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291期:第01版 首版

从老工业基地到装备制造业名城

关键字:名城,制造业,装备,基地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几代宝鸡人闻鸡起舞、砥砺奋进,努力建设“一带一路”上的国际化城市、装备制造业名城、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宜居宜业美丽幸福城市,开创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8月8日,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惠进才用“六变”概括了宝鸡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8月8日,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公室共同举办陕西省“奋力追赶超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新闻发布会。会上,宝鸡市委副书记、市长惠进才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宝鸡市聚力“四城”建设取得的成就为题,概括了宝鸡70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工业由弱到强

实现了“制造宝鸡”之变

70年来,宝鸡工业实力不断增强,从一个老工业基地嬗变为装备制造业强市,制造业已成为宝鸡的硬实力。

工业总量大幅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000亿元,年均增长14.9%,工业增加值达到1064亿元,占GDP比重47%;产业体系日臻完善,形成了以五大支柱产业集群、五大新兴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工业体系,涵盖35个工业门类、224个工业行业,拥有陕汽、吉利、东岭、石油钢管等一批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宝鸡是38个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之一,拥有国家级研发中心或分中心1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46.3%。

城市由小到大

实现了“名城宝鸡”之变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宝鸡成为国家关天经济区、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的副中心城市,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地位愈加突出。

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实施“东扩南移北上”战略,规划面积达到117平方公里,形成了“一带一轴五组团”城市空间布局,市区建成总长538.2公里的城市道路504条,架起渭河大桥13座,主城区人口增长到102万人,宝鸡进入全国大城市序列,属陕西省第二大城市。

百姓由苦到甜

实现了“小康宝鸡”之变

脱贫攻坚成效明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51万贫困人口实现了“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11.9%下降到2.2%;居民收入大幅增长,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1802元和11936元,改革开放以来年均增长12.2%和12.3%;社会事业日益繁荣,在西北地区率先实现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省级“双高双普”县全覆盖,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受到国务院表彰,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8%,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9%,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93张,96.5%的城乡居民参加了医疗保险。

开放由点到面

实现了“海外宝鸡”之变

宝鸡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和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形成了开放大通道,先后建成陇海、宝成、宝中、宝兰铁路以及西宝、宝天等高速公路,宝鸡机场、城际铁路启动实施;建成了开放大平台,建设宝鸡港务区,形成四个功能组团,企业在美国、俄罗斯等10多个国家设立基地;产品走向五大洲,钛产品、石油装备、机床工具和苹果、猕猴桃等众多“宝鸡造”和“宝鸡产”漂洋过海、走向世界。

生态由好到优

实现了“宜居宝鸡”之变

坚持走“工业城市生态最美、生态城市工业最强”的路子。天更蓝了,2018年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253天,连续多年居关中城市前列;水更清了,水环境质量连续多年居关中第一,把好了宝鸡这个“关中水龙头”,实现了一河净水向东流;山更绿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26%。

人文由旧到新

实现了“魅力宝鸡”之变

宝鸡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形成了“看中国、来宝鸡”的独特魅力。文物“活”起来,全市共有各类文物点3436处,其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建成一批文化景区、红色教育基地;文化旅游“火”了起来,2018年游客接待量突破1亿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8.45亿元;文化影响力“大”起来,伴随着与亚欧美20多个国家和国内40多个城市开展文化交流合作,宝鸡文化承载的华夏文明正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鲜康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