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55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同车不同温:公共服务精细化的探索样本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1门至16门,蓝色强冷区;17门至32门,绿色弱冷区。近日北京地铁6号线正在尝试同车不同温,乘客可以根据站台地面等位置贴着的指示标,按需乘车。据悉,每年夏季,地铁列车里的空调经常被吐槽,有乘客抱怨太冷,有乘客嫌太热。

每年夏天,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场所空调温度屡遭诟病。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规定,公共场所夏季空调温度不能低于26℃,但各地报道显示,不少公共场所不符合这一标准,不是让人冷得发抖,就是让人“蒸桑拿”。就地铁而言,不同线路空调温度也不一样。

其实,目前北京地铁空调温度设定考虑还是比较周到的。根据2015年北京制定的《地铁车辆客室空调温度设定规定》,除13号线、八通线全天24℃,机场线全天26℃外,北京地铁所辖其他各线分三个时段设定温度,早7时以前及晚9时以后车厢温度为26℃,中间时段为24℃。

虽然分时段设定地铁温度比较合理,但是,由于不同年龄、不同体质的人对温度要求不一样,同一趟列车仍没有兼顾到不同人群的需求,而地铁方面只能满足多数人的需求,难以提供差异化的温度。

而北京地铁6号线正在尝试的同车不同温,显然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需要“强冷”的乘客,可选择“强冷”车厢,需要“弱冷”的可选择“弱冷”车厢,满足了“萝卜白菜各有所爱”的温度需求,充分体现出地铁服务精细化人性化,这是城市公共服务走向精细化的一个样本。

显然,有的公共服务应该“一刀切”,比如自来水供应必须要符合规定标准,而有的公共服务要有差异化、精细化,针对不同人群不同需求“量体裁衣”。拿地铁空调温度来说,地铁方面只有站在不同乘客角度换位思考,在设定空调温度时才能“知冷知热”,让乘客感受到贴心服务。

精细化是“升级版”公共服务,是公共服务发展趋势,或者说公共服务发展规律都是由“粗”到“细”。过去,很多公共服务只能“保基本”,就比较粗放,如今随着社会进步,公众需求多元化,粗放服务必然转向精细化服务,无论是公共服务企业还是政府部门都要意识到这一点。□冯海宁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