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24期:第02版 读书

《石莲花下文存——鲁迅与贾平凹》序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王新民

鲁迅先生热衷于书刊的编辑和出版工作。他一共编辑出版了十多种丛书,二十多种刊物,并参与了数种报纸的编辑工作。同时注意翻译域外有意味的艺术著作,把新的思想和艺术品介绍给国人。

同样,贾平凹先后编辑众多图书期刊,他主编的《美文》(上下月刊)《延河》(上下月刊)等在全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贾平凹与鲁迅不仅在读书和编辑上有相似之处,在文学创作上也一脉相承。正如冯望岳教授在本书中分析的那样:鲁迅先生的《呐喊》《彷徨》中,主要描写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时期,以“浙东世界”的狼子村、鲁镇、未庄、平桥村、咸亨酒店、华氏茶馆和北京的会馆、学校、衙门、市井家庭为舞台,表现阿Q、闰土、祥林嫂、单四嫂、爱姑、吴妈、柳妈、王九妈、孔乙己、方玄绰、吕纬甫、魏连殳、夏瑜、涓生、喜旺、阿发们的生活和情绪,写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画出愚弱、沉默的“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来”。

贾平凹近半世纪小说以改革开放大时代为背景,以“陕南世界”中州城、州河、两岔镇、高老庄、清风街、大风堂药铺和古都西安、关中泾渭两岸为舞台,表现王才、禾禾、金狗、阿吉、郭财、霸槽、高兴、小水、白雪、萤(带灯)、蝴蝶、韩玄子、成义、韩文举、夏天义、夏天智、老老爷、胡方、庄之蝶、高子路、高子明、夏风、西夏及海若女士们的生活和情绪,为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大时代写史、立传与录像“存照”。

鲁迅与贾平凹无论乡土、城乡交叉、妇、青、知题材,无不致心力于“立人”——“人的改革”,立足当下、执着现实、直面人生、焦虑和叩问时代话题,自觉而热情地为历史服务、为人民代言、为时代立传、为民族铸魂!

贾平凹与鲁迅在神态上,尤其在大冷大热上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即冷峻。这与鲁迅、贾平凹年轻时经历家庭、婚姻等变故,后来历经批判、诽谤有关。过去出于政治的需要,从战士的角度塑造鲁迅的形象就是“横眉冷对千夫指”,但忽视了鲁迅的另一面,即“俯首甘为孺子牛”。

同样,贾平凹由于历经坎坷,面相严肃,公开场合不苟言笑,加之他为人低调,所以外界多以为贾平凹名气大架子大,不易接近。连西安美院的雕塑家陈云岗给贾平凹塑像也是一脸的严峻,极似鲁迅以往的形象。

但事实上贾平凹为人重情,待人热情,自以为“我不是个激情外露的人,也不是严格的现实主义者,自小在雄秦楚秀的地理环境、文化环境中长大,又受着家庭儒家的教育,我更多的耽溺于幻想之中”但他做人心态好,乐于助人,并将这作为身心康健的主要原因。

“不冷不热,五谷不结。”这是哲人说的,也是贾平凹的爷爷说的。冬季出生的贾平凹不怕冷,也耐得住热。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严冬或酷暑完成的。他怀着一颗赤子之心,经受住一次又一次的大冷大热,像刚出炉的铁块冷淬成钢一样,在冷热交加中酝酿创作出一部又一部精品力作,为丰富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以上是我多年研读鲁迅和贾平凹作品的一点粗浅认识,抛砖引玉,旨在推介冯望岳教授的《石莲花下文存——鲁迅与贾平凹》,该书对鲁迅和贾平凹的作品以及二者之间血脉关系有深入系统的研究,冯望岳教授在书中对鲁迅《阿Q正传》和贾平凹《阿吉》的剖析就是例证,希望读者诸君不妨一读,以此加深对鲁迅和贾平凹及其作品的认识和理解,并以此窥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两座高峰的真面目,窥探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轨迹。是为序。(本报有删节)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