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31期:第04版 憩心亭

葵海鎏金牛心峪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闫群

烈日灼烤大地,却在秦岭北麓的蓝田县小寨镇牛心峪村绘就了一幅田园画作——千亩油葵竞相绽放。金色花盘齐齐朝向苍穹,织成波澜壮阔的金色海洋。微风拂过,花浪翻涌,整片山谷仿佛流淌着熔金,与远方的黛色山峦、近处的青砖村落、蓝天白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震撼人心的田园诗画。

昨夜一场雨,空气湿润。我们沿着田埂前行,脚下泥土松软,时有蚯蚓钻出,又迅速隐去。田埂上杂草丛生,蒲公英的种子随风飘散。举目四望,每一株油葵都高举浑圆的花盘,鎏金般的花瓣密密匝匝。风自山坳穿行,花海便翻滚起连绵波浪,金色涟漪由近及远荡漾开去,直抵青黛山峦。空气中浮动着奇异的芬芳——油葵的清香与泥土蒸腾的湿润气息交织,沁人心脾。

这片壮丽的花海并非野生,而是人们顺应天时地利的杰作。近年来,小寨镇推行和美乡村连片建设,在牛心峪村、代桥村等地集中种植油葵。花田间蜿蜒着观景步道,游客散落其间:学美术的学生支起画架,凝神捕捉油葵的锋芒;老者挎着相机,镜头追寻花瓣上的露珠;孩童的笑声脆生生地响彻天空,他们追逐着翻飞的菜粉蝶,小小的身影在花茎间时隐时现。胆大的孩童踮起脚,想摸一摸花瓣,却被叶片上的绒毛刺得缩回手,引得周围人一阵笑。花海边缘点缀着木制指示牌与葵花造型的艺术装置,为野趣平添了几分巧思。

突然,耳畔传来一阵悠扬的小提琴声。循声望去,原来是一位身着白纱裙的女子正在油葵地里忘情地演奏。她如瀑的长发和白色衣袂随着音律翻飞,让观者如痴如醉。

我俯身端详一朵盛放的油葵:花瓣精密如锻打的金箔,环绕中心黝黑的花盘,青嫩的籽,宛如未启封的誓言。最令人心动的是油葵昂首的姿态,每一朵花都执拗地面向太阳,从破晓微曦到暮色苍茫。难怪古人称其为“朝阳花”,又赋予它“希望之花”的美名。蜜蜂在花盘上起落,钻进绒密的花蕊。这些小精灵的忙碌,揭示着油葵更深层的价值:花开是风景,花落是生计。待秋凉籽熟,饱满的籽将压榨成食用油,枯茎化作饲料或燃料——生命在奉献中延续,完成从审美到实用的闭环。

伫立花海中央,凝视那金色方阵,我心有所悟:

一曰“转”:幼葵花盘逐日转动,成熟后静立东方。恰似人生,少年时勇猛精进,及至中年,学会与自我和解,在静中生慧。

二曰“实”:牡丹空有倾城色,葵花结实满金盘。外在之美终会凋零,唯有用价值滋养世界的生命才能超越时间,正如榨油的葵花籽与酿蜜的花粉。

三曰“容”:千亩花田不拒细土,牛心峪接纳了都市人的乡愁。最深的治愈力,正源于对喧嚣与宁静的共同承受。

花径深处,遇见修剪旁逸枝叶的农人。一位肤色黝黑的老伯抹汗笑道:“以前种麦子和玉米,哪想过地能生‘金子’。现在村口停满了游客的车,我家婆姨做的神仙粉、荞面饸饹都供不应求哩!”他身后,白墙灰瓦的农舍挂起“田园小筑”“花田里”的民宿招牌。不觉已到正午,阳光火辣辣地照在身上,让人饥饿难耐。不远处地头路边有一排卖小吃的摊位,我们一行人急匆匆奔去。一人先来一碗浆水鱼鱼,连吃带喝就碗底朝天了,浑身舒坦多了。看着诱人的白面煎饼卷着碧绿的荠菜和线椒鸡蛋,我们每人又卷了一个煎饼。老板娘一边做煎饼,一边和我们侃侃而谈,言语质朴却充满希望:“网络真好,牛心峪成了‘网红打卡地’。村上有了人气,村民就有了信心。我们这儿真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宝地!”

日头西斜,登高俯瞰,花海陡然换了韵致。夕阳染红天际,金色葵花与天边红霞相接,壮丽非凡。风过处,花盘轻曳,如向太阳作最后的告别。金色镀上温润的橘红,花盘投下斜长影子。晚风渐凉,花秆摩挲,沙沙私语。奇妙的是,即便夕阳沉向山脊,满谷葵花仍固执地追随那抹余晖,仿佛逐光而舞的精灵。我此刻顿悟:油葵的向阳并非盲目崇拜,而是一种生存智慧——以谦卑承接天恩,将光芒转化为生长的力量。

暮色四合,我们来到花海附近的焦岱镇。恰逢集市日,街道上热闹非凡,刚出锅的葱油饼焦香扑鼻,大铁锅里的胡辣汤正咕嘟咕嘟地翻滚着,摊主麻利地切着焦岱烂牛肉。喧嚣中,几位背包客兴奋地展示手机里油葵花海的照片,衣襟上还沾着金色的花粉。这人间烟火与山野烂漫,竟在秦岭脚下浑然交融。

离开牛心峪时,最后一缕天光拂过山峦,油葵花海已隐入温柔的黛蓝。不远处一老人提锄巡行,身后跟着一蹦一跳的土狗。远山轮廓渐隐,晚风送来老人苍劲的秦腔小调。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