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7310期:第04版 观察读书

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喜欢冷静的人,但极端讨厌冷漠的人。我要的是冷静面孔下燃烧的炽热灵魂。

——廖一梅

合上书的那一刻,我突然忘记了本身到底读了一些什么,不确定是作者的创作灵感,还是作者对魂灵的剖解。最终那些感同身受,大概是因为作者写的文字恰好是,我们心里世界另外一个自我想说又不敢说的话。

廖一梅在《像我这样笨拙地生活》里指出“每个人都对自己不满意,这种不满意推到极致,在《柔软》中就是对自我性别的不满。有的人改变是遵从本性,而有的人改变是改变本性,去适应社会准则和教育准则。后一种带来的身体和灵魂的不匹配,更是造成很多困惑的根源”。我们不去刨根问底,是由于我们惧怕真相,惧怕倾覆你所有的崇奉,以及所有对幸福的自我感受。现代社会把生活潜移默化

变成制度,变成时尚,变成广告牌上的美丽画片,我们都曾是不想遵守这个制度的人,但最终我们已倦于叫喊。就像鸟笼子里的金丝雀,只不过有的鸟笼子是用黄金打造的,有的鸟笼子是用竹子编制的罢了。

都说人生是一场修行,我们在这过程中不断地尝试,终其一生都在试图掌控自己的平衡,试图不断认识、了解、探索自我。在这个过程中,每当对自己有了更深了解,就会有更多的诧异。哲学上有很多难题,譬如何以为我?意识是怎样形成的?我们是一种生来就有自我灵性的生物,对于外界的刺激能够不断做出主观意识的选择,还是我们本没有所谓的主观意识,所有的思维体系都不过是外界灌输的?就好比外界告诉我这是方,那是圆,此后我便以此规则去辨别方圆。但是,如果是灌输形成的思维体系,那么为什么现实生活里在相同环境下不同的个体面对同一件事的时候,还是会有不同的反应呢?我想应该是我们见过的人、遇过的事、读过的书,还有内心的指引汇成了我们的思维模式,随着我们慢慢长大,我们接触的事物越来越多也各不相同,思维模式由初生的混沌渐渐清浊,最终形成了这世界上不同的个体。

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自己变得成熟。虽然身边那些成熟而又充满智慧的人眼周隐约浮现出褶痕,稍笑得灿烂些就变成了不容忽视的细纹,可是我还是想要变得成熟。诚然,我渴望的并不是那一条条肌理清晰的皱纹。既然衰老已是避无可避,那么我就应该让自己对得起年华。我羡慕那种岁月沉淀后的通透沉静,面对一切措手不及时的云淡风轻。我始终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人:做自己的决定,自信而笃定;担选择的结果,柔软而强大。

有人和我讲,她觉得生活是一次又一次的“小马过河”,每一个时间点绵延成线,我们都是被惯性推动,然后过着连续线性的生活,有种日复一日的感觉。我反而觉得生活中每一个点都是独立而完整的,打破轨道的惯性确实很难,何况这世界上最不费力气的就是复制粘贴。既然已经有了“小马过河”的思想准备,那就应该把平淡日子里的每件事都当作是一种小确幸。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带着很多齿的独特齿轮,我们都会在与生活的咬合中感到自己的不完美,感到自己的缺憾和需要,挫败、尝试、改进,变得更好才是应该做的选择。

很喜欢简桢的一句话:人得赤心,亦得老成。赤心是为了与宇宙抵足同眠,老成则是为了与炎凉世情周转。愿我们能保持笨拙的赤心在成长的路上找到自己。□杜航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