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工人报官方网站 | 陕工网首页 今天是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陕工网(029-87339475)
第6981期:第04版 憩心亭

母亲的歌

语音播报: 语音播报

我喜欢音乐是遗传了母亲的艺术基因,母亲生来就爱唱歌,耳濡目染影响了我。

记事起便知道,母亲是生产大队文艺宣传队的,白天劳动,晚上还要排练节目。那时我和弟弟还小,每次母亲劳动归来,匆忙吃完饭,简单梳妆后就出门了,我开始大呼小叫闹腾着要找妈妈,大姐无奈,便抱着弟弟拉着我去找母亲。农村冬夜没有路灯,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来到大队部,才发现这里灯火通明,歌声嘹亮,原来是大队部在排练节目。凑近一看,明亮的汽灯下面,母亲正在排练小戏。母亲音色甜美,气息沉稳,乍一听,像是广播里传来的专业歌唱,所以母亲的节目也多,有独唱、小合唱等。我和弟弟听到母亲的歌声,平静下来,认真地听着看着,直到母亲排练完毕,我们才迎上去。母亲埋怨姐姐:“弟弟小,怎么不哄着睡觉。”姐姐说:“你走以后,他们闹腾得实在不行,就领来了。”母亲抱着弟弟,姐姐拉着我,我们说说笑笑地走回家。路上,母亲轻声练唱刚才的内容,月儿升起来了,大地亮堂堂的,母亲的歌声像月光一样纯净。

最盼着下雨天,母亲不用去劳动,在家纳鞋底。母亲一边穿针引线,一边情不自禁地唱歌,陕北民歌熟悉的旋律,像一朵彩色祥云在我心头飘过。记忆最深刻的是母亲唱《兰花花》,第一句结尾的长音拉得很长,音色纯净透亮,如山泉水叮咚,像山风抚过银铃,听着舒坦让人着迷。母亲说起她小时候的事,村里来了剧团演出,她便早早去看旦角化妆、吊嗓子。母亲的愿望是去剧团唱戏,她用歌声也征服了剧团领导,答应接收她入团,但是外公死活不同意,说女孩子家,不宜抛头露面,母亲从艺的火苗被外公生生浇灭,母亲只能将玫瑰色的梦想埋在心底。

我问母亲:“那你记恨外公吗?”母亲淡淡地说:“记恨什么,不能在台上演唱,生活中还可自娱自乐呀。”腊月里,在城里上班的父亲放假回来了,我们要举办家庭联欢会,一家人吹拉弹唱好不热闹。父亲悠扬的竹笛前奏,引出母亲银铃般的歌声:“青线线(的那个)蓝线线,蓝格英英的彩……”一句未了,邻居们便像赶庙会般纷纷前来凑热闹。邻居们点歌,要母亲演唱《绣金匾》,这时,我拍着竹板打起强拍,弟弟敲碟子补充后十六节奏,参与进来。唱到高潮处,大家跟着一起唱。一曲罢,头裹白毛巾的二大爷,豁牙漏气地在门口说:“哈!你家比正月闹秧歌还热闹哩。”

后来我参加了工作,每次回家站在大门口,都能听到母亲在小声哼唱民歌《绣金匾》或《兰花花》。尽管声音小,但是音色依然纯净甜美。我站在门口一定要等母亲把民歌唱完,才敲门说:“妈,我回来啦!”

望着乐观开朗的母亲,我想,如果当年外公同意母亲去剧团,那么母亲现在也许会有不一样的艺术人生吧。曹锋

关注公众号,随时阅读陕西工人报