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1期:第03版 一线

“雷锋车”开出温暖旅程

——记西安城投出租集团出租车司机刘文宇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刘妍言

工作中的刘文宇。

西安市华山中心医院门前,出租车司机刘文宇正弯腰检查轮胎。看到一位老人走出来,他立即上前搀扶:“曹叔,您慢点上车,我送您回家。”

这样对透析治疗患者的免费接送,刘文宇多年来一直坚持在做。作为西安城投出租集团雷锋车队的一员,他的车厢里藏着这座城市的温暖故事。

流动的急救站

8月15日,记者见到刘文宇,他身着白色制服、戴着白手套,臂章上鲜红的“雷锋车队”字样格外醒目。

拉开车门,除了前后座备好的矿泉水,一个红色急救包进入记者视野。里面整齐码放着绷带、纱布和消毒用品。“我们车队31人通过专业培训,取得了‘红十字初级救护员’资格。”刘文宇介绍。

2022年,西安城投出租集团“铜车马”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队员们系统学习了包扎止血、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这支出租车队伍成了城市里的“流动急救站”。

去年初冬,在长安区韦曲南街,一位接孩子的母亲骑电动车摔伤了膝盖。刘文宇将车停好后,取来急救箱帮助伤者包扎止血。“应急可以,再严重的得让专业医护人员处理。”他说。

这支成立于2004年的雷锋车队现有73名队员。加入车队,不仅需要近年来无事故、无投诉记录,还要通过数月的考察期。

疫情期间,他们持特别通行证接送医护人员,为独居老人送生活物资。平日里则排班轮值,免费接送需要定期透析治疗的患者往返医院。

付出收获信任。刘文宇回忆,一次他开车门时不慎碰到一位残疾人的轮椅,对方看到后连连摆手:“不为难你们雷锋车!”

因热爱而坚守

今年53岁的刘文宇,在出租车司机岗位上干了二十余年,这是一位“老司机”的坚守,也是他发自内心的热爱。

这份执着源于一段难忘的经历。二十年前,为了给患脑梗的母亲治病,刘文宇差点卖掉了赖以为生的出租车。车队队长借给他1.5万元渡过难关,这份情谊他始终铭记。

“进了车队,就总想着要做好事。将自己得到的暖意传递出去。”刘文宇说。

如今,他把每一次出车都当作践行车厢内摆放着的“爱心车厢”承诺的机会。打开手机接单APP,“拾金不昧”“公益大使”等勋章图标闪闪发亮,他说:“这些是荣誉,更是责任。”

由于服务周到,他总有回头客。常有家长专门记下他的电话,请他接送孩子上下学。付车费时,总比计价器显示的多给一些,刘文宇却坚持不多收。

“不能辜负乘客的信任。”刘文宇说,曾经搭载过的一名乘客说,“看到你们车门的雷锋头像,闭着眼睛都敢坐。”这句朴实话语道出的信任让刘文宇记忆犹新。

刘文宇将职业化作生活的一部分,车队对他来说不仅是工作单位,更是大家庭。“我们这些老伙计,早就处成亲人了。”

说起同事,刘文宇很是亲切。“以前收车后,几个兄弟直奔东郊吃粉汤羊血。”回忆过往,刘文宇感慨,车里藏着老西安的烟火记忆。

同心向善行

这份坚守,同样离不开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刘文宇的妻子王彩云在高校从事保洁工作,连年被评为优秀员工。夫妻俩常打趣道:“咱比一比,看谁的活儿干得更细致。”

如此家风下成长的女儿,在读大学时就在社区当志愿者,如今已是入党积极分子。

一次深夜,邻居家的孩子突发高烧需要送医,在小区群里求助。女儿看到后对父亲说:“爸,有人要用车,挺急的!”

刘文宇二话不说免费送医,对方硬塞的车费被他婉拒了。“邻里街坊的,大家彼此亲近热情,这不是多少钱能衡量的。”

“你对人好,人不会对你恶。”他常对女儿这样说。

虽然跑车陪伴家人的时间有限,但彼此的理解与支持让家庭充满温暖。“我们都在各自岗位上努力。”谈到家人,刘文宇眼睛里闪着光。

“前些日子又献了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刘文宇自2020年起,参与公益献血十次。“帮人就是帮自己。”热心助人、回馈社会这份朴实的信念,他始终以身践行。

采访结束时,雨过天晴。刘文宇仔细扶正爱心车厢的牌子,又将车身上雷锋车队的图标擦干、擦亮,静候下一次温暖的启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