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24期:第03版 百味

读人这件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方晓蕾

人啊,有时真说不清道不明。几十年前,我上学那会儿,也是追星族,特喜欢胡慧中,觉得她清纯漂亮。某一天看一个综艺节目,听到她说到上厕所的事儿,我一下子就索然无味了,美女怎么能上厕所呢?还有件上学时的事儿,同宿舍的一哥们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追上了校花,某一天却分手了,问原因,曰:她也放屁。

这就是人,让我怎么说呢?

人类真是一种矛盾到让人想拍桌的生物。你说每天挤公交时,眼皮底下全是乌泱泱的后脑勺,写字楼茶水间里飘着的全是“昨晚孩子又哭了”和“哪家奶茶第二杯半价”的声音,按理说早该把这物种研究透了吧?但现实是,我们看老板的脸色比看天气预报还频繁,却永远猜不透他那句“这个方案再优化一下”,到底是重做,还是随便改改;刚刚还在跟闺蜜吐槽老公抠门到袜子补了三茬,转头她就能在朋友圈晒出老公送的惊喜钻——读人这事儿,简直比解高数题还费头脑,高数至少有标准答案。

父母谜案是最魔幻的。父母该是最熟悉的人吧!小时候总觉得我爸是超人,能一边干自己的事,一边精准预判我有没有偷看电视,现在发现他们也有很多无知的时候。他们在成为“爸爸”“妈妈”之前,也是会躲在被子里看小说,会为了一张电影票跟对象吵架的年轻人。从无所不能到熟悉的陌生,这种认知错位既荒诞又让人猝不及防。

朋友就更绝了。那个说话都不会大声,喝水都小口的张女士,却是天天晚上烂醉如泥的酒鬼;那个平日里西装革履的哥们儿,私下里能穿着恐龙睡衣蹲在沙发上啃鸡爪,还非要跟你讨论“奥特曼到底能不能打过哥斯拉”;那个平时说话细声细气、连踩死一只蚂蚁都要道歉的姑娘,能在剧本杀现场一秒切换成逻辑鬼才,把凶手盘得跪地求饶。

我们总以为自己是对方肚子里的“蛔虫”,结果人家肚子里怕不是住了个马戏团,每天变着法儿演杂技。最离谱的是,你以为你们是“塑料姐妹花”天天互怼,结果某天你失恋在路边哭成泪人,平时最毒舌的她突然掏出包纸巾,还笨拙地拍着你背说“那男的眼瞎,我早就想揍他了”——那一刻你才惊觉,人类的情感褶皱里,藏着比俄罗斯套娃还多层的温柔。

说到看人跑偏,我们对“大人物”的想象简直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总觉得科学家就该蓬头垢面泡在实验室,吃泡面都得用烧杯;艺术家必须披头散发,说话永远云里雾里,不然就不够“灵魂”。直到我看到某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在采访里说:“我每天下班必看脱口秀,不然脑子要生锈。”某知名画家在微博晒自己给猫穿花裙子的照片,才突然意识到:原来爱因斯坦也可能会为了超市打折鸡蛋排队,梵高可能也会抱怨“颜料又涨价了”。

这种认知偏差就像我们给名人套上了“人设皮影戏”,只看到屏幕上被灯光照亮的剪影,却忘了幕布后面他们也会抠脚、会为了抢最后一个停车位跟人斗智斗勇。本地有个知名企业家,风度翩翩,粉丝众多。我朋友就是其中一个,觉得他“不食人间烟火”。直到有次在火锅店偶遇,看见那位大佬穿着花衬衫,撸着袖子跟服务员说“毛肚多烫三秒就老了,得掐着表”——当场世界观崩塌,回来念叨了三天“原来大佬也会为了毛肚熟度较真”。你看,我们总把人往极端里想,要么封神,要么踩进泥里,却忘了再杰出的人,本质上也是“会饿会困会放屁”的碳基生物,非要把人家当成不喘气的神像,累的是自己,冤的是别人。

仔细琢磨才发现,我们看人时的姿势堪称扭曲。对亲近的人,我们举着显微镜找缺点,老妈多问两句就是“唠叨”,老公忘了纪念日就是“不爱了”,完全看不见他们偷偷把你爱吃的菜挪到你面前、在你加班时默默留下的那盏灯;对陌生人,我们又掏出望远镜贴脸上看:网红直播里的精致生活就是全部,明星红毯上的光鲜亮丽就是日常,却懒得想想镜头背后他们可能正在为房贷焦虑、为痘痘发愁。

这种“双标”闹的笑话可不少。我有次在公园看见个大爷蹲在花坛边,拿个小喷壶给野草浇水,旁边放着马扎和保温杯,觉得特治愈,拍了发朋友圈配文“岁月静好”;后来才知道那大爷是我们小区出了名的“暴躁老王”,前天还因为邻居晾衣服滴水跟人吵了半小时。你看,同一个人,换个视角就成了两种生物,人类的多面性比魔方还复杂,偏偏我们总爱用“非黑即白”的调色笔去涂画,最后把自己搞得像个色盲。

有次,我在路边看见个小孩,蹲在地上跟蚂蚁对话,一会儿给蚂蚁搬树叶当“雨伞”,一会儿又用树枝给它们“修马路”,那认真劲儿就像在跟邻居家小孩过家家。突然觉得,这才是读人的正确姿势——别把人当神供着,也别把人当草踩了,就蹲在平地上,看看他走路时会不会踢石子,看看他笑起来时眼角有没有皱纹,看看他在下雨天会不会给流浪猫撑伞。

读人难吗?难。毕竟谁也不是X光机,能看透别人心里那本九曲十八弯的账本。但或许可以试试把那些预设的标签撕了,把滤镜摘了,就像看路边的野草野花,不纠结它有没有名贵品种的血统,只看看它在风里摇晃的样子是不是自在,花瓣上的露珠是不是闪着光。你会发现,那个总板着脸的同事,其实包里藏着给女儿的棒棒糖;那个说话犀利的网友,可能刚给山区孩子捐了书包;就连每天跟你抢电梯的邻居,也许在你没看见的时候,帮你把门口的垃圾顺手下楼了。

人类这玩意儿,说到底就像盒永远开不完的盲盒,前一秒让你气得想摔盒子,后一秒又能掏出颗糖给你甜到心尖。别想着读完谁,毕竟连我们自己对着镜子,都时常会愣神:“这货今天怎么又干出这种傻事?”不如就带着点好奇,像看纪录片似的慢慢观察,偶尔被惊到,偶尔被暖到,反正这人间剧场永不落幕,咱们慢慢看,慢慢品——毕竟,读人这事儿,不就是活着最有意思的彩蛋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