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2期:第0203版 专题

一座重大民生工程是这样诞生的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本报全媒体记者  鲜康

泾河峡谷深处,一座230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正在加速“长高”,这是由我国打造,世界多泥沙河段在建第一高坝。

8月19日,东庄水利枢纽工程建设现场,巨型缆机在深谷中有序运转,施工人员各司其职,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东庄水利枢纽供水工程规划南、北两条输水干线,总长173公里,年引水4.35亿立方米,惠及西安、铜川、咸阳、渭南四市七县(区),覆盖1.11万平方公里。工程投产后,水库区将形成长达97公里、面积7.3万亩的水域。

那么,这个陕西优化水资源配置、破解关中中东部发展瓶颈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如何诞生的?

1950年9月,西北黄河工程局组织专家深入泾河峡谷,首次提出“高坝大库”设想,但受技术、资金及地质条件复杂等影响,工程“六起五落”,多次被搁浅。

转机出现在2010年,陕西省委、省政府重启东庄前期工作。2014年,东庄水利枢纽工程被列入国务院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从此按下建设“快进键”。2018年6月,陕西省委、省政府在工程现场召开全面建设推进会,正式拉开施工大幕。自此,在泾河峡谷间,一场与自然博弈、为民生谋福祉的建设大战全面展开。

今年初,水利部公布了开展智能大坝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选取了12个处于建设期与运行期的水库大坝作为试点先锋,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成功入选。2025年是东庄水利枢纽工程下闸蓄水的决胜之年,将迎来导流洞下闸封堵、大坝挡水、生态泄流孔过流等重要节点。

从1950年首次勘测到2026年预计建成主体工程,跨越70余年的“东庄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