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9145期:第03版 百味

剪贴本里的光阴故事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高军

我的书柜深处,躺着一位沉默的老友——那本用岁月装订的剪贴本。每当指尖掠过那些泛黄的新闻纸时,油墨的沉香便裹挟着往事扑面而来。这些来自《陕西工人报》的铅字,早已不是简单的文字集合,而是凝结成琥珀的时光,记录着一位基层民警与文字的缱绻情缘。

转业后,我来到公安基层派出所工作。警情记录本与采访本成了我并行的双轨。在调解纠纷的间隙,在侦破案件的深夜,那些藏在卷宗里的人间悲欢总在笔尖上躁动。我试着将法理与人情编织成故事,让冰冷的案情长出温度——这或许就是文字的魔力:它能让正义的雷声化作润物的春雨。

1993年2月的西安,一场投毒案让春风裹上了寒意。作为红庙坡派出所的办案民警,我在勘查现场时听到了医院走廊里此起彼伏的呕吐声。当案件告破那晚,我在值班室的台灯下写完了六千字的《特大投毒案在这里发生》。

当展开3月6日的《陕西工人报》时,油墨未干的版面像一扇突然打开的窗——我的文字第一次被阳光镀上了金边。编辑老师的话至今回响:“好故事就像秦腔,不在谁唱,而在能不能唱进人心里。”

2012年深秋,桃园路派出所的监控屏幕上定格着几个鬼祟的身影。当我们在寒夜中擒获盗车团伙时,晨光正掠过失主们惊喜的泪眼。后来我写的《瘾君子专偷电动车派出所守候抓获三盗贼》,于当年11月27日见报,获得群众好评。

2015年,我的小小说《一套沙发》在《陕西工人报》刊登,内容取材于调解室里那对总陷在弹簧里的旧沙发。当它意外获得微小说奖项时,我才恍然:真正珍贵的从不是奖状,而是那些被文字定格的、普通人坐在破沙发上倾诉的褶皱人生。

如今翻阅这本剪贴本,每一道折痕都在诉说双重身份的交叠:蓝警服是责任的铠甲,钢笔则是灵魂的钥匙。感谢《陕西工人报》让这些粗粝的文字有了安放的故乡,它们像派出所院墙上攀援的藤蔓,在岁月里默默生长成荫。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