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85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安康有个“向江阁”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陈长吟

走进作家陈长吟先生的向江阁,已是黄昏时分。先生招呼我在书房小桌前坐下,端来几盏陕南碧绿的清茶,清香四溢。我站在窗前,就看见汉江大桥华灯初上,波光粼粼的汉江,如一匹绸缎,正从窗外缓缓流过。

坐在向江阁里,但觉书香盈盈。一进门就看见浑厚拙朴的条幅“向江阁”,这是先生的书法。墙上挂着一双草鞋、一顶草帽,仿佛闻见了田野上稻花的清香。不用问,先生几十年安居古城长安,可是他心里永远怀揣对故乡浓浓的乡情。

故乡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它永不老去。

我问先生:“为何选择这座高楼安置您的向江阁?”他说:“在这里读书、写字、品茶的时候,站在窗前就能看见汉江,心里安稳了。”

在向江阁里,最醒目的就是一排高大的书柜,里面排满了先生几十年辛勤耕耘的文学作品,还有他畅游山水的摄影作品,文学作品以散文居多,从《山梦水梦》到紫香槐系列丛书里的《山河长吟》《岁月长吟》《美文的天空》等。我对先生说:“从学生时代起,我就是您的粉丝,家里现在还保存着您第一本散文集《山梦水梦》。”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先生的散文,有大山的豪迈,汉水的柔情。先生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离开汉江畔的小城安康,去古城长安任《美文》杂志副主编和副社长,而后任中国散文学会副秘书长、陕西散文学会会长。说起陕西年轻的作家,先生如数家珍,他仿佛说起自家的孩子。从史飞翔、杨广虎、王春,到安康的李焕龙、刘云等。年轻的作家都是他的学生,先生古道热肠,谈吐风雅,仁厚博学,平易近人,他骨子里还有民国文人的温厚、儒雅之风。

墙上一幅山水长卷,是陕南秀丽的田园风光。“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青山碧水间,有小桥流水人家。墙上一幅书法是先生的作品,我轻声朗诵起来:“北有大秦岭,南有凤凰山。月河似银链,贯穿在中间。恒口到五里,夹着王彪店。人称白菜心,美名不虚传。安康西路坝,喂养我长大。走遍了天涯,还是坝上娃。”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无不诉说着先生于故土的脉脉情深。

先生是一位行者,从西域大漠、戈壁荒滩到彩云之南、高山之巅,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天涯海角。先生写陕南风情的散文,仿佛描绘一幅水墨丹青,疏朗淡雅、深情款款,流淌着生活情趣。他写道:“故乡老井里的水,可以解乏,可以疗伤,可以洗涤我们身上包裹的累积的风尘,可以稳定我们心头乱跳的脉搏从而心平静气地来做一真正有意义的事情。”

桌上摆放着一块块汉江石,温润如玉,是先生最喜爱的东西。细看这块石头,远山如黛,江水微澜,近处有一座小岛,清流缠绕,岛上高塔耸立,草木郁郁葱葱。我说,这块石头多像是瀛湖,湖上有座金螺岛,碧水环绕,四季草木葳蕤,花草如溪。

临走,先生从书柜里取出他的著作,郑重题字:“新茶有味飘香远,古砚无语浸墨深”,在另一本散文集上题字:“怀念汉江边的文学夜谈。”我捧在手上,沉甸甸的,这是初夏时节我收到的最美礼物。

一抬头,就看到夜晚的汉江,灯影摇曳,水光潋滟,安澜楼在灯火映照中,仿佛沉浸在梦境里一般。用一支笔,将万水千山都走遍的先生,今夜回家了,可以枕着汉江的涛声入眠,梦里还能听见汉江船工的号子,江上风声、水声,难忘汉水之畔向江阁里的文学畅谈。□李娟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