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科技赋能劳动者权益保障
本报全媒体记者 韩晶
8月9日,西安的柏油路上热浪滚滚,但科技正化身“清凉盾”“健康哨”“云管家”,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一片清凉天地。
从建筑工地的智能装备到街头巷尾的服务驿站,从传统车间的数字升级到云端就业的精准对接,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劳动场景的每个角落,编织成一张立体的劳动者权益防护网。
智能设备提效能优服务
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的一个在建项目现场,智能造楼机如巨型钢铁铠甲环抱楼体。600平方米的可开合雨棚与智能喷淋系统形成遮阳降温区,将施工环境温度恒定在28℃。
“以前太阳晒得钢板发烫,现在像装了中央空调。”钢筋工王师傅感慨道。后台远程操控系统实时调节设备参数,使高温天气的施工效率比以往提升不少,避免一线劳动者中暑。
街头的智慧工会驿站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除饮用水、充电插头外,微波炉、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正午时分,外卖骑手张超刷脸进入驿站,边充电边喝水:“渴了有水接,累了有地方歇,真是太贴心了。”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西安市150余个智慧工会驿站累计服务50万人次。
数字防线守护职业健康
在传统车间,科技升级正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在西安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全自动分拣流水线旁,职工李娟佩戴的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和体温。“以前车间像蒸笼,现在低温热泵设备让温度恒定在26℃。”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健康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闭环,一旦职工出现身体异常情况,平台会立即报警。
工地门口的移动体检车则将健康服务送达一线。在经开区一建筑工地,农民工赵师傅手持新鲜出炉的体检报告感叹:“不用请假跑医院,免费检查还建电子档案。”这个配备DR、超声仪的“移动医院”,已为1200余名劳动者完成20余项专项检查,还为农民工群体定制了腰椎、关节筛查项目,让职业健康关怀更精准。
今年,西安市总工会多举措关爱一线劳动者,开展为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及为3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移动体检活动。同时,鼓励各级工会探索建立“个人缴费+平台补贴+工会补助+互助共济”的综合保障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保障产品。
云端服务畅通求职之路
就业市场的科技变革让劳动者求职之路更顺畅。今年5月,西安市人社局在莲湖区试点“家门口就业”新模式。“秦云就业”平台提供50多项服务,打造全面、可靠的掌上就业服务平台。
求职者刘先生通过“秦云就业”平台找到了心仪的岗位:“手机上精准匹配岗位,补贴申领一键搞定。”这个集成大数据算法的服务平台,累计为30余万名求职者精准推送岗位34万余次。“让劳动者少跑腿、好办事,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西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会数智化建设是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7月2日,西安市总工会数智工会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推动工会数字化平台与其他政务平台有机融合、互联互通,让智能网络为工会工作赋能。要深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组织建设等场景应用,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本地化普惠活动为重点、职工评价为支撑,聚焦职工群众需求迫切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完善平台相关服务功能模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韩晶
8月9日,西安的柏油路上热浪滚滚,但科技正化身“清凉盾”“健康哨”“云管家”,为高温下的劳动者撑起一片清凉天地。
从建筑工地的智能装备到街头巷尾的服务驿站,从传统车间的数字升级到云端就业的精准对接,科技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劳动场景的每个角落,编织成一张立体的劳动者权益防护网。
智能设备提效能优服务
在西安浐灞生态区的一个在建项目现场,智能造楼机如巨型钢铁铠甲环抱楼体。600平方米的可开合雨棚与智能喷淋系统形成遮阳降温区,将施工环境温度恒定在28℃。
“以前太阳晒得钢板发烫,现在像装了中央空调。”钢筋工王师傅感慨道。后台远程操控系统实时调节设备参数,使高温天气的施工效率比以往提升不少,避免一线劳动者中暑。
街头的智慧工会驿站则成为户外劳动者的能量补给站,除饮用水、充电插头外,微波炉、应急药箱等一应俱全。正午时分,外卖骑手张超刷脸进入驿站,边充电边喝水:“渴了有水接,累了有地方歇,真是太贴心了。”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西安市150余个智慧工会驿站累计服务50万人次。
数字防线守护职业健康
在传统车间,科技升级正不断改善劳动环境。在西安南风日化有限责任公司全自动分拣流水线旁,职工李娟佩戴的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心率和体温。“以前车间像蒸笼,现在低温热泵设备让温度恒定在26℃。”该企业自主研发的健康监测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构建数字闭环,一旦职工出现身体异常情况,平台会立即报警。
工地门口的移动体检车则将健康服务送达一线。在经开区一建筑工地,农民工赵师傅手持新鲜出炉的体检报告感叹:“不用请假跑医院,免费检查还建电子档案。”这个配备DR、超声仪的“移动医院”,已为1200余名劳动者完成20余项专项检查,还为农民工群体定制了腰椎、关节筛查项目,让职业健康关怀更精准。
今年,西安市总工会多举措关爱一线劳动者,开展为万名农民工免费体检及为3000名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免费移动体检活动。同时,鼓励各级工会探索建立“个人缴费+平台补贴+工会补助+互助共济”的综合保障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量身定制保障产品。
云端服务畅通求职之路
就业市场的科技变革让劳动者求职之路更顺畅。今年5月,西安市人社局在莲湖区试点“家门口就业”新模式。“秦云就业”平台提供50多项服务,打造全面、可靠的掌上就业服务平台。
求职者刘先生通过“秦云就业”平台找到了心仪的岗位:“手机上精准匹配岗位,补贴申领一键搞定。”这个集成大数据算法的服务平台,累计为30余万名求职者精准推送岗位34万余次。“让劳动者少跑腿、好办事,政策才能真正落地。”西安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
“工会数智化建设是满足职工群众多样化需求的现实需要,也是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7月2日,西安市总工会数智工会建设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指出,要推动工会数字化平台与其他政务平台有机融合、互联互通,让智能网络为工会工作赋能。要深化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权益保障、技能培训、组织建设等场景应用,以用户体验为导向、本地化普惠活动为重点、职工评价为支撑,聚焦职工群众需求迫切的重点领域,有针对性地完善平台相关服务功能模块。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