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更多工友成为新时代工匠”
——记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陕建六建瓦工唐宏军
5月8日,凉意袭人。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交大创新港项目建设者的工装和安全帽上。一幢建筑内,满脸汗水的唐宏军正站在马凳上,“挥舞”着钢模给后砌墙面抹灰。
目前,由陕建六建参建的交大创新港一期工程进入大干阶段。为了不影响工期,刚刚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唐宏军顾不上享受这一荣光,便一头扎进施工现场,与工友投入到火热的建设中。
“要当工人中的标兵”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我要当工人中的标兵。”53岁的唐宏军一路走来,始终把这句话作为人生信条。
从第一次走出家门当瓦工学徒,唐宏军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那时,每当休息时间,别的工友睡觉、打牌,他却拎起瓦刀练习抹灰、磨边、接缝。手指常常被磨破,鲜血直流,为了不影响干活,就裹上生胶带咬牙坚持。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出租屋,还要继续翻看《镶贴工须知》《砖瓦工工艺学》等书籍。妻子总调侃说:“一个泥瓦匠,装什么书呆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两年时间,唐宏军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瓦工中的行家里手。
“差一毫米也不行”
“工程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唐宏军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在陕西广厦公司承揽的西安南小巷项目打砼土工作中,有12面砌好的墙和四方柱子需要粉刷。为了赶进度,工友粉刷的墙面出现了质量问题。这让带班的唐宏军大为恼火,立即要求返工。
“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要求在2毫米至3毫米之间,差一毫米也不行,超过就要返工。”唐宏军认真地对记者说。
施工中,大到钢材构件,小到一块瓷片,唐宏军都会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去干。他常说,只有干好每个环节,才能建出优质工程。
“手感是练出来的”
“我师傅‘眼睛毒’‘耳朵毒’,一块瓦片,看一眼敲一下,就知道合不合格、会不会开裂。”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卢红科提起师傅的高超技术,仍是佩服万分。
作为工友中的领头人,唐宏军深知传帮带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他已带出30余名徒弟,分布在全省多个重点项目。谈起这些徒弟,他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感。
工作中,唐宏军总会带领全班人员认真研究施工图纸,仔细校核每一道边角,保证各种尺寸准确无误。对于关键部位,他更是手把手进行指导。下班后还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感染下,工友们以他为标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他们手的工程,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工匠就是在千万次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唐宏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带动更多工友成为新时代的工匠。”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
5月8日,凉意袭人。淅淅沥沥的雨点落在交大创新港项目建设者的工装和安全帽上。一幢建筑内,满脸汗水的唐宏军正站在马凳上,“挥舞”着钢模给后砌墙面抹灰。
目前,由陕建六建参建的交大创新港一期工程进入大干阶段。为了不影响工期,刚刚荣获陕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的唐宏军顾不上享受这一荣光,便一头扎进施工现场,与工友投入到火热的建设中。
“要当工人中的标兵”
“干就要干出个样子,我要当工人中的标兵。”53岁的唐宏军一路走来,始终把这句话作为人生信条。
从第一次走出家门当瓦工学徒,唐宏军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那时,每当休息时间,别的工友睡觉、打牌,他却拎起瓦刀练习抹灰、磨边、接缝。手指常常被磨破,鲜血直流,为了不影响干活,就裹上生胶带咬牙坚持。累了一天,下班回到出租屋,还要继续翻看《镶贴工须知》《砖瓦工工艺学》等书籍。妻子总调侃说:“一个泥瓦匠,装什么书呆子?”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短短两年时间,唐宏军就从一名门外汉成长为瓦工中的行家里手。
“差一毫米也不行”
“工程质量是人命关天的大事,来不得半点弄虚作假。”唐宏军常常用这句话提醒自己。
在陕西广厦公司承揽的西安南小巷项目打砼土工作中,有12面砌好的墙和四方柱子需要粉刷。为了赶进度,工友粉刷的墙面出现了质量问题。这让带班的唐宏军大为恼火,立即要求返工。
“墙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误差要求在2毫米至3毫米之间,差一毫米也不行,超过就要返工。”唐宏军认真地对记者说。
施工中,大到钢材构件,小到一块瓷片,唐宏军都会严格按照施工标准去干。他常说,只有干好每个环节,才能建出优质工程。
“手感是练出来的”
“我师傅‘眼睛毒’‘耳朵毒’,一块瓦片,看一眼敲一下,就知道合不合格、会不会开裂。”如今已能独当一面的卢红科提起师傅的高超技术,仍是佩服万分。
作为工友中的领头人,唐宏军深知传帮带对工程建设的重要意义。目前,他已带出30余名徒弟,分布在全省多个重点项目。谈起这些徒弟,他脸上总是洋溢着自豪感。
工作中,唐宏军总会带领全班人员认真研究施工图纸,仔细校核每一道边角,保证各种尺寸准确无误。对于关键部位,他更是手把手进行指导。下班后还要对当天的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在这种工匠精神的感染下,工友们以他为标杆,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经他们手的工程,得到了业主的一致好评。
“工匠就是在千万次的实践中磨练出来的,没有捷径可走。”唐宏军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继续发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带动更多工友成为新时代的工匠。”本报记者 杨涛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