有趣的是,2013年10月10日,在湖南超级稻高产攻关基地,袁隆平的团队杂交水稻再创世界纪录:平均亩产达1026.7公斤。奇巧的是,袁隆平与陈日胜都毕业于农校,他们的突破都源于野生稻的发现。

2014年,袁隆平曾提出,超级杂交水稻未来走“超模”路线,高度达到1.8米到2米。而种在湛江的海水稻,株高已达到1.8米到2.3米——如此独特的“身高基因”,或有助于实现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水稻像高粱一样高,稻穗像扫帚,人坐稻谷下乘凉。而今已经实现。

袁隆平虽然离我们远去了,但是他的团队和陈日胜的团队依然在不同“战场”奋力拼搏:一个淡水地,一个盐碱地,为国家开发出两个大粮仓,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两尊保护神。

回望红海滩,我希望辽宁盘锦这片茂盛的碱蓬草青春永驻,我更期盼沿海和内陆更多的盐碱滩生长出颗粒饱满、身姿摇曳的海水稻,最终变成一座座稻花飘香的大粮仓!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