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庙
□柳笛
大庙在村子的西南方向,坐落在大河边上。
据老人说,大庙修于满人入关前后的明末清初,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这么多人,河里的水还很大,这里还不叫卧龙屯。最初就是几个年轻的和尚靠化缘修成了它,耗时好多年。庙修好了后,香火旺了,邻近村子的人都到这里来上香、叩拜、祈祷。来这里的人渐渐多了,就有了成排的树木从大兴安岭飘下来泊成货运场,就有了牡丹江溯流而上的船舶,就有了商贾往来,就有了客栈,就慢慢形成了偌大的村落,也就有了卧龙屯这个地名。
大庙的修建落成,成就了那几个年轻的和尚,也培育了一批信奉佛教的教徒,世世代代,这里成了人们的心灵寄托之所,在农闲的时候来这里跪拜求佛的人就多。大庙的门前是一个宽阔的院子,屯子里也在那里做一些集会,但是并不多。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一户大姓人家想在大庙的对面建祠堂,后来请风水先生看了,不合适,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大庙前的院子依旧宽阔。日本人来的时候,在屯子的北面建了兵营,屯子里的人日子都过得凄惶,农闲的时候就都猫在屋里,恐于走动,大庙的香火也就不似从前。
一天晌午,日本兵突然包围了大庙,随着叫喊声和一阵枪声,就从里边抓出了两个受伤的人,连同几个和尚一起绑了,说是窝藏抗联。第三天,日本人把村子里的人赶到大庙的院子里,被叫作抗联的人和几个和尚也被押到院子,一个军官呜啦一阵,一个汉人翻译了军官的话,就在大庙的场子里,将这些人射杀了。几个人瘫倒在血泊里,血顺着河堤流到河里,多年以后,河堤上依稀可以看到黑黝黝残留的血痕。
自此,大庙就真正破败了。
现在,依然有外来的和尚来这里拂尘礼佛,独对青灯,寂寥诵经,但是,去敬香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大概是因为对生命的珍惜大于对信仰的痴迷吧。
四清运动的时候,大庙已经没有了和尚打理,除了菩萨罗汉依然慈悲,其他均无往昔模样。墙皮已脱落,大门也朽腐,屋顶又漏雨,庙里成了鼠洞狗窝,满眼凄凉、遍地尘埃。大人是不会进去的,偶尔会有小孩为了好奇,或是藏猫猫去那里玩耍一次,便污头垢面、满身蛛网地出来,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拍打着灰尘,摘着满头蛛网。
工作组找村支书谈话,认为大庙该拆了去,腾出了地方或建民居,或做他用。村支书与村长合计一晚,还是觉得上命不可违,就打算拆大庙。第二天下午,安排的人都不去,村长就亲自上手,在卸庙门时,门框就倒了下来,砸了腿,送医院检查是骨折。当夜孙子发高烧不退,搞得一家人很凄惶,就找了人在家里画符念咒,祈祷平安。村支书见此情景,就也装病不出屋,拆庙的事情就撂了下来。好在四清工作组很快就撤走了,拆庙的事就没有再被提起。
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原本当地住民就少,大多是移民至此的外地拓荒者,悠久的历史文物就也少。文革时期,大庙就成了“四旧”的不二代表。许多年过去,庙是拆了,地方还空着。如果没有当年村长拆庙的遭遇,这么好的地方早该被占了去。
这些年,村民有笃信佛教者也想修复,也有宗教协会、旅游机构和云游和尚来看地方,看了就走了,再没有音讯。也许是因为这里既不是风光旖旎之地,也不是了无尘埃的修行之处,便都放弃了,任一个空空的场子在阳光下裸露着自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柳笛
大庙在村子的西南方向,坐落在大河边上。
据老人说,大庙修于满人入关前后的明末清初,那时候村子里还没有这么多人,河里的水还很大,这里还不叫卧龙屯。最初就是几个年轻的和尚靠化缘修成了它,耗时好多年。庙修好了后,香火旺了,邻近村子的人都到这里来上香、叩拜、祈祷。来这里的人渐渐多了,就有了成排的树木从大兴安岭飘下来泊成货运场,就有了牡丹江溯流而上的船舶,就有了商贾往来,就有了客栈,就慢慢形成了偌大的村落,也就有了卧龙屯这个地名。
大庙的修建落成,成就了那几个年轻的和尚,也培育了一批信奉佛教的教徒,世世代代,这里成了人们的心灵寄托之所,在农闲的时候来这里跪拜求佛的人就多。大庙的门前是一个宽阔的院子,屯子里也在那里做一些集会,但是并不多。大约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初期,一户大姓人家想在大庙的对面建祠堂,后来请风水先生看了,不合适,也就放弃了这个打算。大庙前的院子依旧宽阔。日本人来的时候,在屯子的北面建了兵营,屯子里的人日子都过得凄惶,农闲的时候就都猫在屋里,恐于走动,大庙的香火也就不似从前。
一天晌午,日本兵突然包围了大庙,随着叫喊声和一阵枪声,就从里边抓出了两个受伤的人,连同几个和尚一起绑了,说是窝藏抗联。第三天,日本人把村子里的人赶到大庙的院子里,被叫作抗联的人和几个和尚也被押到院子,一个军官呜啦一阵,一个汉人翻译了军官的话,就在大庙的场子里,将这些人射杀了。几个人瘫倒在血泊里,血顺着河堤流到河里,多年以后,河堤上依稀可以看到黑黝黝残留的血痕。
自此,大庙就真正破败了。
现在,依然有外来的和尚来这里拂尘礼佛,独对青灯,寂寥诵经,但是,去敬香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大概是因为对生命的珍惜大于对信仰的痴迷吧。
四清运动的时候,大庙已经没有了和尚打理,除了菩萨罗汉依然慈悲,其他均无往昔模样。墙皮已脱落,大门也朽腐,屋顶又漏雨,庙里成了鼠洞狗窝,满眼凄凉、遍地尘埃。大人是不会进去的,偶尔会有小孩为了好奇,或是藏猫猫去那里玩耍一次,便污头垢面、满身蛛网地出来,在阳光下眯着眼睛,拍打着灰尘,摘着满头蛛网。
工作组找村支书谈话,认为大庙该拆了去,腾出了地方或建民居,或做他用。村支书与村长合计一晚,还是觉得上命不可违,就打算拆大庙。第二天下午,安排的人都不去,村长就亲自上手,在卸庙门时,门框就倒了下来,砸了腿,送医院检查是骨折。当夜孙子发高烧不退,搞得一家人很凄惶,就找了人在家里画符念咒,祈祷平安。村支书见此情景,就也装病不出屋,拆庙的事情就撂了下来。好在四清工作组很快就撤走了,拆庙的事就没有再被提起。
东北这片广袤的黑土地,原本当地住民就少,大多是移民至此的外地拓荒者,悠久的历史文物就也少。文革时期,大庙就成了“四旧”的不二代表。许多年过去,庙是拆了,地方还空着。如果没有当年村长拆庙的遭遇,这么好的地方早该被占了去。
这些年,村民有笃信佛教者也想修复,也有宗教协会、旅游机构和云游和尚来看地方,看了就走了,再没有音讯。也许是因为这里既不是风光旖旎之地,也不是了无尘埃的修行之处,便都放弃了,任一个空空的场子在阳光下裸露着自己。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