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醒着昂首向前
——读余华杂文集《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
马晓炜

我是带着一点追星效应去买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拿到书时,封面让我震撼:一面是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繁华都市,一面是低矮脏乱、满目荆榛的贫民窟,一条裂缝横穿其中,差距就此具象化。取下塑封,仿佛撕开表面,漏出沉甸甸的真相,一股压抑感扑面而来。
未读这本书之前,我先入为主地以为故事内容应该就是描述差距并且给出答案的。读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余华老师的首部杂文集,全书共有39篇,内容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从自我经历到日常生活,“以犀利的目光洞察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笔戳穿生活的表象”。余华老师没有给出在巨大的差距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的答案,正如他书中所说“我们都是病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因为我是一个病人”。他写出了差距一直存在的事实,通过阅读,我的理解是,现实不能改变,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已知差距并正视差距,然后清醒地昂首向前,去热爱生活,去追逐梦想,如此足矣。
读完这本书,感觉进入了余华老师的日常生活中,去过他的童年、青年时代,与他一同阅读、创作、参加访谈、外出游学以及看比赛,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活生生、有温度的他。回到本书,我觉得题目《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不足以涵盖全书内容,但是又抓住了全书表达的核心,不提差距但是处处体现着差距,这就是高明之处。
余华老师说差距,举了两个鲜明又通俗的例子: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中学生男女关系的变化;北京小男孩和西北小女孩过“六一”时,想要的礼物。这两个例子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心理的不平衡和梦想的不平衡等方面说出,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不平衡的生活。“在中国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还有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只是从一个闹钟到四个闹钟的进步。”“少数中国人挣钱太容易,不知道钱是怎么挣来的;多数中国人挣钱太难,不知道怎么可以挣到钱。”
这是余华老师犀利文字下的真实感知,也是现实中最真实的呈现。余华老师想让我们知道并接受现实,但是正视差距,清醒地昂首向前,这是我从他的书中所感悟出的。当梦想失去平衡时,不用比较、无须焦虑,清醒地认识自己,大步昂首向前,去热爱、去追逐,一切总会变好。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马晓炜
我是带着一点追星效应去买的《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拿到书时,封面让我震撼:一面是高楼林立、灯火通明的繁华都市,一面是低矮脏乱、满目荆榛的贫民窟,一条裂缝横穿其中,差距就此具象化。取下塑封,仿佛撕开表面,漏出沉甸甸的真相,一股压抑感扑面而来。
未读这本书之前,我先入为主地以为故事内容应该就是描述差距并且给出答案的。读了之后才发现,这是余华老师的首部杂文集,全书共有39篇,内容从中国到世界,从文学到社会,从自我经历到日常生活,“以犀利的目光洞察时代病灶,以戏谑的文笔戳穿生活的表象”。余华老师没有给出在巨大的差距面前,我们应该怎么办的答案,正如他书中所说“我们都是病人,因为我们一直生活在两种极端里。与其说我是在讲故事,不如说我是在寻求治疗,因为我是一个病人”。他写出了差距一直存在的事实,通过阅读,我的理解是,现实不能改变,那就只能改变自己,也就是说我们已知差距并正视差距,然后清醒地昂首向前,去热爱生活,去追逐梦想,如此足矣。
读完这本书,感觉进入了余华老师的日常生活中,去过他的童年、青年时代,与他一同阅读、创作、参加访谈、外出游学以及看比赛,在这本书里我认识了活生生、有温度的他。回到本书,我觉得题目《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不足以涵盖全书内容,但是又抓住了全书表达的核心,不提差距但是处处体现着差距,这就是高明之处。
余华老师说差距,举了两个鲜明又通俗的例子:三十年前和三十年后,中学生男女关系的变化;北京小男孩和西北小女孩过“六一”时,想要的礼物。这两个例子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个人生活的不平衡、心理的不平衡和梦想的不平衡等方面说出,我们今天的生活就是不平衡的生活。“在中国三十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后,还有很多中国人的生活只是从一个闹钟到四个闹钟的进步。”“少数中国人挣钱太容易,不知道钱是怎么挣来的;多数中国人挣钱太难,不知道怎么可以挣到钱。”
这是余华老师犀利文字下的真实感知,也是现实中最真实的呈现。余华老师想让我们知道并接受现实,但是正视差距,清醒地昂首向前,这是我从他的书中所感悟出的。当梦想失去平衡时,不用比较、无须焦虑,清醒地认识自己,大步昂首向前,去热爱、去追逐,一切总会变好。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