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轨铿锵,通往幸福坦途
宁黛艳
8月11日,西安东站建设现场施工正酣。这座总规模达13台27线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7月1日全面完成主体混凝土结构后,已进入更为关键的钢结构屋盖施工阶段。时光执笔、奋斗当“夏”,千余名建设者挥洒汗水,项目“施工图”正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西安东站的建设,是陕西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提档加速的铿锵足音,更是以基础设施“硬支撑”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区域经济联动,让“米字网”变成“黄金网”。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以及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架构的重要枢纽工程之一,西安东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的工期保障,将推动这座枢纽更快地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黄金网”,有力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长江中游、中原等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高效流动。
出行体验升级,让“大交通”回归“小确幸”。西安东站连接西十、西康、西延三条高铁,预计年发送旅客量3650万人次。庞大的“钢铁筋骨”之下,藏着对每位旅客“小确幸”的细腻关照。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等交通运输方式于一身,这样立体化的交通系统将压缩旅客的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先进的智能化服务设施,致力于提供从购票、进站、候车到换乘全流程的便捷、舒适体验。
城市功能拓展,让“强枢纽”化作“生长轴”。西安东站的意义不止于交通枢纽本身,它是驱动城市发展、优化城市格局的活力生长轴。聚力建设高铁东城片区,是西安市灞桥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强化“智慧+”核心产业,做好产业导入前期谋划和高铁沿线项目招引,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西安东部加速成型。
钢轨延伸的方向,是发展的方向,更是幸福的指向。我们期待着,明年6月西安东站建成投用后,当首列列车驶入这座现代化枢纽,带来的不仅是更快的速度,更是区域协同的新可能、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民生幸福的新体验。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宁黛艳
8月11日,西安东站建设现场施工正酣。这座总规模达13台27线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在7月1日全面完成主体混凝土结构后,已进入更为关键的钢结构屋盖施工阶段。时光执笔、奋斗当“夏”,千余名建设者挥洒汗水,项目“施工图”正一步步变成“实景图”。
交通是兴国之要、强国之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西安东站的建设,是陕西推动交通强国建设战略提档加速的铿锵足音,更是以基础设施“硬支撑”激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生动实践。
区域经济联动,让“米字网”变成“黄金网”。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节点以及陕西“米”字形高铁网架构的重要枢纽工程之一,西安东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效的工期保障,将推动这座枢纽更快地融入全国高铁网络,编织一张覆盖更广、效率更高的“黄金网”,有力促进关中平原城市群与成渝、长江中游、中原等城市群的深度融合,加速人才、资本、技术等要素在更广阔的空间内高效流动。
出行体验升级,让“大交通”回归“小确幸”。西安东站连接西十、西康、西延三条高铁,预计年发送旅客量3650万人次。庞大的“钢铁筋骨”之下,藏着对每位旅客“小确幸”的细腻关照。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等交通运输方式于一身,这样立体化的交通系统将压缩旅客的换乘时间和步行距离。先进的智能化服务设施,致力于提供从购票、进站、候车到换乘全流程的便捷、舒适体验。
城市功能拓展,让“强枢纽”化作“生长轴”。西安东站的意义不止于交通枢纽本身,它是驱动城市发展、优化城市格局的活力生长轴。聚力建设高铁东城片区,是西安市灞桥区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强化“智慧+”核心产业,做好产业导入前期谋划和高铁沿线项目招引,一个新的增长极正在西安东部加速成型。
钢轨延伸的方向,是发展的方向,更是幸福的指向。我们期待着,明年6月西安东站建成投用后,当首列列车驶入这座现代化枢纽,带来的不仅是更快的速度,更是区域协同的新可能、城市发展的新空间、民生幸福的新体验。在这片古老而又年轻的土地上,“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正在加快实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