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24期:第03版 百味

我的漫画情结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朱金华

我与漫画,有着割舍不断的情缘。

结缘漫画,始于《讽刺与幽默》报纸。初入职场的我,对身边的人和事特别谨慎,生怕有啥闪失。怀揣对生活的热忱,不经意间邂逅这份独特报纸,便一发而不可收,订阅了大约二十年时间吧。它像一位神秘的引路人,带着犀利视角和诙谐笔触,闯入我单调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了解新闻通过听广播、休闲娱乐是看露天电影的乡村信用社里,最期待的时刻莫过于收到新一期的《讽刺与幽默》了,我迫不及待翻开报纸,在线条与文字交织的世界里探寻社会万象的缩影。从辛辣讽刺时政漫画到幽默诙谐生活小品,每一个作品都是一把神奇的钥匙,开启我对生活深度思考的大门,忙碌工作之余,成为心灵的慰藉,在欢笑与反思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力量。

《洋内障》画作简洁明快,一个戴墨镜的先生舍不得撕掉镜片上“西德进口”字样,斜吊着眼睛避开镜片看前面物什,一副“崇洋媚外”形象跃然纸上;一组画面,标题已记不清了,刻画的是一个医生拿着个小板塞在病人嘴里让张大点儿,医生扭头接电话,兴许电话那头声音小的缘故吧,医生说“大点儿”“大点儿”“再大点儿”,待接罢电话扭过头来看病人,病人的上嘴壳子已搭在了脑后……

看着报纸上那些精彩漫画,梦想的种子在我心底悄然发芽。无数个夜晚,当喧嚣渐渐沉寂,坐在书桌前,拿起画笔在纸上描绘现实中所见所悟。曾经参加一个会议,台下长条凳上稀稀落落坐了三五个人,主席台上挤了一大溜子人,正如事后我画的主席台坐在最边上的那位只有半拉屁股搁在凳子沿上。一次次构思,一次次修改,每幅漫画作品都倾注我的执着,鼓足勇气向报社投稿,等待的日子很煎熬,心中满是忐忑和期待。收到编辑的回信,迫不及待拆开信,先看到的是编辑老师的鼓励,诸如构思奇妙设想大胆,云云。末后是没被刊用的理由,冷冷一句:“人物没有漫起来”,把心淋得拔凉拔凉。

看来我不是作漫画这块儿料,这丝毫没有波及对漫画的热爱,常以仰视的目光敬畏漫画人。多年前,受朋友王阔之托,为身边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获得者张淑珍拍照片用作漫画之需,我欣然应诺,背起相机到茶艺文化街,为敬仰的张淑珍女士拍照。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一边与她交谈,一边寻找着最佳拍摄角度,从眼神、表情,到每一个细微动作,我用心观察着,透过镜头捕捉内心世界。那些温暖的瞬间,独特的气质,均融入到王阔先生那幅漫画创作中。

隔了好几年,还是受王阔先生所托,市漫画家协会要出版一本漫画作品集,收入集子里的人物得填一份《授权书》,我欣然应诺。癸卯年初冬,周末的阳光还没升起来,寒冷在周身弥漫,嘴里哈着热气,顶着呼啸寒风,举步迈向距家一街之隔的茶艺文化街,再度拜访有着丰硕研究成果、荣誉等身仍孜孜不倦探寻茶叶生长制作品质、心系茶农生产生活、心怀地方经济发展的高级农艺师张淑珍女士。说明来意后,她赶紧放下手头活儿,颤巍巍在《授权书》上签名。履行完手续,为表达谢意,更感念她为商南茶叶事业作出的贡献,从学生时代谈到就业分配,从茶叶栽培说到南茶北移,我深度采访了她。

当《走近张淑珍》一文在省报副刊发表时,这位受人尊敬的前辈已溘然长逝,未能目睹对她赞扬的只言片语。祈愿借王阔先生《三秦楷模张淑珍漫像》漫画之作,表达对张淑珍女士的崇高敬意。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