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芯强链,打造半导体产业新高地
——访陕西电子芯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国伟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张国伟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陕西电子芯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业时代”)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正成为陕西半导体产业破局突围的关键支点。
8月5日,芯业时代总经理张国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的项目绝非简单的产能布局。它立足陕西电子信息集团60余年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淀,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正推动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升级。”
当前,我国高可靠集成电路自给率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瞄准这一产业痛点,芯业时代精准布局,规划建设月产5万片的8英寸晶圆产线。该产线从立项之初就聚焦高性能、高可靠功率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产品将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直击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缺口。
为打破半导体产业发展资源壁垒,芯业时代创新性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已汇聚一批一流合作伙伴,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深度合作,覆盖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不同细分领域。
芯业时代还与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终端用户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构建起政府资金、行业资本、终端用户三方协同的创新生态。“这种模式让产业链各环节深度绑定,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行业资本注入发展动能,终端用户则提前参与产品定义,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张国伟解释道。
面对半导体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芯业时代推出“技术骨干持股计划”等创新举措,组建起稳定且高素质的核心团队。“人才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张国伟说,目前,公司核心团队成员中拥有8年以上行业经验的占比超50%,硕博学历高层次人才占比达50%。
“这条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从规划之初就立足长远,它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新质生产力在半导体领域的具体实践。”张国伟表示,项目兼顾8英寸与12英寸生产线的长远布局,80%的设备可满足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生产要求,为陕西在功率器件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郝佳伟
张国伟
在全球半导体产业竞争日趋白热化的当下,陕西电子芯业时代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芯业时代”)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正成为陕西半导体产业破局突围的关键支点。
8月5日,芯业时代总经理张国伟在接受专访时表示:“在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我们的项目绝非简单的产能布局。它立足陕西电子信息集团60余年的电子信息产业积淀,通过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正推动功率半导体全产业链实现协同升级。”
当前,我国高可靠集成电路自给率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瞄准这一产业痛点,芯业时代精准布局,规划建设月产5万片的8英寸晶圆产线。该产线从立项之初就聚焦高性能、高可靠功率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的研发生产,产品将覆盖消费电子、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直击国内市场的巨大需求缺口。
为打破半导体产业发展资源壁垒,芯业时代创新性地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战略投资者,已汇聚一批一流合作伙伴,与多家上市公司达成深度合作,覆盖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不同细分领域。
芯业时代还与清华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顶尖科研院所及重点终端用户构建“产学研用”协同体系,构建起政府资金、行业资本、终端用户三方协同的创新生态。“这种模式让产业链各环节深度绑定,政府提供政策与资源支持,行业资本注入发展动能,终端用户则提前参与产品定义,实现了从技术研发到市场应用的无缝衔接。”张国伟解释道。
面对半导体行业激烈的人才竞争,芯业时代推出“技术骨干持股计划”等创新举措,组建起稳定且高素质的核心团队。“人才是半导体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我们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优势。”张国伟说,目前,公司核心团队成员中拥有8年以上行业经验的占比超50%,硕博学历高层次人才占比达50%。
“这条8英寸半导体芯片生产线从规划之初就立足长远,它不是简单的产能扩张,而是新质生产力在半导体领域的具体实践。”张国伟表示,项目兼顾8英寸与12英寸生产线的长远布局,80%的设备可满足第三代半导体芯片生产要求,为陕西在功率器件领域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支撑。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