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2期:第0203版 专题

书写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陕西答卷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李旭东

8月19日,在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施工现场,各项工作正有序进行。当泾河峡谷间230米高的混凝土双曲拱坝渐露全貌,这座陕西库容最大、坝高最高的水利工程,不仅刷新了水利建设的“陕西高度”,更以生态、惠民、百年工程的定位,成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

黄河流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黄河水沙调控工程体系重要工程的东庄水利枢纽工程,是泾河上唯一具有较大拦沙库容的水利枢纽,抓住了黄河治理水沙关系调节的“牛鼻子”。

生态与民生的双重答卷。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的建设,是破解黄河流域“水沙矛盾”的关键之举。渭河作为黄河最大的支流,长期受泾河高含沙洪水困扰。东庄水利枢纽工程通过“泄大拦小、适时排沙”的创新设计,预计运行50年可减少入渭泥沙30.51亿吨,使渭河下游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升至20年一遇。工程兼顾供水、发电与生态修复,通过科学调度生态流量,确保泾河不断流,守护泾渭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科技引领与协同创新的典范。东庄水利枢纽的建设,凝聚了水利工作者的智慧,工程创下包括首座以防洪减淤为主要任务的特高拱坝在内的五项“世界之最”,这背后,是科研人员对岩溶渗漏、高含沙水流等难题的持续攻关,为世界水利工程提供了中国方案。东庄水利公司联合10余所高校建立产学研基地,将现场难题转化为科研课题,实现了“工程驱动创新、创新反哺工程”的良性循环。

70余年“东庄梦”的接续传承。从1950年地质工作者查勘泾河,到2025年大坝渐露全貌,陕西水利人70余年不改初心,完成了从规划论证到建设的跨越,彰显了建设者“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令人动容的是,项目建设将奋斗精神转化为社会价值,教育研学基地累计接待3万人次,将工程现场变为开放式课堂。“工人先锋号”“产业工匠学院”等荣誉,见证了建设者“传帮带”的力量。东庄的故事,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水利人用坚守铸就精神丰碑的见证。

工程建成后,标志着黄河流域治理迈入新阶段。这座矗立在泾河峡谷的“绿色长城”,不仅是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更是中国智慧献给世界水利事业的又一份答卷。

AI说评论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