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哥王均峰:热心在路上热爱在心中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记者日前见到西安海纳运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王均峰时,他刚跑完早高峰。
乘客落下的儿童车,他开车20公里送回;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免费送到目的地。“看到了就不能不帮。”这句话,他说得实在。
在当出租车司机的十四年中,王均峰口中“顺手的事”看起来都是小事,却常是乘客的大事。
擦亮名片
出车前,王均峰擦一遍车身,又蹲下来用抹布擦拭翼子板上的泥点。
“车子干不干净,气味清不清新,乘客一上车就能感受到。”他收拾罢车子,又检查坐垫、脚垫是否平整。
王均峰说:“乘客坐车可能就十几分钟,但司机得在车里待一天。”只有自己觉得车内环境干净舒适,乘客才能真正满意--这是他评判车内环境的硬标准。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王均峰没少下功夫。除了必要的清洁用品,他还备着自己调配的清洁剂。“我知道咋样把车规整好。”
打开后备厢,可以看到清洁桶整齐码放着,抹布、拖把等工具一应俱全。“擦车就当锻炼身体。”王均峰拍了拍工服,将衣角拉得笔挺。
他的车里放着充电线、纸巾和塑料袋等,以备不时之需。介绍当地美食和景点,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像王均峰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正在用细节提升服务品质,擦亮“城市流动名片”。
用心不仅体现在服务细节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他也会伸出援手。
车载暖意
6月22日,王均峰驾车行驶在西安市碑林区西荷美食商业街上时,注意到路边一位步履缓慢的行人。他将车缓缓开近,发现对方正用盲杖小心探路。在周边商户的帮助下,乘客上了王均峰的车。
当把乘客送到黄雁村地铁口时,王均峰思忖:“进地铁要下电梯,看不见可咋办?”
他将车子妥善停稳,随后一路搀扶着乘客走向地铁站的直梯口。看到直梯口还有两位年轻人在等候,王均峰立即上前请他们帮忙照应。直到乘客安全进入电梯,他才放心离开。
一次,一位拄着双拐的老人在十字路口徘徊。车来车往,王均峰心里又是一紧。他摇下车窗,朝对方喊话:“师傅,去哪儿?我捎你。”
见对方摆摆手,他连忙解释,打消其顾虑。乘客上车后,他才知道这位老人腿脚不便,一直只坐公交车,这是第一次坐上出租车。
“坐公交都能免费,出租咋不行呢?”王均峰说。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二话不说就免单,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2025年至今,王均峰所在车队的50多名司机已累计做了80余件好事。“这在咱们车队早就是平常事了。”王均峰自豪地说。
乐享途中
前几天,家人商量去旅游,问王均峰要不要一起去。他半开玩笑地说:“需要司机吗?需要我就去。”记者不解:“怎么不趁着旅行好好休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累。”当出租车司机这些年,他不觉得乏味,反而越干越有滋味。
以前干过修车,现在开出租车,王均峰和车的缘分不浅。“干一行就爱一行。”他解释,“跑车就是在看风景,和旅游没两样。”
车窗外风景变换,上车的乘客各有各的故事。他说,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会跟他聊育儿经;外地游客常打听哪家泡馍最地道;赶时间的上班族,偶尔也会在堵车时吐露几句心里话。
“爱说话我就陪着聊天,不爱说话咱也不打搅乘客。”王均峰工作忙碌,却也乐在其中。
每月23日是王均峰所在车队召开例会的日子。“这次请了心理专家,教大家处理突发情况。”王均峰说。例会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安全驾驶、心理辅导这样的培训,也有集体生日会等暖心活动,既提升了业务能力,也让车队成员们心贴得更近。
“可以帮助到别人,这件事情就值得做。”那辆擦拭得发亮的出租车载着城市平凡的温暖,又一次汇入了车流中。

工作中的王均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记者日前见到西安海纳运通出租汽车有限公司出租车司机王均峰时,他刚跑完早高峰。
乘客落下的儿童车,他开车20公里送回;遇到腿脚不便的老人,他免费送到目的地。“看到了就不能不帮。”这句话,他说得实在。
在当出租车司机的十四年中,王均峰口中“顺手的事”看起来都是小事,却常是乘客的大事。
擦亮名片
出车前,王均峰擦一遍车身,又蹲下来用抹布擦拭翼子板上的泥点。
“车子干不干净,气味清不清新,乘客一上车就能感受到。”他收拾罢车子,又检查坐垫、脚垫是否平整。
王均峰说:“乘客坐车可能就十几分钟,但司机得在车里待一天。”只有自己觉得车内环境干净舒适,乘客才能真正满意--这是他评判车内环境的硬标准。
为了达到这个标准,王均峰没少下功夫。除了必要的清洁用品,他还备着自己调配的清洁剂。“我知道咋样把车规整好。”
打开后备厢,可以看到清洁桶整齐码放着,抹布、拖把等工具一应俱全。“擦车就当锻炼身体。”王均峰拍了拍工服,将衣角拉得笔挺。
他的车里放着充电线、纸巾和塑料袋等,以备不时之需。介绍当地美食和景点,对他来说更是“家常便饭”。
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像王均峰这样的出租车司机,正在用细节提升服务品质,擦亮“城市流动名片”。
用心不仅体现在服务细节上,遇到需要帮助的乘客,他也会伸出援手。
车载暖意
6月22日,王均峰驾车行驶在西安市碑林区西荷美食商业街上时,注意到路边一位步履缓慢的行人。他将车缓缓开近,发现对方正用盲杖小心探路。在周边商户的帮助下,乘客上了王均峰的车。
当把乘客送到黄雁村地铁口时,王均峰思忖:“进地铁要下电梯,看不见可咋办?”
他将车子妥善停稳,随后一路搀扶着乘客走向地铁站的直梯口。看到直梯口还有两位年轻人在等候,王均峰立即上前请他们帮忙照应。直到乘客安全进入电梯,他才放心离开。
一次,一位拄着双拐的老人在十字路口徘徊。车来车往,王均峰心里又是一紧。他摇下车窗,朝对方喊话:“师傅,去哪儿?我捎你。”
见对方摆摆手,他连忙解释,打消其顾虑。乘客上车后,他才知道这位老人腿脚不便,一直只坐公交车,这是第一次坐上出租车。
“坐公交都能免费,出租咋不行呢?”王均峰说。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二话不说就免单,这早已成了他的习惯。
2025年至今,王均峰所在车队的50多名司机已累计做了80余件好事。“这在咱们车队早就是平常事了。”王均峰自豪地说。
乐享途中
前几天,家人商量去旅游,问王均峰要不要一起去。他半开玩笑地说:“需要司机吗?需要我就去。”记者不解:“怎么不趁着旅行好好休息?”“干自己喜欢的事情,不累。”当出租车司机这些年,他不觉得乏味,反而越干越有滋味。
以前干过修车,现在开出租车,王均峰和车的缘分不浅。“干一行就爱一行。”他解释,“跑车就是在看风景,和旅游没两样。”
车窗外风景变换,上车的乘客各有各的故事。他说,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会跟他聊育儿经;外地游客常打听哪家泡馍最地道;赶时间的上班族,偶尔也会在堵车时吐露几句心里话。
“爱说话我就陪着聊天,不爱说话咱也不打搅乘客。”王均峰工作忙碌,却也乐在其中。
每月23日是王均峰所在车队召开例会的日子。“这次请了心理专家,教大家处理突发情况。”王均峰说。例会内容丰富多样,既有安全驾驶、心理辅导这样的培训,也有集体生日会等暖心活动,既提升了业务能力,也让车队成员们心贴得更近。
“可以帮助到别人,这件事情就值得做。”那辆擦拭得发亮的出租车载着城市平凡的温暖,又一次汇入了车流中。
工作中的王均峰。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